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1 20:17:13

最近刷了周迅、趙雅芝、惠英紅三大影後主演的劇《不完美的她》中,看到了這樣虐心的一幕:

為了和媽媽穆靜有更多獨處的時光的小蓮生,不願意回家,牽着媽媽的手來到了一個廢棄很久的遊樂場。

可是媽媽不喜歡這個地方,為了哄媽媽開心,蓮生用自己平日裡攢下的零花錢,給媽媽買了她最喜歡的零食,還送給媽媽自己親手用海螺做的手鍊。

可是媽媽還是冷冰冰地對她說:“回家吧蓮生”。

當蓮生和媽媽商量,今天她們可不可以晚一點再回去時,媽媽卻直接塞了50元錢給蓮生,留下孤獨的她,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看着媽媽背影的蓮生,失望到了極點,傷心地哭了起來。可是,她的哭泣卻和常人不一樣,完全沒有任何聲音,仿佛自動開啟了靜音模式。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孩子努力讨好你的樣子)1

她不想自己的哭聲,使得媽媽回頭,引起媽媽難過。

蓮生知道,此時的媽媽更想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自己該成全她,所以要克制自己對母愛渴求的欲望。

失去爸爸,又幾乎失去媽媽的小蓮生,不僅要學會獨自面對與媽媽同居男友相處的恐懼和各種折磨,還要盡力地克制自己,逼迫自己成熟起來,小心翼翼地去讨好大人們

她那些與自己年齡完全不相符的懂事和成熟,看着真讓人心疼。

孩子乖巧懂事,是每一位父母的願望,但孩子明明在一個活潑童真的年齡太過于“懂事’,咱們需要知道懂事的孩子在“成熟”的外殼下,往往裹着一顆脆弱的心。

沒有天生懂事的孩子,隻有覺得自己不被愛而努力讨好的孩子。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孩子努力讨好你的樣子)2

01

印象深刻的是原生家庭那節直播課後有位蜜粉給我留言:

她說,從小為了得到父母對自己的肯定和認可,她拼命努力地學習,拿到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她非常興奮,以為父母會和自己一樣開心,會為自己感到驕傲。結果,父母看了一眼通知書,什麼都沒說,就出門打麻将了。

大學時,她勤工儉學,将賺來的錢買了禮物給父母,以為這樣就能讨父母的歡心,結果發現父母不僅不高興,還對她買的禮物各種挑三揀四,吹毛求疵。

畢業後,她找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月薪6千元,每個月拿到工資時,她隻留下租房、吃飯的2千元,剩下的全部寄回家。她覺這下父母總該對自己滿意了吧,沒想到打電話回家,她的父母說那個鄰居誰誰的兒子月薪一萬,他們要在市裡賣房子了,問她什麼時候能給父母買房,接着又數落她年齡大了,

如果不抓緊時間找對象,就沒人要了,還說有一份工作有什麼用,女孩子還是要趕緊嫁人比較好。挂了電話之後,過往的種種在她腦海中像一幕幕電影那樣放映着,她痛苦萬分,躺在床上痛哭流涕,以至于一整天都下不了床。

她一直活在“要讨好父母,讓父母對自己滿意,讓父母肯定自己”的咒詛裡或者惡性循環裡,以至于她一直都快樂不起來。

為什麼她的父母總是總是對她不滿意呢?

因為這樣的父母内在非常的匮乏, 他們也沒有得到過自己父母的認可和稱贊,他們也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自我,他們的一生沒有真正為自己活過,也沒有活出過自己。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她的父母也有這樣的父母:永遠覺得他們不夠好,永遠挑剔、批評、打擊他們。他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肯定和贊揚,所以,他們沒法給孩子自己缺乏的東西。

02

讨好大人的孩子,内心世界是怎樣的?

