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4 15:13:55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1

何謂玉?

玉石是中國古代主要的裝飾之一,古人也常借美玉奇石抒發寄托自己的情感,雖“玉”常被人提及,不過“玉”這概念從古今都不是一個固定指代,但是從古人對玉的一些描述我們倒是可以把“玉”的概念縮小,總結出“玉”可能是在指代哪些礦物。

而其中最會讓你驚歎666的,大概就是孔夫子這位珠寶鑒定師了。此話怎講,還請待我娓娓道來。

《說文解字》裡玉的解釋是:

“玉,石之美者。”

就是說漂亮的石頭(礦物)都能稱作玉,美呢我覺得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假如一些博愛的同學(例如我)看到一些晶型完美或者顔色豔麗或者形狀奇特的石頭都覺得美那怎麼辦?《說文解字》成書于東漢,在這本類似于當時的“新華詞典”的書給出這麼模棱兩可的解釋我是不滿意的。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2

孔聖人對“玉”有過一段全面的解釋

早些年代對玉的描述更具體一些,比如《禮記·聘義》中的十一德:

“夫昔者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诎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孔夫子這段對“玉”的描述不要太厲害,幾乎囊括了無儀器鑒定寶玉石的所有技巧,涵蓋了顔色、光澤、熱導率、密度、結構、包裹體等多個參數。是塊研究寶石學或者地質學的好料(正經臉) 。

咱就一句一句地來分析。

1、溫潤而澤

“溫潤而澤”算是玉石給人的第一感覺,我們現代對寶玉石表面的反射光的強度稱為光澤,“澤”的意思當然是有光澤的意思,也就可以排除掉很多光澤差的礦物,畢竟“灰頭土臉”的礦物的确也稱不上“石之美者”。比較有意思的是“溫潤”,“溫潤”一詞就很符合古代這種意識流的表達,我們不妨拆開倆字:

“衣皮帶茭,冬則不輕而溫,夏則不輕而清。”——《墨子·辭過》

“溫”即溫度不高不低,偏暖。其他解釋均說不通,可能是“玉”看起來“暖和”或摸起來暖和,不會給人強烈的刺激,有“中庸”之感,怎麼看起來暖和中庸呢?我覺得顔色不會太鮮豔,色彩學裡有冷暖色的概念,當然這是現代理念,不能直接套入古代裡。

“五色令人目盲。”——《道德經》

缤紛的顔色使人眼花缭亂,“溫”所代表的的色彩至少不會缤紛。又及:

“未花時采,則根色鮮澤。”——宋· 沈括《夢溪筆談》

顔色豔麗常跟“鮮”或“豔”搭配。從視覺感受來看,“玉”的顔色是不會過于鮮豔的。視覺感受這個是我個人的猜測,溫的所有解釋裡也沒有言及顔色。

然而君子比德于玉,假如顔色豔麗的話孔子應該會特地拿出來說才對,故我認為“玉”在當時顔色并不鮮豔;而“溫”用來形容觸覺應該更容易讓人信服,摸起來“溫”可以是木頭,枕頭,狗頭,這個觸感跟物質的熱導率有關,熱導率低的物質保溫隔熱所以摸起來溫的,如木頭。好了,我們可以進一步地縮小範圍了,找熱導率低的礦物。

可惜的是,我找不全所有礦物的熱導率,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例子:

金屬類:金317 W/m.K 銀429 W/m.K;天然的金屬單質或金屬混合物都普遍高于10,天然金屬的觸感就是很涼,首先排除。

非金屬單質類找到一些的: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3

α石英即平時常見的水晶,流傳略廣的水晶與玻璃的鑒别方法就是感受兩者的溫度,水晶的熱導率高于玻璃非常多倍,所以水晶摸起來是涼的玻璃摸起來是溫的,鑒于以前人們摸的礦物沒有系統的記載,也沒有人發明《摸學》,我們就用上面幾樣作為參照物來猜測某些礦物的觸感吧。說來也巧,我身邊就有上面提到的熱導率比較低的方解石。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4

方解石原石

嗯,摸起來也是稍涼的。現在意義上的玉石如軟玉(矽酸鹽)、硬玉(矽酸鹽)、瑪瑙(石英)、蛇紋石(矽酸鹽)等都跟上面所示的物質成分差不多。這樣看來,按照熱導率這個性質隻排除了最不可能的單質金屬類,然而熱導率的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個跟我們這個讨論比較有關系的因素是相同礦物單晶體比多晶體的熱導率高。

礦物又分單晶體和集合體,現在寶石玉石的狹義分類也是根據這兩個概念來區分,也就是說集合體的礦物或岩石的熱導率比單晶寶石的熱導率小,觸感更溫。這個結論和現代對“玉石”的分類就基本契合了。

綜上,“玉”在古代有可能是顔色不鮮豔的礦物或岩石,而且比較大的可能為集合體。

2、缜密而栗

“缜密以栗”是緻密堅實的意思,“栗”是飽滿的意思,這句更佐證了上面“玉”為礦物集合體的猜測,集合體是由無數單晶組合而成,現代我們對翡翠質地“粗細”的評價其實就是觀察每一顆硬玉晶體的大小,隻有由部分組成整體的結構我們才能稱為“缜密”。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5

