“這個月到現在隻賣了10多台,上個月整個月也隻賣了20多台。”當被問到近兩個月店内銷量時,上海某哈弗4S店銷售經理趙雲(化名)直言“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無獨有偶,另一家哈弗4S店銷售經理錢多(化名),原本以為複工複産疊加購置稅減半政策後,店裡銷量能夠有所回暖,但現實情況卻讓他“大失所望”:“上個月店裡銷量還不到邊上吉利4S店的一半。”
《新車新技術》走訪上海多家經銷商發現,複工複産後上海地區吉利和長安的經銷商銷量逐漸開始回暖,但同為一線自主品牌的哈弗經銷商卻并沒有太多起色。
事實上不隻是上海,今年以來哈弗全國銷量也出現了明顯掉隊現象。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雖然吉利品牌和長安品牌上半年銷量分别同比下滑11.1%和5.9%,但在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下,兩大自主品牌在6月份分别實現了13.5%和39.9%的同比增長。
而同為一線自主品牌的哈弗卻并沒有出現明顯回暖迹象。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哈弗品牌銷量僅為5.1萬輛,同比下滑14.5%,而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更是隻有28.9萬輛,同比下滑高達26.2%。
那麼,哈弗到底怎麼了?
滞漲的哈弗,難熬的經銷商
“你别看去年長城汽車銷量創了新高,但事實上單以哈弗品牌而言,這幾年銷量幾乎沒有太大增長,基本維持在77萬輛的體量。”趙雲揭開了長城汽車“繁榮”背後隐藏的問題。
數據顯示,長城汽車(不含長城皮卡)2018年時全年銷量為91.5萬輛,而到2021年全年銷量已達到104.8萬輛,3年間銷量增長了14.5%。但與此同時,哈弗品牌銷量卻僅僅從2018年的76.6萬輛,增長到2021年的77萬輛,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進入2022年後,哈弗品牌甚至還出現了大幅下滑。
“如果不是因為犧牲了經銷商的利益,哈弗想要維持住77萬輛的體量是非常困難的。”在趙雲看來,從2018年開始,哈弗其實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之所以這幾年依舊還維持着看似不錯的市場表現,更多的是因為經銷商在背後“撐起了”哈弗。
“哈弗過去幾年是通過瘋狂擴網,向經銷商壓庫,才勉強維持住銷量的。”據趙雲介紹,哈弗全國經銷商在過去3年增長了40%,僅上海地區就從2019年時的8家,增長到了如今的12家。“經銷商數量增長了40%,銷量卻沒見增長,你想想背後的邏輯。”趙雲“隐晦”地透露道。
據錢多透露,前幾年他們店庫存最高的時候,單單庫存新車就需要5個月才能清完。
擴網加壓庫雖然讓哈弗紙面上的銷量看起來不錯,但哈弗經銷商的經營狀況卻也逐漸出現了問題。
“從去年開始店裡庫存系數逐漸恢複到正常水平,但前幾年的瘋狂擴網,也導緻經銷商的‘内耗’更加嚴重,”錢多無奈地表示,“2019年時,我們店平均每個月還能有60-70台左右的銷量,但到去年就隻有每月20多台的銷量了。”
而“月銷20多台”已成為全國哈弗經銷商的普遍現象。
哈弗品牌官網顯示,哈弗如今在全國共有2098家經銷商,而按照今年上半年28.9萬輛的累計銷量算,平均每家哈弗經銷商的單月銷量僅為23輛。因為是平均銷量,因此事實上還有很多經銷商的單月銷量是要遠低于“23輛”這個數據的。
“以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難熬。”回想起2018年之前店裡人流如織的盛況,再看看今店裡沒有一位顧客的凄冷景象,趙雲不無感慨地表示。
新車頻出卻難掩頹勢
對于哈弗銷量的滞漲,汽車行業分析師孫岚(化名)認為:“原因在于兩點,首先是第三代哈弗H6的産品力和定價在同級産品中已經沒有優勢,導緻這款哈弗品牌的銷量支柱逐漸跌落‘神壇’;其次,哈弗年年推新車,但卻沒有出現一款真正的‘爆款’車型,反而加劇了品牌自身的‘内耗’。”
“以前哈弗H6月銷還能夠突破7萬台,現在就連銷冠都已經保不住了。”對于哈弗H6“跌落神壇”,錢多深有感觸:“第三代哈弗H6上市以後,消費者就不太買賬了。”
數據顯示,哈弗H6 6月份銷量為2.38萬輛,同比下滑19.7%,上半年累計銷量為13.69萬輛,同比下滑30.4%。曾經霸榜的哈弗H6,如今卻已跌出SUV銷量榜前三。
在趙雲看來,哈弗H6在過去幾年能夠“霸榜”,更多的是因為占據了“先發優勢”。他認為,2011年那會,沒有一款自主緊湊級SUV能夠做到H6這樣,配置、品質和價格各方面都均衡的産品。
