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第10萬個5g基站開通?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山東省第10萬個5g基站開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十強産業”2022年行動計劃》《“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
《“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中的《基礎設施“七網”2022年行動計劃》提到,新型基礎設施網方面,2022年,新建并開通5G基站6萬個,累計建成16萬個。實現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70%以上,千兆城市數量達到5個。建成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建設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二級節點20個以上。數據中心在用标準機架數達到25萬個。
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開創新局面。2022年,累計培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25個左右。完成濟青中線濰坊至青島段智慧高速示範項目伴随主線通車,搭建完成高鐵工程建設數字化管理平台、智慧港航雲生态平台和智慧大腦平台建設。10千伏線路智能終端覆蓋率、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覆蓋率和35千伏及以上公用變電站光纖覆蓋率達到100%,新建智能網聯充電樁1萬台以上。全省數字校園覆蓋率達到98%。規範化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動态使用率達到80%。16市全面建成市級“城市大腦”。“好客山東 雲遊齊魯”智慧文旅平台全年實現服務用戶300萬以上。新認證各類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00家以上,全省智慧農業典型應用場景總量超過400個。
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引領新發展。2022年,新建2家省部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争取新建5家以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新建3家省實驗室、20個左右省重點實驗室,新布局建設30家省技術創新中心,3-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新培育認定100家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備案30-50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推動物聯網深度覆蓋。加大NB-IoT網絡部署力度,實現縣級及以上城區普遍覆蓋,室内、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現代農業示範區等應用場景深度覆蓋。(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建設高質量5G網絡。新建并開通5G基站6萬個,年底前累計建成并開通16萬個,推動縣級以上城區、鄉鎮鎮區5G網絡全覆蓋,并向有需求的重點行政村延伸,5G用戶普及率達到40%。優化重點場景室内5G網絡覆蓋,推進5G網絡在大型商超、交通樞紐、體育場館、景點等重點場所的深度覆蓋,完善數字經濟園區、智慧化工業園區、重點醫院、校園等重點區域的5G覆蓋,推進工業、能源、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5G虛拟專網建設。加強近海海域無線網絡建設,推動解決700M頻段幹擾問題。(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
搭建高速暢通固定寬帶網絡。分片區、分批次開展千兆光纖網絡能力升級,完成縣級以上城區10G-PON設備大規模部署。加快完善政府辦公區、重點産業園區、商務樓宇以及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場所千兆光纖網絡覆蓋,大力推動光纖到房間(FTTR)标準化工作,加快城鎮老舊小區光分配網千兆接入能力升級,2022年年底前千兆光網覆蓋家庭達到70%。深入推進千兆城市建設,新建設2個以上千兆城市。加快建設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項目,全力推進青島國際通信全業務出入口局申報争取工作。持續提升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不斷提高網絡、數據中心、内容分發網絡(CDN)、雲服務等基礎設施IPv6網絡性能和服務水平。(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融入國家空間信息設施體系。加強對北鬥衛星導航定位124座基準站的巡檢維護,持續提升基準站網穩定性、可靠性,保障全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7×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對6座基準站進行遷建。加強基準站點數據處理與深度挖掘,維護好山東省大地坐标參考框架,保障全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加強應用監管,保障地理信息安全。(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建設集約綠色大數據中心。構建“2 5 N”全省一體化數據中心發展格局,公布2個省級數據中心核心區、5個左右的集聚區、20個以上行業節點建設名單。以服務産業數字化轉型為導向,堅持“雲、邊、端”協同,全面推動省級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督促首批試點建設單位開展專項提升工程,對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區域性、行業性數據中心,擇優給予資金支持。推動企業深度上雲、用雲,提煉一批算力賦能行業通用模式,做好應用案例遴選與推廣,形成一批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基地。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系統遷移到超算雲中心運行,建成生态環境大數據超算雲中心。年底前數據中心在用标準機架數達到25萬個。(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省生态環境廳)
