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北京市代市長殷勇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介紹,五年來,全市經濟總量先後跨越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台階,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8萬元、居各省區市首位,達到發達經濟體中等水平。
換算成美元,北京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約為2.69萬美元,這離3萬美元水平又近了一步。到目前為止,全球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3萬美元的國家僅有7個,即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韓國。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即人均GDP),常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直觀體現了一個國家(地區)的貧富強弱。
北京緣何能居于全國各省區市人均GDP的首位?與同為世界GDP前十的國外城市相比還有多大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經濟水平大幅提高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迹,北京無疑是其中一個代表。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2021年,北京GDP由0.01萬億元增長至4.03萬億元,增長了400多倍。
同期,北京的人均GDP從0.13萬元增長至18.4萬元,增長了近140倍。可以說,北京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按照北京代市長殷勇的說法,“2022年北京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實現正增長”,這意味着2022年北京市的GDP隻高于4.03萬億元,也就是說2022年北京人均GDP還能再多一點。
1978年以來,北京市GDP、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圖。數據來源:公開數據。
人口變量“消化”了人均GDP的增長速度,1978年北京人口有871.5萬人,而2021年則有2188.6萬人。這意味着北京人口在此期間增加了1.5倍。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佐證北京市居民生活水平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另一個指标。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萬元,這比2021年的7.5萬元又增加了0.2萬元。
2021年,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7萬元,全國排名第二,但比第三名的浙江多出近2萬元。
放在更長曆史時間看,1978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0.03萬元,也就是說,2022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1978年增長了近256倍。
從改革開放至今,北京的經濟發展——拆開來看——經曆了幾個階段。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1978年以來,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即1979-1992年的改革開放初迅速增長時期、1993-2012年的深化改革開放穩定高速發展時期和2013年至今的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時期。
從GDP的增長速度來看,則可大緻分為兩個階段。即以1990年為分水嶺,此前的GDP增長速度處于不穩定狀态,其中超過一半的年份基本處于不增長的狀态。
1991年至2008年則穩定在兩位數的增長期,并基本保持在10%-20%區間(除去1993年-1995年和2007年高于20%)。2009年至2021年,有6年的增長率依然保持在10%-20%區間,剩餘7年低于10%,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增長率僅1.98%(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
從增長趨勢圖來看,1991年以後的人均GDP數值構成了一個曲線上升的圖狀,這也是因為這一年開始,北京市GDP處于一個穩定的增長狀态。
同為超大城市的上海、廣州和深圳也基本是從1991年開始,GDP處于一個穩定的增長狀态。
1978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GDP基本從1991年開始呈穩定增長态勢。數據來源:公開數據。
黨的十八大以後,北京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注重提高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着力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增長更加穩健。
在此期間,北京市人均GDP從2013年的10.06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18.4萬元。其間,北京市人均GDP從1萬多美元增長至2萬多美元,正向3萬美元挺進。
與此同時,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13年的4.08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7.7萬元,相當于又增加了近九成。
放眼國際,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早期通過工業革命進入現代社會的歐美國家,人均GDP從1000美元提升至1萬美元普遍經曆了近百年時間,中國完成這個過程僅用了30年左右時間。
北京走完這個過程耗時僅用了16年,即1993年北京市人均GDP約為1000美元,2009年突破1萬美元。
從人均GDP的1萬美元到2萬美元,北京僅用了9年時間。這與美國所用時間相當,但短于英國、法國、德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而從人均GDP的2萬美元到3萬美元,北京預測隻需6年左右時間,即2025年或更早可達到。
按照北京市代市長殷勇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北京2023的預期目标是GDP增長4.5%以上。也就是說,2023年北京市人均GDP将至少達到19.24萬元。而人均GDP如果要達到3萬美元(按當下彙率計算),也就是人民币20.1萬元左右。
這将是十八大以來,北京在追求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的又一個碩果。
超大城市中,北京人均經濟優勢也明顯
橫向來看,同為中國超大城市的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從GDP總量上看,四個城市也是國内前列。在2021年的GDP全球城市排名中,四個城市排名依次是第四、第七、第十和第十五。
1978年以來,上海、廣州和深圳的人均GDP在多數年份高于北京,但2019年開始,北京實現了全面反超。數據來源:公開數據。
統計數據顯示,從1978年至2010年,上海的人均GDP一直高于北京。2011年,北京人均GDP反超上海,但在2016年、2017年一度僅略微高于上海。
而從可查詢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來看,2010年,2013年至2021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高于北京。
從可查詢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看,同為超大城市僅上海一直高于北京,而深圳在2010年至2013年高于北京,其餘年份均低于北京,廣州則一直低于北京。數據來源:公開數據。
深圳、廣州的人均GDP也一度高于北京。
以深圳市為例,1979-1981年的深圳人均GDP低于北京,此後則一直高于北京,2019年才又被北京反超。在深圳人均GDP高于北京的36年間,兩者最大差達到了2.42萬元(2011年),這大于上海與北京任何一年的人均GDP之差。
從1988年開始,廣州的人均GDP也超過了北京,一直到2015年,北京的人均GDP才反超廣州。在改革開放至今的44年間,廣州人均GDP高于北京的時間長達27年。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來說(從可查詢的2010年以來的數據看),僅在2010年-2013年,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北京,其餘年份均低于北京。廣州則未有超過北京的年份。
為什麼會這樣?
