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M93交通之聲 記者 葛逸雲 陳歡
近日,金華市磐安縣一城市公園内首次發現金華市新記錄種——大果假沙晶蘭。
大果假沙晶蘭是一種腐生植物,對環境要求極高,一般長在人迹罕至的山坡闊葉林下腐殖質豐富之處,開花時渾身晶瑩剔透,發着瑩瑩白光。這種被子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全身不含葉綠素,依靠其根部的共生真菌形成菌根來提供營養,共生真菌将土壤中的腐殖質分解,根部吸收營養物質供植株生長使用。
最早在磐安發現大果假沙晶蘭的,是一位植物愛好者。2019年她在磐安一處公園裡偶遇這種奇特的植物,拍照發了朋友圈。恰巧,微信好友,在磐安縣大盤上管理局工作的俞葉飛刷到了這條内容:“我朋友覺得這個植物非常有特點,玲珑剔透像水晶一樣,很漂亮。”
俞葉飛告訴記者,與大果假沙晶蘭相似的植物有不少,專家團隊一直對磐安公園裡發現的這一片大果假沙晶蘭進行研究,近期,才将這個準确的好消息向社會公布。
最近正是大果假沙晶蘭的花期,一朵朵白色花骨朵微微垂下,幾片花瓣俏皮地翹着,形似龍角,整株植物隐隐約約地藏在草地落葉間,有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因此,大果假沙晶蘭被稱為植物界的“小龍女”。
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藥用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浦錦寶研究員介紹,大果假沙晶蘭是一種腐生草本植物,沒有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根系與真菌長在一起,當真菌将枯枝落葉、土壤中的一些有機質分解後,大果假沙晶蘭的根系吸收作為生長發育的養料。
正是這獨特的生長方式,使得大果假沙晶蘭對環境要求極高。這次是金華市範圍内首次發現,而且數量稀少。浦錦寶研究員希望大家能夠愛惜:“能跟它互相适應的真菌也很特殊,大家在野外看到不要挖走,帶回去是種不活的。”
下一步,磐安縣大盤山管理局專家團隊将對大果假沙晶蘭進行深入研究,并嘗試人工繁衍。
生态環境變好,讓越來越多稀有物種走進大衆視野。
近日,在麗水市景甯縣,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意外發現了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崇安草蜥。
崇安草蜥最早于1926年在福建崇安被外國學者發現,中國學者于2002年首次發現崇安草蜥,地點位于安徽黃山的一座峽谷中。
崇安草蜥身體很嬌小,大概10厘米到15厘米,對生态環境要求比較高,對噪聲、水源這些因素都很敏感,喜歡有植被覆蓋的身體環境。
此次發現,也是首次在麗水發現這個物種。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實習生朱婉玥告訴記者,當天中午12點半左右,她和師兄正在家地鄉安裝紅外相機,發現了一條沒有生命體征的崇安草蜥。
朱婉玥回憶:“當時陽光挺辣的,在下山的過程中,我師兄就發現地上有五顔六色的光,就是它腹部閃的光,我就拍了照片傳到我們教研組的群裡面。”
崇安草蜥的身份很快得到了專家的認證,朱婉月便将蜥蜴帶了回去,接下來還将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我們的生态環境越來越好啦!↓↓↓
來源: FM93交通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