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業主對别墅的選購,主要會考慮地理位置、小區環境、庭院花園、建築風格等主要條件,但滿足上述條件的别墅大多逃不脫建築高度的限制(為了維系城市環境等因素,通常地上高度被控制在2~3層),為了讓别墅房型的使用率更高,現今大多别墅會往下加蓋1~2層地下室。雖然面積大了,卻也成了不少業主對别墅望而卻步的因素。地下室除了有令人頭大的采光差、潮濕陰暗等缺陷外,最苦惱的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利用。的确,以地下室的條件而言,對于大多人可能僅是個碩大的儲藏室。
那麼,别墅地下室到底該如何利用,才能讓别墅的使用價值翻番,接下來馬蹄蓮空間設計用3個不同角度的“地下室改造實景作品”帶你找到答案。
負2層 改造前後
負1層 改造前後
業主的訴求
這是一所容納了三代人共同生活的住宅,那些有關理想生活的終極期盼和想象,在這裡都得以實現。在鬧市的動與靜之間,業主希望這所住宅能夠讓家人們舒适地靜坐其間,享受“父母堂上坐,兒女繞膝過。 盡享天倫樂,幸福日子過”的美好。
使用動線分析
接收到業主需求後,我們首先對房屋合理的生活動線進行梳理。這棟800㎡合院别墅共計4層,分别為地下兩層 地上兩層,需容納屋主夫婦、兒子一家、女兒一家,大約10口人。為達到多人口生活的舒适體驗,我們主要圍繞:1、地上地下動靜分離 2、公共私密尺度合理兩個角度來規劃生活動線,地下空間為家庭活動區、餐廚茶室區、地上空間為家庭起居區,由下而上的動線讓成員們彼此保持親密又安全的距離。今天我們主要讨論地下空間:負2層因連接地下車庫,是業主日常歸家的主入口,在門廳鞋帽間換下外衣鞋帽後,孩子們徑直在負2層進行學習、練琴、娛樂等,家長則行至樓負1層做飯,做完後叫孩子們上樓洗手吃飯,吃完飯便至地上空間洗漱休憩。家裡若來親朋好友,吃飯、娛樂、喝茶等活動也皆在地下空間完成。
地下室改造分析
原始地下空間的結構僅有少量承重框架,為實現地下空間舒适的大家庭生活,我們對地下室存在的問題和結構進行解決規劃:
一
問題:該别墅戶型為“合院别墅”,高牆内的院落(天井)下沉至負1層,頗具古宅的韻味。我們安排餐廚區域于負1層時,便是考慮到該層自帶采光、通風的天然屬性,茶餘飯後出門即庭院。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些問題,由于位處地下,高牆導緻太陽光照難以覆蓋、空氣流通不足,地下空間在濕度、溫度和空氣質量方面嚴重不足。
方案:引發:1. 空氣濕度大;2. 新風供應不足;3. 二氧化碳濃度高;4. 氡濃度高;5. 微生物污染比地上嚴重等等,對此設計師通過:1、在牆體内置入“三防系統”(防水、防潮、防凝露),解決潮濕、結露、黴變的問題;2、在牆體内置入“三恒系統”(恒溫、恒濕、恒氧),日常在屋内不需要開窗,三恒系統便可确保空氣的流通。
二
問題:由于地下空間涉及廚房、汗蒸房等功能使用,用水量較大,讓本令人苦惱的地下排水“雪上加霜”,若處理不好非常容易污物堵塞、發黴生菌。
方案:針對排水問題,我們根據用水量、用水頻率對地下排水系統進行優化設計:1、因為地下空間的水使用是分散的,首先構建集水坑對水進行收集,這樣可以對水進行集中處理;2、通過專業進口設備把水輸送到室外污水檢查井内,通過污水檢查井流向市政管網。
三
問題:解決了上述問題,地下空間夏季溫度低于地上,冬季則高于地上的特性,還是基本滿足人體舒适度要求的。因地下原始結構僅分布少量承重框架,如何實現我們規劃中讓地下空間的囊括家人們所有日常活動,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使用頻率、行為動線規劃出各個面積的功能空間是本次設計的重中之重。
