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指的是血壓值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種現象。對于成年人群來講,上肢動脈血壓如果低于90/60mmHg的話,則屬于低血壓。
低血壓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生理性低血壓一般發生在體質較弱的人群當中,比如體質偏瘦的年輕女性。而病理性低血壓則指的是由于患有某些疾病,從而引起的一種低血壓現象。
那麼,患有低血壓之後到底會出現哪些症狀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低血壓有哪些症狀?
對于生理性低血壓患者來講,日常生活當中幾乎不會出現其他不适感。隻有血壓快速降低的時候,才會出現一些頭暈、身體疲勞等現象。
而當患有病理性低血壓時,如果血壓出現突然下降現象,患者就會發生比較明顯的頭暈、眩暈、惡心、過度疲勞等症狀。
另外,患者還會出現身體怕冷、臉色過度蒼白以及視線模糊的情況。如果血壓降低速度比較快,患者還會有脈搏過度微弱以及嘔吐、暈厥等現象。
另外,還有不少人想知道,一旦發生低血壓現象,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出現低血壓該怎麼辦?
如果低血壓現象并不是特别嚴重,最好不要服用一些有着收縮血壓效果的藥物。這些藥物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現明顯的心律不齊、惡心嘔吐、面色潮紅、水鈉潴留等不良症狀。可以适當服用一些中成藥物,比如生脈飲。
能夠起到較好的調理血壓作用,還有着改善一些低血壓所帶來的不适症狀。但是,如果血壓下降速度較快,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适當服用奧曲肽、米多君或者是阿卡波糖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快速提升血壓的作用。
下面,再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日常生活當中該如何預防低血壓的出現。
如何預防低血壓?
一、飲食預防
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不要出現節食或偏食現象。一旦出現不良飲食習慣,會導緻體内營養物質缺乏,很容易引起低血壓現象。
一日三餐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但是,瘦肉類、蛋類、魚類、牛奶類等食物也應适當攝入。
二、生活預防
在日常生活當中,必須做好生活各方面的調理,要避免出現熬夜、長期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抽煙、飲酒等行為。
每天還應該減少長時間久坐久躺,适當的進行戶外運動,能夠改善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循環速度,避免血壓過低。
總而言之,一旦患有低血壓,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會反複出現身體乏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身體怕冷、臉色蒼白等一系列症狀表現。
如果血壓下降程度嚴重,還會使患者出現嘔吐、暈厥等現象,對健康危害比較大。所以在出現低血壓現象時,必須快速前往正規醫院就診,然後根據病因以及血壓程度給予相應治療。
另外,日常生活當中還應該調整好自己的飲食、作息、心态、運動等各方面的調理,能夠起到預防低血壓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