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上古時期,倉颉造字成功的時候,“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天地的秘密都藏不住了,會被文字書寫出來,靈怪也在文字之下無法遁形,都給吓哭了。

由此可見,每一個漢字其實都藏着很多秘密。咱們一個個漢字來講解。
當一個人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識,就開始用到“我”字,也是最早學會的漢字之一。現在來看,“我”是一個代詞,表示自己。但在造字之初,它的并不是這個意思。

“我”字,從戈從禾。帶有一個“戈”字,是跟武器相關,而最早的時候“禾”字同“殺”,所以,“我”字剛開始指奴隸社會裡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又因這個本義衍生出“手持大戊,呐喊示威”等含義。
“我”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造型,看起來都跟“手持大斧”差不多。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兵器越來越多,越來越精良,也都有專有稱謂。“我”這種兇器也就逐漸不用了。
那麼怎麼衍變成現在這個含義呢?因為它有“手持大斧”這樣的造型和含義,手持大斧,也就是“我用手舉着大斧”的意思,從而衍變成代詞,自我稱謂。
先秦到唐之前,表示第一人稱的書面語多用“吾”“予”“餘”等表示。“我”作為口語多一些,書面語較少,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唐朝開始,“我”字被廣泛使用,而它最初表示“殺人兇器”的含義已經不為人所知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