方案:(負2層)為有效維持門廳整潔度,多人口之家對鞋帽間的需求相當大。家人們從負2層入戶後,右側6.2㎡隐藏鞋帽間足夠收納家人們的當季用鞋,以及親朋好友的臨時鞋物擺放。由門廳入室,7.2㎡洗衣房的設計,可以換下一天的衣物進行清洗,換上居家服進入活動區寫作業、練琴、看電影等(該區域使用容積、頻率和人數較多,面積設有64㎡),等待大人們做好飯菜。同時在負2層還設有汗蒸房(19.4㎡)、推拿房(9.1㎡)等功能,以及兩間便房(9.3㎡、4.8㎡)用作簡單的休憩,按不同年齡階段家人們的需求和喜好,一應俱全。
四
問題:按由下而上的行為動線,負2樓解決了大部分活動需求,負1層則需要解決餐廚功能,以及家人們都愛的茶室。
方案:(負1層)飲茶這件事兒對中國人而言,不僅僅為了喝茶,規劃中59.5㎡的茶室空間,左右兩側臨窗,通風和采光皆棒,也是家人朋友坐在一起談心閑聊的佳地。而大家庭的廚房更需要匹配不同人的喜好,40㎡的廚房内包含中廚、西廚、烘焙等不同功能。餐廳30㎡擺放足夠12人落座的圓桌,符合中國式大家庭用餐飲食的行為喜好,當家裡來了親朋好友,飯後即可在屏風後側19㎡的棋牌室娛樂,玩累了也可在一側14.3㎡的房間休憩。各個空間面積規劃、物品選用皆有針對性地圍繞大家庭的行為喜好而設定。
負二層 入戶視角
圖①視角為門廳換鞋凳,圖②-⑤展示的是支撐起大宅氣場的22.6㎡玄關空間,符合東方的審美意趣。充足的面積日常使用起來非常寬綽,也足夠容納過年過節迎來送往的親朋好友。
負二層 走廊&樓梯
圖①是負2層走廊,經由“三防”和“三恒”處理過的空間,我們可以大膽地使用木飾面、牆布。圖②為樓梯踏步,大量使用山水元素呼應居住者向往的隐居生活。
負二層 入戶視角
圖①-③為連接上下的旋轉樓梯,既作為重要的功能使用,也是整體空間重要的藝術裝置,大理石和木材的碰撞使用,剛柔結合,體現不同材質彼此間的包容,也寓意大家庭的融合。圖④是從負2層行至負1層的初視角。
負一層 茶室
圖①-⑤是位于負1層的茶室空間,圖中可直觀感受到茶座兩側的飽滿采光。
負一層 餐廳
圖①-③是餐廳空間,“圓形”的大量使用意味“團圓”,忙碌一天後的家人,圍坐在擺滿家常菜的餐桌邊,便是全家對幸福的終極念想。圖④是餐廳棋牌室。
負一層 廚房
該圖為廚房,大面積一牆到頂收納櫃足夠擺放日常食物,中島台的便于擺放備菜、作為烘焙操作台或用于解決一頓簡餐。
負2層 改造前後
負1層 改造前後
業主的訴求
業主夫婦除了是生活中的親密伴侶,也是工作上的合作夥伴。對于這所住宅,他們希望有個舒适的區域:1、便于處理簡單的工作事宜,或進行簡易的朋客接待。2、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或進行健身。3、可以将生活和工作、活動有所區分。4、整體是簡約甯靜、自然通透的。
使用動線分析
接收到業主需求後,我們也是首先對房屋合理的生活動線進行梳理。這棟460㎡的聯排别墅共計5層,因負二層連接地下車庫,通常業主回家的動線是從負二層開始的(停好車後直接從負二層門廳進入),由此經我們規劃的合理生活動線是樓層越高生活越私密,考慮到業主需要一個便于處理工作的區域并涉及到簡易的接待事宜,負二層區域是全屋最具公共屬性的空間,是最适宜安置辦公功能的空間。
地下室改造分析
地下空間分為獨立的負二層和負一層,層高2.57m左右,行至室内體感陰涼潮濕,光照和通風較弱的環境内感受較壓抑。經上述生活動線的分析結果為出發點,若想在負二層實現舒适的辦公活動區,我們對地下室結構進行剖析:
