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開電腦,目光都會落在一幅前不久拍攝的圖片上,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新市鎮新河村明鳳生态文化園裡,一隻隻白鹭在茂密的竹林、松林中款款而翔,山坡上一簇簇金魚花,青綠的主莖上,高聳着鵝黃的、粉紅的、玉白的、玫瑰紅的及金黃色的花朵,迎風而俏。
其實,千年古鎮博望早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定格成一幅意境隽永的山水花鳥畫。石臼湖瀕臨博望之南,總面積207.65平方公裡,是一個天然的通江淡水湖泊。湖中盛産螃蟹、魚蝦、水禽、菱藕、花菜等特色産品,素有“日出鬥金,日落鬥銀”之稱。“石臼湖”牌金腳紅毛大閘蟹,古代為皇室貢品,被譽為中華“三隻蟹”,列入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李白《姑孰十詠·丹陽湖》中所歌詠的古丹陽湖流域很廣,其中也涵蓋了現今皖蘇共環繞的石臼湖:“湖與元氣連,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龜遊蓮葉上,鳥宿蘆花裡。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其情其景,何等迷人。
據相關地方縣志及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丹陽鎮境地屬吳國,是吳國西部政治、軍事要地。當時的地形地貌與今天有不小的差異。長江經内江直通丹陽湖,丹陽湖水面廣大,包括丹陽、固城、石臼湖三大子湖,與長江渾然一體,水面最大時達3000平方公裡,在中國古代五大湖中位居第三。博望鎮建于南朝梁時,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南朝以後,博望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日漸繁華。明代,博望為市。清代,博望為鎮。舊時,鎮内有一條青石闆鋪築的街道,由東橋、中橋和西橋三座古橋連接而成。鎮區四周環水,頗具“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韻(2012年9月12日前,博望歸馬鞍山市當塗縣管轄)。
其實,最讓我難忘的是30多年前的一個元旦前夕,因交通十分不便而留宿當塗縣湖陽鄉一偏僻村落,頭枕着石臼湖的水波聲入眠。清晨,湖邊一望無際的蘆葦草還沉浸在迷霧裡。一縷朝霞映在石臼湖上,房東搖船的槳撸聲驚起了湖邊的水鳥。起床後,我蘸着房東自制的小菜蝦米醬,咀嚼着石臼湖滋養的粳米白飯,從嘴角到心田都不知不覺地香醉了。雖說是孤身一人,但那時的情景讓我産生了一種飄飄欲仙的錯覺。我還想下次再來,不曾想,一晃就是30多年。
明鳳生态文化園的主人王興保介紹,6年前,他決定在此夯定第一塊基礎的時候,就是看中了新市鎮新河村這塊風水寶地,東邊是寂靜的池塘,西邊是高山,北面則是茂密的竹林,現在已成為成群的鹭鳥天堂,而朝陽的南面卻是坡緩不高的丘崗,不遮陽光又透風,真是絕佳之地。良好的生态之村經多年的悉心呵護,“風景這邊獨好”。王興保對我吐露“家底”:原生态山林和竹林12畝,高山坡金魚花卉等10餘畝,葡萄蜜桃20餘畝,苗圃100餘畝,各類蔬菜30餘畝,垂釣水面等20餘畝。他驕傲地說出八個字:“綠色休閑,融入自然”,希望這裡成為新河村乃至博望或馬鞍山市生态綠色文化的“世外桃源”。
2019年是馬鞍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達标之年,博望區将加大國土綠化工程,實行“整體優化,重點提高”;繼續實施林業三增行動,鞏固曆年造林成果,完成2019年森林撫育任務9000畝,退化林修複任務500畝,确保博望鎮順利創建安徽省森林城鎮,博望鎮永和村、丹陽鎮近城村創建安徽省森林村莊。加強石臼湖國家重要濕地的保護,完成巡護道路建設、巡護裝備、野外巡護站點、界碑及标牌保護工程建設。完成野風港植被修複工程、釜湖路綠化移植工程等石臼湖北片區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組織開展作為安徽省自然保護區石臼湖濕地生态景觀工程。同時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大力開發休閑旅遊和生态農産品,打造面向長三角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重要休閑旅遊目的地、生态農産品供應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