兩種顆粒大小不同的石英岩,來源網絡,侵删

3、廉而不刿

“廉而不刿”即有棱角而不割傷人,我是比較贊同葉曉紅博士《中國玉文化科技人類學研究——史前玉器砂繩切割技術考》一文對這一句的理解的,文中說一些像水晶,瑪瑙這一類斷口為鋒利的貝殼狀斷口的石頭是不符合這句描述的。

4、垂之如墜

“垂之如墜” 即重量大,兜着有垂墜感這個跟材質的密度有關,手感輕的都可以排除,比如塑料、琥珀、象牙等有機寶石。

5、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诎然

“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诎然”敲起來聲音好聽,這個很難量化。不過在鑒别天然(A貨)和充填的(B貨)翡翠時先用小繩子懸着翡翠(镯子),然後用小鐵棒去敲,天然的翡翠聲音清脆聲調高,處理的翡翠聲音低沉短促,其原理是充填翡翠經酸洗破壞了翡翠原有的結構,天然翡翠結構完好聲音在翡翠的内部傳動快,故聲音清脆,當然,結構越細膩聲音越清脆。所以,能敲出好聽的聲音的前提必須是材料結構細膩才行。

6、“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這個乍一看像是廢話,瑕疵不大,不會對整體的玉石有影響。古有“白玉無瑕、白玉微瑕”和這個“瑕不掩瑜”的成語,瑕就是長在“玉”上不好看的東西,即沒有光澤的伴生礦物或黑色包體,影響“玉”的整體感。看來完美主義的觀念古而有之,“玉”是越純越好的,也就是這種作“玉”的礦産雜質少,而有些礦物天生雜質就少,比如水晶、托帕石、軟玉等。而砂礦的“純度”會比山料的好。

7、孚尹旁達

“孚尹旁達”指色彩晶瑩發亮···

孔夫子打得一手好臉 。上面我在“溫潤而澤”的解釋上是“玉”的顔色不會太鮮豔,而這裡又說晶瑩發亮,且不說這個顔色晶瑩有沒有鮮豔的意思,但是晶瑩一般指透明物質的視覺感受,又和單晶寶石扯上關系了。我對此毀了三觀,想對“孚尹旁達”這個詞進行深入理解。

鄭玄在《禮記·聘義》裡注:“孚,讀為浮。尹,讀如竹箭之筠。浮筠,謂玉采色也。”

哦!這樣,浮在表面的竹子皮···

這又是什麼形容,然而為什麼孔夫子不說“體尹”而說“孚尹”呢?假如說有顔色,那麼原意指竹子的皮色,那按這樣的原意去理解,孔子也沒說“玉”有豐富的顔色

8、氣如白虹

“氣如白虹”。白虹即日暈或者月暈,“氣”有朦胧之感,并且視覺上是和實物有疏離感。現在能産生這種氣的效應(寶石學上稱為光學效應)有暈彩效應,比如珍珠的暈彩,月光石的月光效應等。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6

珍珠和月光石的暈彩

月光石的暈彩也是形似月光得名。 又多了兩個備選不是,愁。但,我們的玉石同樣可以有“白虹”的現象。

一些販賣玉石的商家有時候會跟消費者推銷“咱這個翡翠好啊!看,起熒的,老坑呢(老坑指質地,顔色均上好的翡翠)”。這個起熒或者起膠現象是集合體礦物才會出現的現象,而且結構必須細膩,跟上面的“缜密以栗”有因果關系。而這個起熒現象不要跟光澤混淆哦。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7

這種“熒”是不是也有“白虹”的感覺。

當然還有鑽石的熒光。鑽石的熒光是某些鑽石接受紫外線或其他能量射線激發所産生的發光現象。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8

古代沒有人造的激發源,但是陽光中含有紫外線,有些熒光強的鑽石在陽光下會産生蒙蒙的一層“霧”,跟翡翠的起熒原理不同,但現象神似。不過,産生這種現象的鑽石需要一定的大小,而且數量稀少,故排除鑽石。

“精神見于山川”。“玉”源于山川,這個太寬泛,不解釋。

9、圭璋特達

“圭璋特達”,乍一看好像沒描述“玉”,其實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圭璋都有實體,“璋”為半個圭,那我們隻要知道圭是什麼玩意就好,“圭”是古代官員朝觐時所持之器,自周朝起就有使用,考古上也有很多出土。

玉嵌金和金鑲玉哪個更好(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玉)9

這是商周時期的玉圭,具體是什麼材質無法得知,不過确實是現代意義上的玉石,也就是集合體。查閱很多資料,“圭”也沒有單晶的材質,這個也比較好理解,很少有單晶礦物長成這麼大的體積。

10、天下莫不貴者

“天下莫不貴者” ,“玉”大家都以它為“貴”,是貴重的稀少的,故瑪瑙這種常見的玉石也可以排除。

綜上,通過偉大的地質學家孔夫子的描述,“玉”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為礦物集合體,有光澤,且不是瑪瑙玉髓這類常見的玉石。 其次有較大的可能為結構細膩,顔色不多不鮮豔,能起熒的礦物。

能滿足這些條件的礦物或岩石不多,翻閱《系統寶石學》有大概有下面幾種:

軟玉(和田玉)、 翡翠、岫玉、獨山玉、碳酸鹽質玉、藍田玉、壽山石等。

未完待續。

想看下集的多多關注點贊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