布局高效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重大科技示範工程,圍繞智能制造、應急管理與社會治理、醫養健康、金融創新4大領域,開展大數據智能、複雜動态場景智能感知、智能診療與主動健康管理、普惠金融智能服務等技術攻關,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融合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打造具備國際競争力的工業互聯網。高水平建設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範區,深入開展“雲行齊魯 工賦山東”行動,打造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累計培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25個左右。加強工業企業外網優化和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體系建設,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和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推薦工作。(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發展協同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智慧公路建設,啟動25公裡車路協同試驗段建設、4對智慧特色服務區建設和智慧隧道建設,2022年年底濟青中線濰坊至青島段智慧高速示範項目伴随主線完成通車。加快智慧港航建設,基本完成雲生态平台和智慧大腦平台項目、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軟件系統優化與研發項目、渤海灣港通用幹散貨碼頭全流程自動化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京杭運河智慧航道現場數字化感知網設備和傳輸網建設、小清河數字(智慧)航道建設。加快智慧鐵路建設,年底初步搭建完成高鐵工程建設數字化管理平台,逐步在濟南東樞紐優化提升工程、濟濱高鐵等新開工項目中推廣使用。加快智慧機場建設,依托濟南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等項目,完善無紙化一證通關、登機智能引導、機場智能運營等智慧化服務。(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
構建清潔高效的智慧能源系統。持續深化配電自動化建設應用,到2022年年底,10千伏線路智能終端覆蓋率、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覆蓋率和35千伏及以上公用變電站光纖覆蓋率達到100%,配電線路自動化配置率達到95%。完善“互聯網 ”充電設施建設,推動山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台與充電運營企業平台信息共享,實現全省電動汽車充電“一張網”,建成聯網充電樁1萬台以上,到2022年年底全省聯網充電基礎設施達到6萬台以上。(牽頭單位:省能源局)
建設先進普惠的智慧民生基礎設施。推進教育雲網融合建設,深入推進“三個課堂”常态化應用和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創建不少于20個示範區和30個示範高校,到2022年年底全省數字校園覆蓋率達到98%。加快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建設,北方中心主中心投産運行。推動“互聯網 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完善全省遠程醫療服務體系,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曆應用水平平均級别分别達到3級和4級,規範化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動态使用率達到80%。完成省養老管理平台升級改造,建立養老服務數據集,全面構建覆蓋省、市、縣、鄉四級民政部門和全省養老機構的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好客山東 雲遊齊魯”智慧文旅平台進駐景區1200家、酒店30000家、文化企業不低于3000家,全年實現服務用戶300萬以上。(牽頭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
建設智能新型的城市基礎設施。深入開展新城建國家試點,支持指導濟南市、煙台市重點創建國家“新城建”産業與應用示範基地。支持青島市重點推進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台建設和智慧物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煙台市重點打造一體化數字住建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構建全産業鍊條的綠色建造産業體系,濟甯市重點實施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建設應用。加快推動“城市大腦”建設提升,2022年年底前設區的市全面建成感知設施統籌、數據統管、平台統一、系統集成和應用多樣的市級“城市大腦”。推動市級“城市大腦”向下賦能,全面支撐縣級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應用。年底前各級已有“城市大腦”完成改造提升,納入全省一體化的“城市大腦”體系,實現省市縣之間的整體協同、一體聯動。開展8.7萬平方千米0.2米分辨率地形級實景三維構建及全省其他區域地形級、城市級實景三維數據融合制作,建設完成一版全域實景三維山東模型。(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大數據局、省自然資源廳)
構築系統完備的智慧農業農村設施體系。繼續開展智慧農業應用基地認證,年内新認證各類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00家以上,全省智慧農業典型應用場景總量超過400個。啟動農業農村大數據樣本歸集工作,對企業自建涉農大數據進行鑒定優選,引導支持升級為官方涉農大數據,并統一接入省級平台,探索政企合作共建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體系的新模式、新路徑。(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建設智慧海洋綜合立體感知設施。積極争取對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建設的支持,加快推進試驗場建設。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為依托建設山東省智慧海洋大數據平台,建設海洋大數據體系、黃渤海大本體數據集,到2022年年底彙集涉海核心數據超過10TB,建成存儲能力100PB、GPU渲染能力19PFlops、AI人工智能算力30Pflops的超級計算數據共享服務平台。(牽頭單位:省海洋局、省科技廳)
積極構建系統完善的創新基礎設施
