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村老師的教書日記

鄉村老師的教書日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07:57:14

鄉村老師的教書日記(山鄉裡的夫妻教師)1

長豐學校新貌 鄧建萍 攝

沿着曲折的山路盤旋而上,載着我們一路奔馳的小汽車,漸趨抵近贛西大山深處,就跌入青翠蒼莽、綿延無垠的峰嶺海洋,讓習慣了城市喧嚣的我們切實感受到羅霄山脈北段的雄峻靜谧。

翻過海拔1100餘米的高埠嶺,轉入另一端山腰,便抵達此次采訪的目的地——長豐學校。

長豐學校位于贛西蘆溪縣長豐鄉,是一個距縣城40多公裡的偏遠山鄉,也是鄉間唯一的學校。這裡因夫妻教師居多,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夫妻學校”。堅守在這裡的夫妻教師,時間長的30多年,短的也已經有10多年。一起備課,一起家訪,一起陪伴孩子們成長,是他們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

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坐落在小山坡上的長豐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走進校園,正好是下課的時候,清脆的鈴聲一響,學生們歡快地奔出教室,有的在操場上你追我逐,有的三三兩兩聚在樓道一角聊天……星星點點,滿眼都是活躍的身影。

我們第一個見到的老師叫李相明,54歲的他是長豐本地人,自師範學校畢業分配到這裡任教後,已有34個年頭。他的妻子劉建玲,與他同歲,晚他一年到校任教。兩人因教結緣,是學校第一對夫妻教師。說到夫妻學校的來由,樸實憨厚的李相明不禁會心一笑,“話匣子”便打開了。

“我們長豐地處偏遠,對學校來說,留住好不容易分進來的教師,是校領導最關心的事。一開始也沒想那麼多,就想着學校有這麼多年輕優秀的老師,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能夠在學校内部解決婚姻大事最好。老師們結為夫妻,一來可以穩定教師隊伍,二來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顧,這是一舉多得的事。”

學校逐漸就形成了一個傳統,隻要有看起來般配的年輕男女老師,大家就會留心牽線搭橋當紅娘。

提到過去,劉建玲說,山裡的孩子很能吃苦。她剛任教時,學校還不是一貫制學校,學生多老師少,老師們都是按照複式班教學,她當時擔任三年級和五年級的班主任,班上很多孩子家裡住得遠,翻山越嶺走四五個小時才能到校,因此住校的學生們周日下午返校時,都要帶上一大瓶腌菜,這是他們一周的下飯菜。

說到這裡,劉建玲想起一件讓她刻骨銘心的事。那是冬天的一個晚上,她在檢查學生宿舍時,發現家住浒嶺(全鄉最偏遠的村)的學生小尹沒有在宿舍。當時已是八點多了,又沒有通訊設備與學生家裡聯系,急得她立馬叫上丈夫李相明,夫妻倆打着手電往學生來校的路上找。當時天已全黑,兩人互相攙扶着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時掠過的寒風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兩旁的竹林随風擺動,發出的沙沙聲拍打着四野的空曠。在山路上行進了半個多小時,他們隐隐發現對面山坡有一個挪動的小身影。情急之下,夫妻倆對着山坡大喊“小尹”,直到對面有了回應,他們懸着的心才踏實。看到孩子,兩人也似乎有了力量,急忙朝着孩子跑過去。原來孩子想家了,想回家,結果迷了路,聽到老師的聲音,孩子的恐懼感消失了一半,迎着手電筒微弱的光,一路奔跑着投向老師的懷抱……

劉建玲說:“就是從那時起,我暗暗決定,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

“我們是夫妻/講台就是家/在講台這方舞台/我們彼此交流分享/一起度過事業低潮期/執手共進人生路……”這是學校現任副校長張翔寫的小詩。張翔也是夫妻教師家庭,這首詩就是他當年為赢得妻子程霜芳心的衷情告白。

2004年,張翔大學本科畢業,被分配到長豐鄉任教,城裡長大的他是這裡教師中第一個全日制本科生。當時,為了讓初來乍到的“城裡娃”盡快安下心來,從校領導到普通老師,都竭盡所能向張翔伸出溫暖之手。他被深深感動了,而不約而至的愛情更是拴住了他的心。

張翔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程霜也是語文教師,雖年齡比他小,但比他早2年到校任教,教學經驗更豐富。為撮合這對年輕人,學校特意安排他們任教同一年級,讓彼此有更多互相接觸、互相促進的機會。

