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1050字,閱讀約需2分鐘随着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曾經“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選擇不結婚的年輕人,和已經結婚但選擇“丁克”的夫妻的人數比例,随着時間持續增長,新生兒的出生率也在持續下降。
在2021年9月,廣西社科院通過4716份針對20-35歲的年輕人生育三孩的調查意願發現,65.59%的人“沒有意願”生育三孩。
這些社會現象的背後,有現實經濟壓力的原因,也和社會對于性别标簽的弱化,人們思想的進步有關。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社會現象背後的一個群體,那就是選擇成為家庭婦女的媽媽們。
01 我們眼中的家庭婦女
不用承受工作的壓力,不用為了經營人際關系而參與不喜歡的應酬,自由且安逸,不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就可以獲得收入來源。
02 真實家庭婦女的自白
“一手抱娃,一手炒菜,一個人抱着孩子奔跑在醫院,一次次在崩潰的邊緣……[狗頭]”
----來自一位網友對于成為家庭主婦後的感受
“我一輩子從未生過病,除了生孩子,我沒有時間生病,也根本沒有這樣的興緻。我要當廚師、面包師、洗衣工、清潔工、裁縫和制帽工,我要做所有的家務,又要做女傭服侍人。我甚至還是律師,因為在家中由我制定正義的準則。我是審判案例的陪審團,實施判決的法官,又是維持家庭秩序的警察。我還是銀行家、用腦子記賬的會計員,現金出納。我必須了解食品和幹貨,照明和燃料。我是水泥工,織地毯工,木工,這就是一個窮人的妻子和十個孩子的母親必須要做的。”
----來自19世紀西方母親回答記者的采訪03 成為家庭婦女,意味着“自我”的價值感缺失
作為家庭婦女,她們的日常是以孩子為圓心,展開一系列繁雜而瑣碎的家務勞動。她們的成就感來源,也僅來自于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但這一切,即使獲得贊賞,他人也隻是會說,孩子媽好厲害,某某老婆真棒,很少人會聯想到這位女士本人的優秀。而這種照顧家庭的成就,也不會随着時間提升家庭婦女自身的價值。換一個說法就是,當你需要出去找一份工作的時候,你不可能把這些為家庭的付出和成果當作經驗呈現在簡曆上。
也就是說,她們在成為全職媽媽或者家庭婦女的過程中,她們的“自我”并沒有因此得到豐富。因此,除卻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之外,成為母親這件事本身,就存在着強大的犧牲感,再遇到現實的壓力之後,自然會感到壓力重重。04 兩張圖,看看家庭主婦的“日常工作”
飲食的工作量占據一半精力
超乎想象的瑣碎日常
整潔的客廳,每到飯點就茶飯飄香的廚房,永遠幹淨的衣服鞋襪,新鮮的果盤,總是日複一日,我們很少想到“媽媽們”都付出了哪些……
尊重體諒,主動分擔,是我們能夠為“家庭主婦”做的小小的事情,不能缺席。是否選擇生育,也是她們的專屬權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