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馨婷
近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美術比賽(fine arts competition)中,遊戲設計師Jason Allen提交了名為“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的作品,參與數字藝術/數碼攝影(Digital Arts/Digitally-Manipulated Photography)單元的競賽,并将第一名和300美元獎金收入囊中。
Allen的參賽作品使用AI工具Midjourney制作,它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指令生成圖像。這引發了一場關于藝術的激烈讨論,有人認為Allen用人工智能赢得美術比賽是作弊行為。
AI作畫被指抄襲,是因為其畫作的創造是在預先吸收了數百萬已有作品的基礎上實現的,從人工智能的原理來看,“喂”給算法的原材料越多、越好,生成的作品效果就越好,如果精心輸入指令,成品與真人作品無異。
面對外界的指控,Allen并不打算道歉,他認為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就像畫筆是一種工具一樣。沒有人,就沒有創造力。”本次參賽的作品也體現了他的“創作過程”:他多次調整了輸入的提示詞,用Midjourney生成了一百多幅畫作,經過數周的挑選和修改,才最終得到三幅滿意的作品。事實上Allen共提交了三幅名字極為相近的作品參加比賽,最終獲獎的是“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
Allen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名藝術家,此前也未參與過美術比賽。據華盛頓郵報報道,Allen高中畢業後進入空軍,并在科羅拉多技術學校獲得CS學位,目前經營一家名為Incarnate Games的制作桌面奇幻遊戲的公司。在他看來,自己的作品證明了人類需要戰勝對技術的抗拒和恐懼,技術可以賦能發明創造并重塑我們的世界。
Midjourney不是Allen使用過的第一個AI繪畫軟件,此前他還嘗試過WOMBO Dream、NightCafe、starryai等工具。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AI作畫的概念越來越火,谷歌、微軟、OpenAI等巨頭紛紛入局,誕生了Disco Diffusion、Wombo、Mdijourney、Dall-E2等AI繪畫工具。一般來講,用戶隻需要輸入關鍵詞,選擇特定繪畫風格,如“印象派,梵高,睡蓮”,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畫作,并根據成品進行調試。
毋庸置疑,藝術家的專業性在AI作畫上仍能體現,因為他們更了解藝術風格、構圖,有更強的審美,知道如何調試作品。然而,由人類控制人工智能生成的繪畫作品,究竟是由誰創造?一幅優秀AI繪畫的誕生,應該歸功于發出指令的人,還是設計算法提供技術的工程師,抑或是為算法提供了原始素材的海量經典作品的大融合?作品版權該歸屬于誰,仍無定論。
如今,技術水平已不再是阻攔AI作畫的問題,但技術與藝術的邊界和權屬還有待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