“但現在不一樣了,長安CS75、吉利博越的設計、配置、品質已經不比H6差,甚至在某些層面還要超過H6,而且第三代H6的定價也沒有優勢。”趙雲稱,到店裡看車的客戶中,不少人會覺得第三代車型價格有點貴,而第二代車型(國潮版)配置又有點低。
趙雲舉了個例子,雖然第三代哈弗H6的起售價(11.59萬元)比長安CS75 PLUS(11.79萬元)還要低一些,但在消費者眼中,長安CS75 PLUS的藍鲸1.5T 愛信6AT的組合,就是要遠比哈弗的1.5T 7DCT組合更好。“他們反而會覺得長安CS75 PLUS更‘良心’,即便第三代哈弗H6還要更便宜些。”趙雲無奈地表示。
在H6逐漸跌落神壇的同時,哈弗也在不斷推出新車型,以期能夠再造一款“神車”。但事與願違的是,雖然每年都有新車上市,但很多新車卻隻是“昙花一現”,比如曾經的F5,而即便是能夠勉強生存下來的,也再無法再續“爆款”基因。
不說已經停産停售的哈弗F5、H3、H4等車,單算如今在售的車型,哈弗在7-17萬元的緊湊級SUV市場中,已布局了H6/H6S、M6、F7/F7x、赤兔、初戀、大狗、神獸在内的7款車型,如果算上即将上市的酷狗,那麼就是8款車型。
“不僅是消費者,就算是我們剛入行的銷售,在面對這麼多車的時候,短期内都理不清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别。”在錢多看來,雖然消費者可能剛開始會對哈弗新車的命名方式感到有趣,但時間久了卻又有點“審美”疲勞,再加上新産品過度“同質化”,導緻消費者對新車型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遠不如哈弗H6,“說直白點,反正配置、價格都差不多,我為啥不選H6?”錢多說到。
乘聯會數據顯示,哈弗6月份銷量中,除了大狗擁有近萬(9344輛)銷量外,初戀、赤兔、神獸等采用新命名方式新車的銷量分别為4071輛、1725輛、5045輛。
一面是哈弗H6“跌落神壇”,另一面新車頻出卻再無爆款,哈弗已然陷入了“滞漲”泥潭。
“擰巴”的新能源轉型
不過在錢多看來,哈弗之所以這幾年銷量持續無法突破,也與新能源轉型速度過慢有關:“不說與比亞迪相比,單就說吉利都推出了帝豪L 雷神Hi·X插混車型了,但哈弗這邊至今還沒有新能源車型的具體消息。”
據錢多了解的情況,自從吉利帝豪L雷神Hi·X插混車型上市後,就有很多顧客到邊上的吉利4S店咨詢這款車。“就連上海封控期間,他們店都收到了一些訂單。”錢多稱。
“純電交給歐拉,這沒問題,畢竟現在自主品牌都在搞純電品牌,但到現在都沒有一款插混、增程車型,真的是太慢了。明年上海包括增程和插混都不送綠牌了,到時候再推新能源車,還有誰會買?”對于錯過新能源車最佳窗口期的哈弗,趙雲同樣充滿無奈。
乘聯會數據顯示,全面新能源化的比亞迪,6月份插混車型銷量達到了6.4萬輛,其中同為緊湊級SUV的宋系列DM車型銷量達到了2.65萬輛,超過哈弗H6位列SUV銷量榜第二,僅次于特斯拉Model Y。
事實上,長城汽車并非沒有成熟的插混系統。早在去年,長城汽車就發布了檸檬DHT混動平台,而基于該平台可以延伸出油電混合和插電混動兩大動力系統。
也就是說,長城其實是有插混系統的,那為何哈弗最先使用的隻是檸檬DHT混動平台的油混系統(HEV),而不是插混系統(PHEV)呢?
“因為PHEV要給WEY品牌先用,”孫岚道出了背後的邏輯,“這幾年WEY銷量一直不見起色,但長城肯定是不願意這個以魏建軍姓氏命名的品牌真正倒下去,所以PHEV隻能先給WEY用,而哈弗隻能先用檸檬DHT的油混系統,比如赤兔DHT、神獸DHT都是油混車型,無法享受到新能源補貼和綠牌政策。”
另一方面,在無法享受新能源補貼和綠牌政策的同時,哈弗的DHT車型價格也并不便宜,以神獸DHT為例,起售價為15.38萬元,而宋PLUS DM-i起售價為15.28萬元。“很多消費者以為哈弗推出插混車型了,跑到店裡一看居然隻是油混,而且價格還不比宋PLUS DM-i便宜,又沒法享受到綠牌政策,所以看的人多,但買的人幾乎沒有。”錢多表示。
作為長城汽車銷量支柱的哈弗,從2018年開始其實就已經陷入了“滞漲危機”,雖然通過擴網壓庫、推出新車,一定程度穩住了市場份額,但卻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經銷商已處于崩潰邊緣。另一方面,雖然已推出了檸檬DHT油混車型,但缺乏插混或增程車型的哈弗,錯過了在新能源車市場打下堅實地基的最佳時期,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已經逐漸落後。
哈弗想要擺脫“滞漲”的泥潭,重拾昔日輝煌,仍需解決很多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