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主要經濟體寬松的貨币政策,讓全球範圍内,讓農産品、化工能源等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水漲船高”。例如今年2月,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從國際市場來看,高粱價格同比大漲82.1%,玉米價格也同比上漲了45.5%......
此前中國央行行長也承認,從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來看,短期内全球通脹加劇的情況确實存在。
在此背景下,美國、韓國等國物價“漲”聲一片,為了抑制物價水平以更快的速度上漲,俄羅斯、巴西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紛紛開始行動,通過加息的方式應對“通脹潮”的到來。
那麼,我國的物價會不會受到影響呢?要知道,作為大宗商品的主要進口國,我國的物價水平在短期内或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不過,在我國相關部門的出手保價穩價下,國内物價水平已逐步回落,居民消費價格也運行平穩。
據7月9日最新消息,6月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下降0.4%;另外,CPI雖然錄得同比上漲1.1%,但是漲幅已比5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由漲勢轉為跌勢——由5月上漲0.3%轉為下降1.7%。
對此,專家解讀稱,這表明我國出手對大宗商品保供工穩價的措施初見成效,市場供求關系有所改善,工業品價格漲勢也在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我國央行行長已表态稱,長期來看,我國穩健的貨币政策,将有利于讓利率總體維持在适宜的區間内,各市場的發展也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的趨勢——預計今年我國CPI平均漲幅将低于2%。
文|林妙瓊 題|徐曉冰 圖|盧文祥 審|李澤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