“我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在城裡生活慣了,畢業前從沒想過會留在一所山區學校教書,更沒有想到我會在這裡遇到我的愛情。”說到這裡,張翔腼腆地笑了,第一次見程霜時,她一頭烏黑的長發随意披在肩上,一件藍色襯衫搭配白色休閑褲,幹淨整潔,就像一株伫立在幽靜山谷中傲雪綻放的寒梅。

經過8年的愛情長跑,2012年,他們終成眷屬。

前些年,張翔也曾有過走出大山闖蕩一番的念頭,但學生及家庭的純樸之愛,讓他最終選擇留下來。

歲月不居,大山有知,懷揣為改變大山孩子命運的質樸愛心,曾經年少芳華的他們,如今都已額添皺紋。

“我非常愛我的家鄉,當初畢業分配的時候,就動員我妻子,當時是女朋友,也來長豐學校任教,不知不覺已經20多年了……”學校現任黨支部副書記王鵬回憶。出生于1980年的王鵬是長豐本地人,當初他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長豐任教,想着為家鄉教育事業盡一份力,他的妻子吳季芬也追随他來到了大山裡。

以校為家、以教為樂,王鵬可謂典範。不分早晚、課内課外,他總是與學生“混”在一起。全校學生,沒有他不清楚的。他說,一個星期,一個班的學生起碼要分别單獨溝通一次。全校學生既怕他又愛他。

他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叛逆學生,在他引導下一路逆襲,最終考上省重點高中的故事。當時這個學生是全校出名的調皮,老師們見了都頭疼。剛接任班主任的王鵬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苦思冥想,該如何幫助這樣一個孩子?

經過觀察,王鵬發現,每次周末其他同學放假回家了,這個學生卻還留在學校。注意到這個情況後,王鵬特意挑了一個周五晚上,把他約到操場上散步、拉家常。原來,外表狂傲不羁的孩子其實内心很柔弱,他有三個姐姐,作為家中獨子,他自小受盡寵愛,造成性格有些驕橫。這年暑假,跟他最要好的三姐高考失利,為減輕家庭負擔,南下打工去了。少了三姐陪伴,每次周末他就不想回家了。

“就從姐姐高考失利入手。”王鵬似乎找到了開啟孩子心鎖的鑰匙,開導勉勵他要好好用功,完成姐姐的心願。王鵬還與孩子交朋友,自己早鍛煉時經常把他叫上,課餘打球也總想着他……慢慢的,孩子不再曠課,開始認真聽講了,一個學期下來,成績從原來的墊底,一躍位居班級前十名,并在當年考入重點高中。召開家長會時,孩子的父親講着孩子的變化,竟感動得哭出聲來。

采訪中,校園裡響起了陣陣悠揚的葫蘆絲聲,那是孩子們吹奏的。“我們雖然是山區學校,但山裡的孩子一樣有藝術細胞。”“我們不能放棄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生活的機會,鄉村的孩子們太需要音樂了。”2019年,學生們的葫蘆絲表演亮相央視舞台,這與夫妻教師朱波、羅華的傾情奉獻分不開。今年50歲、身為物理老師的朱波,還有着一身藝術才華,他和妻子羅華兼任學校葫蘆絲課老師。談及學校的葫蘆絲文化,他說,山區學校音樂等藝術類教師特别少,但山區裡的孩子們天生有着對音樂的熾烈渴望。為解決這個難題,學校借助長豐籍葫蘆絲、陶笛演奏家鄭老師的熱心支持,設立了工作室,積極打造适合山區特點的藝術育人文化。

與老師們交流越深,我們越能感受到那“愛生如子”的深厚情懷。因是寄宿制學校,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的關愛除學習上的悉心指導,更體現在生活上的無微不至。學生中的留守孩子尤為讓老師關注,夫妻教師發揮家在學校的優勢,隔段時間就會把留守學生請到家裡吃飯。那年中秋節,得知有幾個留守孩子因父母不回家,選擇留校過節,教師們一合計,決定陪着孩子們,大家一起做飯吃、一起玩遊戲。

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隻有默默無聞的奉獻。一對對夫妻教師紮根深山數十載,以自己的甘願躬耕,支撐起了大山深處教育事業的一片蔚藍天空,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山區孩子奮發圖強,努力擁抱更廣闊的世界。2017年,這裡的夫妻教師集體獲評全縣道德模範,他們的事迹逐漸得到宣揚,被人贊許。

不知不覺到了下午五點,山上雲霧開始缭繞升騰,遠看,長豐學校俨然一座雲中桃園。返程途中,坐在車裡,激動的心依然遊走在這座特别的山鄉校園。(楊啟友 郭冰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