這與GDP和人口兩個變量因素有關。上海的GDP總量雖然高于北京,但人口比北京多。以2021年為例,上海市人口有2489.4萬人,北京市有2188.6萬人,前者比後者多300多萬人。
而廣州和深圳的GDP總量一直低于北京,以2021年為例,廣深的GDP均少北京1萬多億元,但廣深兩個城市近年來的人口數量卻呈持續增加态勢,與北京市人口之差正在逐漸縮小。
而影響GDP增長的元素則更多,比如土地資源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北京市的面積為16410.54平方千米,是深圳8倍多,廣州、上海的2倍多。從每平方公裡産值效益來看,北京與上海、廣州和深圳還是有較大差距,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發展空間。
産業結構則是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國内四個超大城市中,廣州的第二産業占GDP比重排名第二,僅次于深圳的37%。但深圳的第二産業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數字與時尚産業等戰略新興産業為主。北京的第二産業占比最低,2021年僅占比18%,這其中又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
放眼全球世界級城市,北京還有“挖潛”空間
在國内,北京人均GDP有優勢,但與國際其他世界級城市相比呢?
從2021年GDP總量來說,在全球前十強城市中,北京位居第七。位于其前的城市依次是:紐約、東京、洛杉矶、上海、倫敦和巴黎之後;位于其後的依次是:芝加哥、費城和深圳。
以紐約為例,公開數據顯示,紐約市2021年的GDP為15983.9億美元,人口約為882.35萬人。也就是人均GDP約為18.12萬美元,是北京的6.73倍。
洛杉矶由于人口相對較少,2021年8月,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洛杉矶人口是389.87萬人,因此洛杉矶的人均GDP高達19.83萬美元,是北京的7.37倍。從人均GDP角度看,洛杉矶比紐約還富有。
作為美國人口第三大城市的芝加哥,人口比洛杉矶還少,僅有274.64萬人(同為2021年8月美國人口普查數據)。芝加哥的人均GDP也與洛杉矶有得一拼,約為19.22萬美元,是北京的7.14倍。
從2021年的GDP總量來看,美國人口第五大城市的費城雖然位于北京之後,排名第九,但費城人口更少,僅156.74萬人。因此,費城的人均GDP更高,達32.55萬美元,約為北京的12倍多。
2021年,東京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上一年減少3.8萬人,也即2021年東京人口約為1393.42萬人。人均GDP則約為7.08萬美元,是北京的2.63倍。
倫敦人口雖然不及東京,英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大倫敦人口為880萬人,但GDP總量也隻有東京的約三分之二。計算下來,倫敦的人均GDP略高于東京,約為7.26萬美元。
作為人口過千萬的巴黎,2021年的人均GDP約為5.67萬美元,也是北京的2倍多。
綜上所述,在全球GDP前十強(2021年)城市中,北京的人均GDP均低于其餘國際城市。因此,與這些世界級城市相比,北京的居民經濟富裕程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文/新京智庫高級研究員 肖隆平
編輯/柯銳
校對/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