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怎麼辦?本文來源于公衆号:錢志亮工作室 ID:qzlgzs,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怎麼辦?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本文來源于公衆号:錢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好好說他聽不見啊!”
這是一位媽媽在聊起孩子教育問題時的抱怨。
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當你心平氣和地催促孩子洗漱、睡覺、上學、寫作業......費盡口舌,孩子往往無動于衷,唯有疾聲厲色,孩子才磨磨蹭蹭地動起來。
網上有人将其總結為:“吼叫依賴症”:吼越大聲,孩子就越老實。
這種互動模式,在很多家庭裡都很常見,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瑣事中身心疲憊。
這讓家長不禁思考:“為什麼我隻能用怒火才能讓孩子配合?”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讨論這個令無數家長頭疼的問題。
孩子“聽不見”大緻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聽不見”,另一種是“假裝聽不見。”
01
真聽不見
看到這個結論,家長朋友們可能會覺得難以置信,孩子怎麼可能真聽不見我說什麼呢?
其實所謂的“真聽不見”是孩子聽覺注意能力沒有跟上來。
聽覺注意能力弱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眼神“飄離”,家長說的話通常跟“耳邊風”似的,有時候看似在認真聽可是眼神呆滞,邊聽邊想别的事情。
這類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而是聽覺注意力沒發展好,他對外界的聲音刺激不夠敏感,容易跑神、發呆。
“真聽不見”還會發生在那些過于專注的孩子身上,他們往往還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很難做到“一心二用”。
特别是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上面,比如當孩子正在認真玩積木,你在旁邊跟他說話,孩子就很容易忽略你的話。
這是注意力分配問題,它是指孩子在某一時間内,把注意力支配在不同的事物上,比如有的孩子能夠一邊看書,一邊聽歌;有的孩子能夠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等等。
這項能力需要後天培養,在孩子成長的早期經曆中,這種“聽不見”現象很正常,稍加訓練就能培養起來,家長面臨更大的挑戰是孩子“假裝聽不見”。
02
假裝聽不見
“假裝聽不見”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無言反抗:“你讓我做的是我暫時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就當沒聽見,等不得不做的時候再說吧。”
這種現象出現的誘因有很多,比如:
不重視和關心孩子内心想法
喋喋不休地唠叨
家長态度太強硬,居高臨下的命令太多
平時吼叫次數太多,給孩子養成了習慣
家長的原則很容易被打破,讓孩子認為有可以磨蹭的餘地
......
其中,讓孩子“聽不見”最關鍵的原因一是唠叨,二是父母沒有守住底線。
先說唠叨。
憤怒,在人際關系中應當被”珍惜“着使用。
它代表了你對當下發生的事情的不滿,表達了你的立場和底線,偶爾的厲色可以讓人重新正視你的表達。
但大多數家長的問題,是太過頻繁地利用這一點來讓孩子聽話,最後變成了唠叨 吼叫。
唠叨,不僅讓孩子對你的反複催促産生依賴,而且也在削弱父母話語的權威,有的孩子還會選擇性“屏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再來說底線問題。孩子不聽你的,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了。
有的父母可能會反駁:“我天天兇他吼他,就是為了讓他聽話,我還好說話?”
其實,好不好說話的本質不在于音量,而是原則。
曾經有一位家長朋友向我咨詢:
“孩子完全不聽話怎麼辦?同一件事每天催800遍都不夠,真的太累了。”
這樣的孩子問題出在哪呢?
這個家長不是沒有給孩子定過規矩,也不是沒對孩子兇過,但是孩子經常耍賴,家長因此動搖,最後都由孩子去了。
比如催孩子睡覺,催他幾句之後,自己該幹嘛幹嘛,過了半天看到孩子還在沙發上,重新用更大的聲音催.......
時間久了,孩子就知道看媽媽的臉色和音量做事,在媽媽歇斯底裡之前,他知道,他還有時間和餘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底線隻有守住了,才能算得上底線。
一旦我們主動給了空子讓孩子鑽,最後就變成文章标題所寫:“非要我發火,孩子才聽話。”
03
如何應對這種現象?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用吼,孩子還願意配合你呢?
給大家三點建議:
1.善用肢體語言,保證孩子看着你的眼睛再說話
對于聽知覺有問題的孩子,需要通過一些有效的學習和訓練來提高聽覺注意能力。
比如可以多讓孩子認真聽某種聲音,聽一聽,辨一辨,還可以和孩子玩玩聽覺注意訓練的小遊戲。
同時家長要善用肢體語言,在表達之前,要保證孩子的注意力在你身上,不妨輕拍他的肩膀,等到孩子看着你的眼睛,才與他說話。
這樣的舉動讓孩子無法逃避你的話,提升親子之間的溝通效率。
2.你要守住底線,孩子才會有紀律
家長們都知道,隻要孩子遵守規矩,教育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問題是規矩太難貫徹執行了。
其實,規矩能不能立起來,全看父母是否能從最開始守住底線不動搖。
拿孩子睡覺的問題來說,到了時間,我們就可以做入睡準備,關掉電視,拿走手機,洗漱完就躺下。
如果孩子哭鬧,你也不要焦慮,随他哭一會,你隻用陪在他身邊,甚至可以抱抱他:
“我知道你還想玩,你想哭就哭吧。但是到了點就該睡覺,這是這是我們定下的規矩,哭也不能改變。”
隻要你一開始能堅持執行,時間久了,不用你提醒,他就知道該睡覺了。
慢慢你會發現:當你堅守自己的底線,你也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既然說清楚了規則,就不會改變,他便不會再耍賴。
這種規矩早早堅持是最好的,否則,越晚父母就越心累。
3.調整說話的方式和語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跟你合作
想讓孩子聽我們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合作。
所以表達的方式和語氣很重要,如果你的表達多一些溫度,效果出人意料。
多用陳述性的表達,描述看見的事實或者問題,并提供合适的建議,你越是平和、堅定,孩子可能越願意與你合作。
舉例來講:孩子玩完積木不收拾,比起:“你每次都是這樣給我添麻煩!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我們可以簡簡單單地用一個詞提醒孩子:“你的積木!”
或者提供一個選擇:“積木亂放容易弄丢,你可以把它們放進盒子裡或者堆成型放在架子上。”
再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我剛剛整理完客廳,看到積木又把這弄亂了,媽媽很難受。”
總之,遇到問題,不要總是沉浸于自己的憤怒之中,把孩子變成我們的敵人,而是應該以合作的心态共同解決問題。
親子之間的溝通品質決定了親子關系的品質,特别是說話的語氣。
吼叫總歸不是最佳的溝通方式,隻有方法對了,你的話,孩子才能聽進去。
本文轉載于錢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專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兒教育領域。著有《入學早知道》《科學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學的140個漢字》等。
來源: 中國教育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