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籍概說
1.《左傳》和“春秋三傳”
課文《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左傳》屬“春秋三傳”之一。“春秋三傳”中的“春秋”,是曆史的意思。在我國商、周前期,一年隻分春秋二季,後來才增加冬夏而成四季,所以人們就用春秋指一年。曆史是一年一年地記載的,所以引申為曆史。
古時帝王身邊設有史官,分左史、右史。右史負責記載帝王的言論。左史負責記錄帝王的行動,大事記在“策”裡,小事記在“簡”中。曆史就是根據這些簡策編寫的。現存的《春秋》也是根據這些簡策而編成的魯國編年史。
《春秋》像大事記一樣,寫得十分簡約,說是通過一字一詞來表示褒貶的,這就是所謂“微言大義”、“春秋筆法”。但是,對讀者來說,那是不容易領會的。于是就出現了解說《春秋》的書:一部是《左傳》,一部是《公羊傳》,一部是《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傳”即解說的意思。
《谷梁傳》的作者系魯人谷梁俶,《公羊傳》的作者系齊人公羊高。這兩部書主要是解說《春秋》的微言大義,是一種理論性的說明,文學價值較差。《左傳》的作者是魯國太史左丘明。《左傳》原名《左氏春秋》,不是為解釋《春秋》而作的,到了漢朝劉歆才把它按年份散附在《春秋》經文之後,成了《春秋左氏傳》,變為解說《春秋》的書。
《左傳》以魯史為線索,以魯國十二個國君的谥号為次序,起自魯隐公元年,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詳細地記叙了春秋二百五十多年間諸侯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法令、外交、文化、曆法、天文、風俗等情況。這是一部典範性的曆史著作,也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左傳》善于運用曲直兼施,嚴謹有緻的筆法,如實地描寫春秋曆史舞台上諸侯國之間奪權争霸,相互兼并的一幕幕社會場景,将風雲激蕩的政治生活于個人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同時,作者也注意體現曆史人物頗富風采的語言風格,使人物形态情态畢現,神彩煥然。
2.《戰國策》
課文《荊轲刺秦王》選自《戰國策》。《戰國策》是一部記錄戰國時期縱橫家思想和活動的國别體史書,具有較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曆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書名亦由劉向拟定。
書中有許多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曆史故事。這些故事在人物描寫上也頗具特色,善于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環境和矛盾沖突之中,較好的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人物的語言警策動人,富于個性特征。人物的形象随着情節的發展而逐漸深化豐滿。讀完這些故事,張儀、蘇秦、甘羅、馮谖、魯仲連、荊轲等各個不同,有血有肉的形象,便曆曆如在眼前。
3.《史記》
課文《鴻門宴》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是我國西漢時代出現的一部偉大的紀傳體巨作,它記載了上至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天漢年間兩千四百多年的曆史,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著作之一。
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一道豐富多彩的生動的人物畫廊,其中有一定的性格的人物不下一百多個,而這些人物形象又大都帶有一種後世任何寫人文學所沒有的突出特點。《史記》中的人物大都具有一種英雄氣質。他們積極進取,勇于事功,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的實現與事業的成功。伍子胥、孫武、吳起、商鞅、陳涉、襄渝等固然是這種氣質的典型代表,即使是那些被司馬遷所批判的人物如李斯、主父偃等,也都帶着一種“得時無怠”的進取精神,一種“生不為五鼎食,死亦為五鼎烹”的豪氣。
二、語言特色
《左傳》的外交辭令十分優美, 說理透辟,運筆靈活,變化萬千,語言簡括,卻含義豐富。特别是其中選擇性地收錄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語言,也為它增添了光彩,前人将《左傳》這個特點稱之為行人辭令之美。具體說,有以下方面:
第一,謙和委婉,剛柔相濟。春秋時期的行人辭令多婉轉委曲,娓娓道來,平易流暢,顯示出一種張弛有節、彬彬有禮的“紳士風度”。
第二,雄辯闊論,或鋪張揚厲,或針鋒相對。晉範甯稱《左傳》“豔而富”,唐韓愈稱“左氏浮誇”,以上所言即為這一特點。
第三,正話反說,意在譏諷。如僖公二十六年,齊人伐魯,展喜犒齊師,展喜先虛構了“小人”、“君子”之意以表示不卑不亢的态度,正是如此。
第四,引經據典,多賦詩以明義。以《詩經》中的詩句來表達情感或者說明自己要說的話,在《左傳》中占有大量篇幅。
總之,《左傳》以具體生動的文字叙寫了一系列才氣縱橫、聰明機敏的行人,同時也記述了許多優美的辭令。這其中雖不免作者之潤筆,然而亦得力于行人辭令原有的本色。
但是,《左傳》受編年體影響,為了尋求事件的戲劇性、情節的聯貫性而大量運用嚴謹、後重的詞語,從而道德意味濃厚,藝術趣味隻能次之。
《戰國策》則語言流暢犀利,辯麗恣肆、放言無忌。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說明抽象的道理,闡述自己的論點,是論辯文的典範。它的叙事更生動、更曲折、更波瀾叠起、更扣人心弦。一掃《左傳》的古樸、典雅、厚重而代之以新鮮、活潑、浪漫。
《戰國策》是策士之言,講究鋪張誇飾,文筆酣暢淋漓、富于變化,往往以氣勢和辭采取勝,表現出典型的縱橫家文風。叙事狀物,置地有聲;議論說理,氣勢恢宏。大量運用誇張、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大大增加了文章氣勢和語言的力量。如《蘇秦以連橫說秦王》中,第一段蘇秦的說辭,對偶句、排比句疊出,大肆鋪叙誇張秦國的地勢、物勢、政勢、軍勢、民勢,句式短促,整中有變,聲調铿锵和諧,詞鋒雄辯犀利,造成了咄咄逼人的氣勢,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說服力,這與《左傳》行文辭令所表現出來的委婉曲折的特點有很大區别。
(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