加快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2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協調落實資金、土地、配套設施等前期建設條件,争取盡快開工建設。推動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濰坊、威海、日照、煙台等涉海大科學裝置地形成合力,打造多層級、多類型、多元化海洋大科學裝置集群。(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推動構建實驗室體系。加快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整合統籌省内外涉海優勢資源,推動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省海洋儀器儀表所等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一體化發展,全力創建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支持山東大學在金融風險安全、文化遺産保護與科技考古等領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深層油氣開發領域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南車四方機車等龍頭企業,在高端裝備、新材料、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牽頭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省部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山東師範大學在化學成像材料與技術領域、山東科技大學在礦山岩層智能控制與綠色開采領域新建2家省部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制定關于支持山東省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幹措施,推動泉城、青島新能源、煙台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等省實驗室高标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指導煙台在新藥創制、淄博在綠色化工與功能材料、威海在先進醫用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新建3家省實驗室。參照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的要求,指導省農科院等單位開展省重點實驗室優化整合工作試點;加強與省教育廳對接,圍繞高校高峰、優勢特色學科等布局建設20個左右省重點實驗室。(牽頭單位:省科技廳)
優化提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依托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實施“下一代列車輕量化關鍵技術和部件研發”省重大創新工程項目,着力突破軌道交通車輪輕量化系統動力學新理論與多目标優化新方法等關鍵技術,開發車輪新構型、适配材料和成型工藝。加快雲計算裝備産業創新中心建設,推動雲數據庫應用等多項技術實現突破。啟動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優化整合工作。加強對省技術創新中心的統籌布局,2022年建設30家省技術創新中心。支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争取新建5家以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新培育認定100家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高水平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指導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數字化、康複醫學等領域,繼續謀劃布局一批研究機構,精準布局一批項目,新建各類專業研究機構10家,集聚創新創業團隊25個,建成公共技術研發平台3個。推動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與省實驗室一體化發展,推進粒子科學與應用技術山東省實驗室建設,發揮AMS數據中心作用,建設近場輻射換熱測量試驗台等平台。指導山東能源研究院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材料分析平台和生物能源平台建設,實施“成果彙聚、資本助力、産業示範”三大行動,助力科技成果在山東省落地轉化。2022年在汽車、船舶、幹細胞等領域新建3-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備案30-50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總量達到400家左右。(牽頭單位:省科技廳)
完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與大型科研儀器加入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及時做好創新券兌付工作,推動更多中小微企業使用共享大型科研儀器。2022年,推動9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共享使用大型科研儀器,創新券補助金額達到1800萬元。完善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各類專業化創新創業服務設施,推動各類創新服務平台高質量發展。通過開展績效評價、後補助等措施帶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高質量發展。在省級以上高新區開展開放式大學科技園試點建設,探索開放式大學科技園建設新模式,打造大學科技園的升級版。(牽頭單位:省科技廳)
推進措施
抓好統籌推進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各有關部門按照任務分工,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細化落實年度工作,全面推進重點任務,堅決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确保工作落地見效。(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強化資金保障。充分發揮财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對符合條件的新建5G基站、大中型數據中心項目,省級财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加大高新技術産業創新載體培育支持力度,對新升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國家沒有配套資金要求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給予每個平台1000萬元經費支持。強化新型研發機構2021年度績效評價,評價結果為優秀的,省科技創新發展資金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補助。(牽頭單位:省财政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确保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注重優先采購和使用自主國産化軟硬件設備,強化關鍵設備、關鍵系統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宣傳,确保新型基礎設施的信息和網絡安全。(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