一
問題:原始負二層樓梯位處建築東南角,與上層樓梯錯位(負一層往上的樓梯位處建築中部),因此負二層結構被分割得較碎,對我們進行改動的限制也較大。
方案:考慮到負二層用于辦公/接待,需要一個寬敞的區域才更舒适,所以我們決定将負二層樓梯位置改至建築中部,與上層樓梯形成垂直的整體。原樓梯拆除,我們将負二、負一層闆打通形成5m多的挑高空間。
二
問題:因該建築是聯排别墅的西邊戶,原建築西外側是一個由一層通往負二層的下沉式天井,雖三面環窗,但因位處地下且天井寬度較窄,從地下室内體驗來看,這樣的建築布局并沒有将采光最大化利用,導緻體感昏暗壓抑。
方案:為了實現地下空間的最大使用率和提升舒适度,我們考慮到西側位置有充裕的采光,如果能夠排除下沉式布局的影響,便可以同時解決布局和光線的問題。于是大膽地将下沉式天井打通,利用玻璃将光線引入地下,一來解決采光的問題,将自然的氣息帶入閉塞的空間,二來讓擴充了空間使用率,行動起來更加寬敞。
三
問題:解決了地下空間的高度、采光、通風、面積擴充等功能需求還遠遠不夠,業主希望這個空間可以實現自然通透之感。
方案:為了在空間中增添更多“自然感”,我們将天井頂部玻璃改造為魚池,當陽光照下來,水波紋和魚的影子在空間中自由流動,映在牆上,如同天然形成的動态水墨畫,與室内融為一體,成為獨一無二的自然點綴。偶爾在天井下方放置乒乓球桌打球或練瑜伽,美哉!
四
問題:因負二層的挑空改造,導緻負一層面積有所縮減,如何妥善利用成為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方案:除了業主夫婦,家中還有一雙女兒、一位老人(偶爾來住)和兩位居家阿姨。我們規劃的合理生活動線是樓層越高生活越私密,負一樓是承上啟下的空間位置,為了便于阿姨工作,我們便将負一樓安置為阿姨生活區。
負二層 入戶視角
圖①視角為原始樓梯所在位置,圖②展示的是經設計師改造後的樓梯位置。由圖可見,改造後的樓梯與上層形成一體,行走動線更加合理,其次空間視角也更加完整開闊。
負二層 辦公&接待區域
圖①、圖②為打通後的挑高空間,東西兩面牆體皆為一牆到頂的收納櫃體。圖③、圖④是辦公&接待環境。
負二層 室内天井視角
圖①橫梁的右側原為室外下沉天井,擴充進來後形成“大空間的構建感”。圖②、圖③為天井的玻璃天窗感受,采光的充足照射完全打破了身處地下室的感受。
負二層 樓梯視角
上圖為樓梯,邁步于此可明顯感受到室内天井帶來的天然優勢:樓梯走道完全沒有地下的閉塞陰暗。另外,我們在地下室牆體内置入三恒系統(恒溫、恒濕、恒氧),日常在屋内不需要開窗,三恒系統便可确保空氣的流通。
負一層 室内天井視角
圖①-③為負一層天井視角,改造後的挑高格局和室内天井形成地下陽光房,天井下方栽植的雞蛋花樹和魚奇妙地共處一室,更是将自然感受拉滿,立于樹旁,有如沉浸在水底般的祥和甯靜。圖④視角房間為居家阿姨的卧室。
負1層 改造前後
業主的訴求
這是一幢800㎡的獨棟别墅,業主夫婦當初因它絕佳的地理位置而購入。别墅位處小區沿湖,隔湖望去是一片山景,并擁有一個大花園,業主希望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地理環境的優勢,讓家人們身處家中也能充分享受絕佳的自然體驗。
使用動線分析
接收到業主需求後,我們對别墅實景進行勘察,發現雖為小區沿湖、山景旖旎的獨棟,但室内布局令人感到閉塞,和室外的關聯性也很薄弱。為實現業主理想的生活體驗,我們首先對不合理的房屋動線進行重新梳理:1、将原始緊鄰道路的入戶挪至院内,打開“西入戶”,增加家人與自然景觀的黏性;2、原本南側樓梯與原始入戶挨着,令室内外太過獨立且閉塞,入戶被移到西側後,我們将樓梯位置挪至了建築的北側,一來入戶門廳與樓梯的距離被拉長,大宅的體驗感也被增強,二來利用外拓玻璃 旋轉樓梯的形式,上下樓梯皆可縱觀美景,也給整棟建築帶來更多的采光;3、将院子和地下室入口擴大,将餐廚區域安排至地下,工作晚歸的業主不用通過室内,直接穿過花園即可進入地下空間用餐。
