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庭堅千字文長卷

黃庭堅千字文長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9:59:06

我們這裡鑒賞的這件《千字文》,傳為黃庭堅所書,紙本,行楷,縱23.4厘米,橫980.8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此作卷末落款為“建中靖國元年季春山谷老人雞毛筆書”,可推知為黃庭堅晚年之作。

黃庭堅千字文長卷(黃庭堅千字文傳)1

黃庭堅千字文長卷(黃庭堅千字文傳)2

黃庭堅千字文長卷(黃庭堅千字文傳)3

黃庭堅《千字文》(傳)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晚年仕途每況愈下,生活艱難困苦。他在《山谷題跋》中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窘境:“崇甯二年十一月,餘谪處宜州半歲矣。官司謂餘不當居關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入宿于城南……既設卧榻,焚香而坐,與西鄰屠牛之機相直。為資深書此卷,實用三錢買雞毛筆書。”

目前,書學界認為黃庭堅傳世書迹隻有行書(包括行楷)和草書二體。黃庭堅的行書在“宋四家”中獨樹一幟。與蘇轼“意造本無法”的才子書和米芾“集古字”的功夫書不同,黃庭堅的行書力求營造一種奇崛生澀的風格。他既有苦學的功夫,又有自成一家的獨創。黃庭堅臨摹顔真卿,且受蘇轼影響,對王安石書法亦情有獨鐘,直至老年仍不斷模仿研習。而對黃庭堅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摩崖刻石《瘗鶴銘》。黃庭堅的行書特點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用筆知“擒縱”“起倒”。“擒縱”就是收放,“起倒”就是提按。強化用筆的收放、提按是黃庭堅學習顔真卿和蘇轼書法之後的心得。第二,結體呈輻射狀——中宮收緊,向四面放射舒展。這主要受《瘗鶴銘》體勢的影響。這種結體方式會造成點畫如長槍大戟,長短分明。為了避免長線條的單調浮滑,黃庭堅使用懸腕高執筆的方法,在運筆過程中放慢速度,增加頓挫、戰掣的感覺,猶如船夫逆水劃槳的澀勢,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面貌。

這件《千字文》所書内容是抄錄舊時的蒙學教材。不同于充滿激情的藝術創作,它從始至終用筆如一,結體也比較平正。黃庭堅晚年雖然生活窘困,并且身體時有病患,但其書法卻愈加精進。他把胸中的一股抑郁不平之氣貫注于筆端,用筆剛健凝重,線質蒼勁恣肆,充滿了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達到了如他所說的“年高手硬,心意閑澹,乃入微耳”的境界。此作的筆法非常細膩精到,引帶牽絲均氣定神閑,尤其像“徘”字右半部的牽絲、“莊”的草字頭末筆與下部的牽連等,不慌不忙,變化從容。但是仔細玩味,總覺得力度不夠,發力比較遲緩疲苶。雖然震顫波動的感覺比較豐富,但缺少剛硬果斷之感。這在許多點畫起筆處體現得比較明顯。再來看結體方面,黃庭堅結體最注重穿插、收放的變化。即使是比較規矩的行楷作品,字形的俯仰、大小等對比也很明顯。此作的結體基本符合黃庭堅的特點。但是通篇來看,有三方面值得注意。首先,結體太平,聳縱的體勢很少,俯仰、收放不夠自然。其次,結體有松垮的弊端。黃庭堅的字結體呈輻射狀,字形以縱長為主。這就要求中宮重心不會聚集在字的中部,更不會掉到字的下部,而是在字的中上部,配合着長槍大戟的點畫,便具有飛揚疏宕的勢态。但此作很多字的結體不夠緊湊,顯得松垮,極不自然。究其原因,很多字的重心處于中間,甚至有些字的重心處于下部,如“筆”“邵”等,造成下墜松散。再次,如“仰”“元”“老”等一些字的筆勢比較生硬,不順暢,感覺比較别扭。盡管黃庭堅晚年遭際不妙,但寫字是他最大的精神慰藉,這些問題應該不會出現在這樣一位大家的筆下。因此,這件作品雖然有入藏内府和乾隆鑒賞印多枚,但也不一定就是黃氏之作,很可能是一位深得黃氏書風三昧的高手所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