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君子自強不息》需要學生積累關于自強不息的名言警句等,現整理如下材料供參考。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美)海倫.凱勒
強者能同命運的風暴抗争。——(美)愛迪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以修身者強,則名配堯禹。——《荀子》
将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汪洙
強者容易堅強,正如弱者容易軟弱。——愛默生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伏爾泰
取日新以圖自強,去因循以厲天下——康有為
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羅素貝克
世間萬事俱茫茫,惟有進德當自強。——陸遊《自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唐)李白《将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唐)杜秋娘《金縷衣》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一寸金。——(宋)朱熹《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唐)顔真卿《勸學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唐)韓愈
1、頭懸梁錐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讀到晚,常常廢寝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仍不肯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别的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頭發上(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他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要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隻想睡覺。他也想
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後人将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 這一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
2、王獻之依缸習字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自小跟父親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裡的十八口水缸說: “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王獻之作為書聖之子,字自然很好,他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便下決心再練練基本功,好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
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 “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鈎,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 “有點像銀鈎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
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原來他是嫌兒子寫的“大”字結構上緊下松。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歎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隻有這一點像羲之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
從此,他更加下功夫練習寫字了。書聖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後,猛地把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于是他贊揚兒子說: “此兒後當複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
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3、海倫.凱勒
1882年2月,海倫.凱勒因突發的疾病猩紅熱喪失了視覺和聽覺。1887年3月3日,開始學習美式手語。1888年5月,受到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的接見。1894年10月,開始就讀于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1896年10月,被劍橋女子學校錄取,為就讀哈佛大學女子學院做準備。1903年3月,創作自傳《我的一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