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定期和不定期更換呼吸管路,VAP發生率差異無顯著性,那麼,呼吸機管路還要不要更換?
“蔣老師,呼吸機管路現在還要不要更換?”面對監護護士小A的提問,筆者覺得很詫異,難道我說過呼吸機管路不需要更換嗎?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診斷和治療指南(2013)》中指出,呼吸回路污染是導緻VAP(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外源性因素之一。
既往研究認為,每天更換呼吸回路可減少VAP的發生。
今年最新RCT研究分别比較了使用加熱濕化器/熱濕交換器的患者,兩天更換和不定期更換呼吸回路(管路破損或被污染時随時更換),兩種更換方法對VAP發病率無影響。
還有兩項RCT研究發現,無論呼吸回路7天更換、2~3天更換,還是不定期更換,VAP的發病率均無明顯差别。不定期更換呼吸回路産生的費用更少。
Han的Meta分析也發現,延長呼吸回路更換時間有降低VAP發病率的趨勢。因此機械通氣患者無需定期更換呼吸回路,當管路破損或被污染時應及時更換。因此推薦:機械通氣患者無需定期更換呼吸回路(ⅠA)。
筆者對“機械通氣患者無需定期更換呼吸回路”這句話有自己的理解,即并非以不需要更換呼吸回路來應對。
1. 無需定期更換呼吸回路不代表不需要更換呼吸回路。
在需要更換呼吸回路時應及時更換,而且特别指出,需要更換呼吸回路的時機是指管路破損或被污染時。
目前筆者科室均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幾乎不存在因多次消毒導緻管路破損的情況,那麼隻存在管路污染時更換呼吸機管路的情況。
而管路污染又如何定義呢?
管路污染應該指外置呼吸管路内腔被附着患者噴出的氣道分泌物(咯出的血液或咳出的痰液)。
對于急性肺水腫及肺部嚴重感染的患者,因為難以避免患者的氣道分泌物噴濺到呼吸管路内,那麼該類患者呼吸機管路早期存在每日更換的可能。
2.從建立人工氣道機械通氣到停止機械通氣的患者,存在較長時期無需更換呼吸管路的情況。
這種患者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處于中重度昏迷的患者,患者不存在咳嗽反射,僅依賴醫護人員吸痰操作進行肺部分泌物的部分清除;另一類是因為病情需要處于中重度鎮靜時期的患者,RASS評分≤-3分,此時患者的咳嗽反射被抑制,依賴醫護人員評估對肺部分泌物進行清除。上述兩類患者呼吸機管路使用過程中幾乎不需要更換。
3.無需定期更換呼吸回路一定程度上也确保了機械通氣患者整個呼吸回路的相對密閉性,尤其可有效防止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噴濺出的分泌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減少醫護人員呼吸道職業暴露的發生率。
由此衍生出更換呼吸管路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充分吸痰、适當鎮靜鎮痛、防止缺氧,确保患者相對平靜狀态下快速更換呼吸回路。
對于“機械通氣患者無需定期更換呼吸回路”這句話的理解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單純解釋為機械通氣過程中不需要更換呼吸機管路。你們認為呢?
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蔣志華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本文最終解釋權歸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