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ATP250美國亞特蘭大比賽期間,國外某網站曝出一幅圖片,詳細列示了34位職業球員使用的球拍品牌型号、球線品牌以及穿線磅數。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發球大炮伊斯内爾和擁有暴力正手的索克,兩人的穿線磅數都為35磅。目前單打排名第78位的法國球員馬納裡諾的穿線磅數是25磅(1K約合2.2磅),是所有球員中穿線磅數最低的人。
目前單打世界排名第81位的澳大利亞球員米爾曼的穿線磅數是66磅,是所有球員中穿線磅數最高的人。
綜合來看,圖中所列的34位球員平均穿線磅數大約在45-50磅之間。
我記得有一次觀看網球比賽直播時,某解說員說球員的穿線磅數是保密的,一般不對外透露。後來我發現,賽事方在比賽期間會為球員提供穿線服務。比如,李娜在2014年澳網決賽過程中質疑球拍穿線磅數不對,電視直播鏡頭還給出了她的丈夫姜山去球員服務區給球拍重新穿線的鏡頭。
我據此猜測,球員的穿線磅數應該很難保密的,并且似乎也沒有保密的必要。畢竟,對手很難根據你的穿線磅數來制定和調整戰術。
這就類似于拿我們業餘球員與職業球員相比是一個道理。了解每位職業球員的穿線磅數,對我們自己選擇穿線磅數并沒有什麼指導價值和意義。你與職業球員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根本沒有必要照着他的穿線磅數來給自己的球拍穿線。
但是,高磅數和低磅數會對擊球效果産生明顯的差别。我認為,與其去關心職業球員的穿線磅數,不如去深入了解一下高磅數和低磅數會有什麼不同,而這些不同會對自己産生哪些影響,這樣能幫助我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穿線磅數。
對于網球初學者或者粗心大意、并不講究的球友來說,他們往往對穿多少磅數感到很茫然。當穿線師問穿多少磅數時,他們往往會反問“一般人或者大多數人都穿多少磅”,然後根據穿線師的推薦确定穿線磅數。
比如我穿線磅數是橫線55磅,豎線53磅。如果冬天去穿線,我一般會把穿線磅數下調2磅,因為我覺得冬天氣溫較低,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我有必要把穿線磅數調得比夏天稍低一些。但我至今拿不準這個方法到底是否科學,反正這麼多年我一直都是如此。下圖是我最常用的力士浪網球線。
我身邊大多數球友的穿線磅數在48磅上下,這與上述32位球員穿線磅數的平均值較為接近。
在很多人看來,把穿線磅數确定在40磅以下是不可想象的——那樣能打出精準有力的網球嗎?難道過一陣子不走線嗎?
老實說,這樣的擔心有道理的。目前市面上的網球線大多是聚酯線,業内專家認為過低的穿線磅數會導緻對網球的控制失去精準度。這是因為,低磅數會讓線床變軟,擊球時線床形變就變大,球的飛行軌迹就更難控制,傳導到手腕的震動感則會變小。
另外,低磅數帶來的較軟線床能給網球施加更大的反彈力度,同樣的揮拍速度會産生更快的球速和更深的落點,這也正是發球大炮伊斯内爾選用35磅超低磅數的原因之一。
我們經常說到要讓球拍線床包裹住球,意思就是盡量讓線床與網球的接觸時間長一點,雖然這樣的時長通常以毫秒來計量,但我們還是要追求和體會球拍線床包裹住球的感覺。低磅數帶來的軟線床會與網球接觸時間更長一些,同時也有利于給球施加更多的旋轉。這便是低磅數帶來的第三個效果。
總結起來,低磅數帶來更大的擊球力度,也使得球被包裹得更加充分,但卻減損了網球飛行線路的精準控制。通常來說,高磅數産生的效果與低磅數正好相反。所謂“凡事皆有利弊”,你要做的就是在利和弊之間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點,也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穿線磅數。
對于大多數業餘球友來說,頻繁地或大幅度調整穿線磅數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現在好的網球線動辄100元以上,穿線費用也不便宜(我這裡穿線手工費是30元),大部分球友都是等線打斷了之後才去重新穿線。
那麼,在找到最合适的穿線磅數方面,有沒有又快又省錢的方式呢?
我的經驗和建議就是,如果你穿線磅數一直在55磅左右,并且想嘗試一下低磅數會帶來哪些變化,那麼不妨下次将穿線磅數調低5磅。如果調低後感覺更好一些,下次可以再調低3磅試試,以後逐漸降低穿線磅數,直到找到最合适的磅數為止。
也就是說,對大多數穿線磅數較高的球友來說,我推薦不妨試試将穿線磅數由高到低逐漸降低。
那麼,降低到多少就不宜再降了呢?我覺得,如果新穿線的球拍打了幾次之後就出現走線現象,那就不宜再降低磅數了。或者說,當你覺得擊球的準度下降到自己無法忍受的時候,就不宜再降低穿線磅數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穿線磅數其實僅僅是一個數字,我們沒有必要過于糾結。在購買網球裝備時,無論是球拍球線,還是球鞋,你自己實際使用的感受是第一考量因素,你需要聽取同行專家的建議,但你也沒有必要全盤吸納。
判斷鞋合不合腳,球拍順不順手,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卷雲舒)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