地下室改造分析
地下1層空間面積250㎡,業主常有朋友來家中吃飯,對餐廚的需求也比較高,我們計劃将地下空間規劃為可以容納多人就餐的廚房 餐廳休閑空間,并對地下室存在的問題和結構進行解決規劃:
一
問題:原始地下空間高度是2.5m,從花園進入室内有明顯的“壓迫”感,若想在地下空間實現舒适的休閑餐飲,在高度的體驗上會有明顯不适。
方案:考慮一層空間被承重架構分為了左右兩個區域,并有4個台階的高度差,而4個台階高度對居家生活而言多有不便,所以我們在不影響承重結構的前提下減掉2個台階,将一層地面(負一層樓闆)擡高約0.35m,地下空間的高度拓高至2.85m,既減少了一層台階的踏步數,也讓地下空間的高度體感更加寬綽。
二
問題:花園和地下室連接的下沉式入口,規劃中是将被高頻使用的,而原結構的該入口寬度非常緊湊,僅容納單人通過,使用感受明顯不安逸。
方案:因此,我們對原下沉式入口進行了擴充,将其設計為與花園緊密相連的下沉式水景庭院,并将該區域的地下室外牆玻璃擴大,一來面積變大,入口更加實用;二來增加地下室與花園的連接,既增加了采光,也便于景觀的引入。
三
問題:地下空間250㎡的面積單用作餐區是偏大的,而業主會常在家中招待親朋好友,我們對該空間進行了更加明确且細緻的區域劃分。
方案:為操作人(通常是居家阿姨)和用餐人彼此更加恰當的體驗,在此我們借鑒酒店的區域規劃,将用餐區和操作區進行“動靜分離",在西側和南側隔出連通空間,容納廚房(以中廚為主)、小型就餐區(便于阿姨吃飯以及日常家人的簡餐)、食物儲藏間、衛生間、休息室,在該區域内居家阿姨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後将食物供至主餐區食用。考慮到偶有制作西餐的需求,因油煙不大,便将西廚島台設在主餐區内。業主平日愛飲茶,親朋好友來臨需要頻繁使用茶室,該空間我們也安排在地下空間,并緊鄰下沉式庭院,便于喝茶賞景。
四
問題:除了解決地下室問題的”三恒“和”三防“系統外,采光也決定是地下空間舒适度的決定性因素。
方案:擴充了下沉式庭院後,結合該區域地下室外牆大型玻璃窗,可以給地下空間提供很大程度的采光。另外在上述中我們提到“外拓玻璃 旋轉樓梯”,玻璃貫穿整棟建築,也自然将采光帶進了地下空間。
旋轉樓梯
圖①-②是旋轉樓梯的整體視角,樓梯在整棟建築中不僅提供了充足的視野和采光,也是重要的藝術裝置。圖③-⑤為地下空間的樓梯入口,可以見其為地下提供的光線。
負一層 樓梯旁側
圖片為負一層樓梯扶手旁,因左側層闆上移了0.35m,由圖可見承重架構的左右兩側形成了一定的高度差,這裡我們采用弧形裝飾工藝,來弱化凸顯出來的承重橫梁在視覺上的阻隔。
負一層 西廚
圖①-②是西廚區域,大面積一牆到頂的櫃體方便收納常用的餐具、食物、電器等等,大面積的操作島台在宴請時也便于擺放一些器皿、備菜等。
負一層 主餐區
圖①-②為主餐區域,足夠舒展的空間可以根據用餐人數的不同切換不同大小的圓形桌面,右側玻璃(圖①右側黑色部分為玻璃區域),便于用餐的同時觀賞美景。
馬蹄蓮空間設計(MATILIAN) 引領高端私宅設計、高品質生活方式營造的設計公司品牌,堅持用多元化的創意整合服務,探索個性化、自由化的美學标簽,成就人與空間的和諧與美好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