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保證。
【例】“将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将軍破之。”(司馬光《赤壁之戰》,選自《資治通鑒》卷六十五)
【譯】您要捉曹操,現在正是時候。我請求帶領精銳部隊幾萬人,進駐夏口,保證替将軍打敗曹操!
02.保護,珍視。
【例】“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沈括《活闆》,選自《夢溪筆談·技藝》)
【譯】畢昇死後,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得到,到現在(還)珍藏着。
03.保人,擔保。
【例】“然後導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為劑,而官與吏剖分焉。”(方苞《獄中雜記》)
【譯】然後勸他們去找保人(做擔保),(放他們)出獄住在老監的外邊,估量他們家裡所擁有的财産作為勒索的标準,而(得到的錢财就由)官和小吏們瓜分了。
14.報:bào01.報告。
【例】“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蒲松齡《促織》,選自《聊齋志異》卷四)
【譯】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好像(是)報告主人知道。
02.答複。
【例】“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司馬遷《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計謀沒有确定,尋找(一個)可以出使答複秦國的人,還沒有尋找到。
03.報答,答謝。
【例】“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李密《陳情表》)
【譯】我身份卑賤,(實在)應當去侍奉太子,(就是)我殺身也不能報答聖上(對我的恩典啊)。
15.暴:一、bào01.兇惡,殘暴。
【例】“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蘇洵《六國論》)
【譯】既然如此,那麼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殘暴的秦國的欲望無法滿足。
02.驟,突然。
【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齡《狼》,選自《聊齋志異》卷六)
【譯】屠夫突然跳起,用刀去劈狼腦袋。
二、pù
01.曬。後來寫作“曝”。
【例】“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子上》)
【譯】曬一天,凍十天。
02.暴露。
【例】“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
【譯】想想他們死去的祖輩父輩,暴露在風霜雨露中(頂風霜冒雨露),披荊斬棘,因而獲得一點點土地。
03.顯露,顯示。
【例】“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馬遷《報任安書》,選自《史記·太史公自序》)
【譯】他挫敗敵人,也足以向天下顯示他的功勞了。
16.卑:bēi01.差,低下。
【例】“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譯】要是還有學業不精通、品德沒修養好的,不是天資低下,而是心不如我專一罷了,哪裡是别人的過錯呢?
02.輕視,鄙視。
【例】“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錯《論貴粟疏》)
【譯】所以一般俗人所尊重的人,正是君主所輕視的人;官吏所鄙視的人,正是法律所尊重的人。
03.地位低。
【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嗚呼!師
道之不複可知矣!”(韓愈《師說》)
【譯】問他們(為什麼譏笑),(他們)就說:“他跟他年紀相仿,道德學問(也)相近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特别羞恥,(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又覺得近于谄媚。唉!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複,(從這些話裡)就可以明白了!
04.【卑鄙】低微鄙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譯】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之中拜訪我。
17.悲:bēi01.悲傷,悲哀。
【例】“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司馬遷《史記·滑(gǔ)稽列傳》)
【譯】所以說:飲酒過分了就會違禮失節,快樂過分了就要産生悲傷。一切事情都是這樣。
02.哀憐,同情。
【例】“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譯】我同情他,并且說:“你憎恨這差事嗎?”
03.歎惋。
【例】“餘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譯】我對于那塊倒下的石碑,又歎惜那古代文獻沒有留存下來,使後世的人以訛傳訛而不能說清真相的事,哪裡能說得完呢!
18.備:bèi01.防備。
【例】“所以遣将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司馬遷《鴻門宴》,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譯】(我)派遣軍隊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事故的發生。
02.準備,預備。
【例】“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秦晉觳之戰》,選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譯】住一天就得供給一天的食用,要走就得準備好一夜的保衛工作。
03.系挂。
【例】“左佩刀,右備容臭,烨然若神人。”(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譯】左邊佩帶寶刀,右邊系挂着香袋,光彩鮮明的樣子像神仙。
04.全面,詳盡,完備。
【例】“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蘇轼《賈誼論》)
【譯】我深為賈誼的抱負未能實現而悲歎,因此對他做了詳盡的評論。
19.背:一、bèi01.脊背,後背。
【例】“通曰: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蒯通說:“看您的面相,隻不過是封侯,而且又危險不安全;看您的後背(背相),實在顯貴不能說。”
02.背叛。
【例】“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司馬遷《鴻門宴》選自《史記·項
羽本紀》)
【譯】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您是不敢背叛項王的。”
03.背離,離開。
【例】“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衆,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賈誼《論積貯疏》)
【譯】現在背離了根本(農業)而趨向商業,吃飯的人非常多,這(是)天下最大的弊害呀;荒淫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是)天下最大的禍患啊。
二、bēi
01.用脊背馱(東西)
【例】“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柳宗元《蟥(fù)蝂(bǎn)傳》)
【譯】賴(它在)行走中遇到東西,總是抓起(放在背上),昂起(它的)頭來背着東西(就走)。背的東西越來越重,即使非常疲累也不停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