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聯合國氣候變化在線會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在線會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7 14:20:29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當地時間11月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開幕,目前這一關乎未來的會議已經進行到第二周。

此次COP27大會上,各國代表圍繞氣候适應、減排、氣候融資等多個議題展開談判,其中,發達國家是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賠償的“損失與損害”問題首次列入議程。

近日,新京報記者連線采訪了綠色和平全球資深政策顧問李碩。正在COP27大會現場的他表示,“損失與損害”問題首次列入議程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并不意味着最後資金就能兌現,目前與會各國就這一問題仍存在諸多分歧,需更多談判來彌合不同國家的立場。

談及COP27氣候資金方面談判艱難的原因,李碩說,各國經濟狀況和更加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氣候談判進程。

地球連線 | 新京報記者連線采訪綠色和平全球資深政策顧問李碩。

大會聚焦氣候“損失與損害”等重磅議題

新京報:COP27主要聚焦哪些議題?

李碩:此次COP27是漫長的聯合國多邊氣候談判曆史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氣候損失與損害補償、氣候資金、氣候變化适應問題都是本次會議比較重磅的議題。同時,各國氣候目标的落實情況也是本次會議讨論的焦點。

新京報:COP27第一周主要讨論了哪些議題?

李碩:氣候大會分兩周進行。第一周是一些技術性、準備性的談判,各國圍繞氣候資金、損失和損害機制等問題進行意見立場的交換。第一周的談判有一個小小的進展,即損失和損害問題首次在COP27開幕時列入議程,這意味着經過多年的努力,各國終于同意商議損失和損害的資金問題。當然這隻是一個開始,能夠商議損失損害資金問題,并不代表着最後資金就能兌現,未來幾天與會各國将就這一問題進一步談判。第一周廣受大家關注的另一問題是中美作為兩個最大經濟體在本次會議期間的互動,因為氣候變化議程離不開中美兩個大國的溝通與協調,目前看雙方代表團在技術層面有所交流和溝通。第二周可能就會進入到主席國主導的談判環節。

發達國家讨論“損失與損害”問題的政治意願較低

新京報:在COP27大會上,“損失與損害”問題包含哪幾方面的内容?

李碩:“損失與損害”問題包括三個層面的内容。第一是應對氣候變化需采取行動,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其次是氣候适應。如果減排不夠及時,氣候變化将會帶來氣候災害等負面影響。如何應對這些影響及如何為更多潛在影響做準備,是氣候變化适應的實質。

第三是氣候變化會帶來損失與損害。即便人類已經加快減排、采取相應的準備和适應措施,仍會造成氣候損失與損害。所以,讨論“損失與損害”問題的實質是,如果一個國家遭受氣候損失與損害,是否由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提供補償。

聯合國氣候變化在線會議(現場連線這一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1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9日,在COP27大會期間,埃及沙姆謝伊赫國際會議中心的綠區。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在“損失與損害”問題上,與會各國的分歧點主要有哪些?

李碩:這個議題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COP27會議上談判的糾結點在于,要不要建立補償“損失與損害”的資金機制?能不能建立這個機制?這個機制如果能建立,需要多長時間?機制建成以後,資金應該如何運用?圍繞所有這些問題,各國在政治上的分歧依然較大。

新京報:關于“損失與損害”的資金機制,目前是否提到資金規模有多大、機制何時建立等問題?

李碩:在COP27會議期間,關于資金機制能否建成确有諸多讨論,但具體能不能通過,還要看很多發達國家的态度。

發達國家現在仍有很大顧忌。在氣候變化談判當中,讨論氣候資金問題通常是指一個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屬于援助性質的資金,但提到“損失與損害”補償資金,它的性質就相當于一國有責任做賠償,同時資金的規模可能也很不一樣。

如果造成了大規模損失損害,它可能要耗費比傳統意義上的氣候資金要大兩到三個量級這樣的資源。所以發達國家對這件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新京報:氣候“損失與損害”機制與氣候資金除了資金規模的區别,還有其他區别嗎?

李碩:氣候資金是氣候談判當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在過去很長時間的談判裡,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不少承諾,如發達國家曾在2009年承諾,到2020年每年提供和動員至少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

但到了2022年,承諾并未完全兌現。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的測算,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兌現規模在800億美元左右,距離原先承諾的1000億美元仍有差距。

這也是“損失與損害”資金問題這麼困難的原因。之前相對更容易兌現的氣候資金還沒有完全兌現,現在再提出“損失與損害”資金問題,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政治阻力仍非常大,意願還是非常低。

解決“損失與損害”問題需彌合多國立場

新京報:關于“損失與損害”問題的分歧點,各國的談判進行到了哪一步?有可能在COP27會議期間解決嗎?

