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長記錄袋的起源
成長記錄袋,也稱成長檔案袋。起源于西方國家,早期的成長記錄袋應用于一些畫家、攝影家以及時裝設計師等職業群體中,他們通過收集、整理、彙總等程序,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裝進成長記錄袋。這就是早期成長記錄袋的主要應用領域。
将成長記錄袋引進到教育領域中,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當時以标準化為特征的評價方式在傳統評價中占主導地位,這種評價方式追求的是試題的客觀化和成績的量化,完全脫離知識應用的具體情景,泯滅了師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所以,為了擺脫标準化的測驗所帶來的弊端,西方國家的中小教育開始了一場“評價改革運動”,一些教育工作者開始将成長記錄袋作為一種評價的手段移植到教育中。成長記錄袋評價就是在這場運動中使教育評價從“定量”走向“定性”發展,打破傳統教育評價體制的标準化和單一化。
自從引入教育界後,成長記錄袋通過收集個人技能、日常作品、成績等證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評價方式與學生學習活動相分離、與教師教學相分離、評價緯度單一、隻重結果忽略過程,忽視學生參與等問題,使教育呈現了生機和活力。成長記錄袋從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在國外已發展近30年的曆程,在這期間尤其是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成熟。
承儒成長檔案袋
承儒成長檔案袋
運用案例2:
泸州市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系統
《泸州市初三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以“品德發展”“身心健康”“學業發展”“個性特長”“實踐創新”等為評價内容,細化到可進行有效監測的觀測點。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多元評價方法,并實行嚴格的審核機制。該系統形成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可作為自2016年後泸州市高中學校錄取時參考依據。
為面向初中、小學階段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後推出《泸州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評價内容按照年級階段進行評價。根據系統統計,泸州項目參與測評的用戶(教師、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總人數約20萬人。
承儒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
承儒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
泸州電視台科教頻道報道了泸州市開展“初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新聞。根據新聞報道,泸州市應用的在線評價系統(即《泸州市初三畢業生綜合評價系統》)運行穩定,操作起來非常便捷,為參評師生節省了大量時間。更重要的是,切實有效地推動了泸州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開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