曾經有句話特别流行:你這麼懂事,一定是沒人愛吧!說的就是乖巧懂事又聽話的孩子。這樣孩子看似讓人羨慕,其實内心一點都不快樂。而且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的人:非常害怕與被人起沖突;非常害怕讓别人不高興;非常在意别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不懂得重視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不是因為他們情商高或者包容懂事,而是習慣性地犧牲自己的感受和訴求,去迎合他人,即使心裡已經很不高興了,也不懂得表現出來。

讨好的孩子内在潛意識中是恐懼的,憤怒的,壓抑的,委屈的。因為要讨好,他們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卻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認可,因為每一個人都不會尊重一個跪在地上的人,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你付出了卻得不到相應的反饋和回報。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孩子努力讨好你的樣子)3

我們這一代人,幾乎都是聽着這兩個詞長大的。Ms.懂本人,其實從小就深深的受到這兩個詞的束縛。那時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因為我“體諒父母、懂事、從不亂要東西”。

縱然現在年過30,仍然忘不了我10歲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

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着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

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缤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

隻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

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讨人喜歡。

工作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買得起許多昂貴的東西,但我發現自己仍然習慣性地放棄享樂,好像内心深處有個聲音在提醒我:自己不配、不應該得到美好的東西。

我用了很久的時間來糾正和鼓勵自己,才慢慢地重新開始正視自己的渴望,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孩子,你不需要讨好我。”

“孩子,你不需要讨好我。”這應該成為每位父母内心的聲音。

假如孩子需要不停地去索求父母的愛,想去确認父母是不是愛自己,這意味着這個家“病”了。

也許是愛的流通渠道已經堵住了。

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去想辦法,甚至去讨好自己的父母。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幾乎所有觀影人都會為松子的遭遇唏噓不已。到底是什麼樣原因,讓她一直去讨好其他人,犧牲自己?即便會搭上命,也要去追逐别人給予自己的那點點愛,哪怕那隻是一點點愛的微弱之光。

她所有的悲劇的起點就來自原生家庭,特别是她以為從沒有愛自己隻愛妹妹的父親。

你肯定會記得松子朝父親做鬼臉的一幕。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孩子努力讨好你的樣子)4

因為松子的妹妹從小就體弱多病,所以,父親将更多的關注和關懷給予了妹妹。這樣讓松子以為父親并不愛自己。有一次難得的機會,父親帶松子去了遊樂場,而那次她做了一次鬼臉,沒想到父親竟然朝自己笑了。

所以他就一直朝父親做鬼臉,希望能博父親一笑,但是後面卻再也沒見父親笑。

其實他的父親也是愛她的,隻是小女兒的病讓他根本開心不起來。這樣就讓松子産生了誤會。可是沒有人告訴她,父親為何會這樣。

她一直去讨好父親,學的專業和後來選擇的工作,都是為了滿足父親的心願。一直以來,她都沒有為自己考慮。而後來的人生悲慘遭遇,都跟她讨好型的人格有關。

面對孩子的未來,我們應該期待孩子變成他自己的樣子,而不是變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不需要孩子壓抑自己而去滿足父母,讨好父母。

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求得到父母“唯一的”愛。在這一點上,他們很霸道,是不允許被分享的。

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偏愛了任何一方,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特别是那個覺得自己沒有“赢得”父母愛的孩子,反而會想方設法地去讨好父母,希望重新獲得父母對自己的愛。

他們會變得特别“懂事”,或者特别“叛逆”來表現自己。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孩子努力讨好你的樣子)5

在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更要關注孩子的内心。那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最懂事的孩子,内心都很苦。他們扛着很多的壓力,小心翼翼的,不想去惹事,所以甯願委屈自己。甚至連哭都不敢大聲,隻能壓抑着聲音哭泣。

04

要澆灌這朵生命之花,需要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著名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發現:無條件的愛,就是在特别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上,做到接納孩子。

1.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指出不認可他的行為,重要的是接納他這個人,不因為做錯這件事而給他這個人負面評價。

2.孩子沒有達到你的期待時,接納他一時還做不到的這個事實。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不要試圖去将孩子打造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樣子。

3.孩子做事情失敗時,他的确努力過了,不要對他進行負面評價,而是肯定他的努力。

4.孩子産生負面情緒的時候,看見他的情緒,告訴他:我看到你生氣了。你要接納這個生氣的孩子,與他共情。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孩子努力讨好你的樣子)6

心理研究表明,每一個孩子在童年期,都需要從父母身上确認一件事,那就是:無論怎樣,你都會愛我。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做對了什麼,更不是因為你為我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你是你,無論哪一面,都是最真實的你。

這份愛就像陽光,永遠種在孩子的心中,讓他無懼黑暗,大膽向前。

好好擁抱你的孩子吧,接納他、看見他、深愛他,還要告訴他:如果這世間,有一個人值得你去用力讨好,那就是你自己。

孩子你有多努力就有多與衆不同(孩子努力讨好你的樣子)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