李碩:“損失與損害”議題會是本次會議最後被解決的問題,因為各國在應不應該建立“損失與損害”機制方面還有很多分歧,還有很多政治工作可能要去做,很多國家的立場需要去彌合。

新京報:除了政治方面的因素,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損失與損害”機制的建立?

李碩:其實更大的是地緣政治因素。縱觀全球,俄烏沖突、很多發達國家面臨通貨膨脹和經濟的壓力、發展中國家陷入糧食危機和陸續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等也會影響氣候談判的進程。

新京報:在兌現氣候資金和氣候損失損害賠償機制方面,COP27談判還遇到哪些難點和挑戰?

李碩:關于資金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政治意願的問題。發達國家的出資意願到底是不是足夠,牽連到其國内的政治條件。總體來講,很多發達國家今年的經濟情況或者近年的經濟情況其實也不是很好,他們對海外援助的政治意願也在慢慢縮減。

新京報:美國中期選舉在11月8日舉行,恰逢COP27大會舉辦期間,這次選舉結果對美國履行氣候資金和減排承諾有何影響?

李碩:美國的氣候資金,尤其較大規模氣候資金的兌現需美國國會的批準,所以美國國會的兩黨構成對美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兌現它的資金承諾,是有直接影響的。

事實上,美國近年在資金問題上确實存在“卡脖子”的問題,原因在于行政機構承諾的資金絕大多數時候沒有100%在國會審議過程中順利獲批。

聯合國氣候變化在線會議(現場連線這一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2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1日,埃及沙姆沙伊赫,美國總統拜登在COP27大會上發表講話。圖/IC photo

舉個例子,在2015年《巴黎協定》談判期間,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一個綠色氣候基金,宣布注資30億美元。在奧巴馬離任時,30億美元隻兌現了10億美元,其餘20億美元落到了拜登政府。奧巴馬政府和拜登政府之間的特朗普政府在這方面無所作為,原因在于國會沒有批準這麼大規模的氣候資金,所以國會的組成對美國未來在氣候資金方面的立場有直接影響。

與此同時,能否實現其減排承諾也是美國氣候行動的重要内容。美國今年年中頒布的《通脹削減法案》涉及不少關于氣候和低碳發展的項目,但該法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動美國減排,還要看未來數年的情況。

氣候資金問題很難通過一次會議得到解決

新京報:從COP26到COP27,有哪些議題沒有達到參會各國的預期,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李碩:最堪憂的可能還是資金問題。資金問題是談判當中建立互信的一個焦點,發展中國家關于資金的呼聲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但還是受到發達國家政治意願不足的局限。

此外,各國的減排目标和行動還有差距。現在各國的減排落實情況還不足以保證實現《巴黎協定》定下的溫控目标1.5℃,這與更加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有一定關系。

新京報:除了資金的問題,COP27大會圍繞氣候減排、适應問題的談判還面臨着哪些難點和挑戰?

李碩:大國間的氣候關系和互信。多邊機制有時候遵循一些簡單的道理,如果大國之間能夠形成一些政治共識和默契,會對多邊進程有很強的助力。

但在過去一年中,很多大國之間的氣候關系出現了很多波折。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多邊環境挑戰,(大國之間)能否在雙邊競争的同時管控這一全球性的問題,也是氣候談判進程中面臨的新挑戰。

聯合國氣候變化在線會議(現場連線這一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3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9日,埃及沙姆謝伊赫,在COP27大會期間,與會者坐在非洲展館内。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目前在COP27大會上有哪些難點是可能解決的?

李碩:COP27大會有望形成突破性決議的,可能是“損失與損害”的資金安排,但具體形成什麼樣的決議,還不好預測。

同時,我個人也希望,大國之間的氣候互動,比如中美之間的氣候關系,經過這次COP27會談能夠有所緩和,為未來幾年氣候談判進程奠定一個更好的基礎。

不過,有些挑戰需更長的時間去克服。氣候資金問題恐怕很難通過這一次會議就有實質的闡述或得到解決,最終還是需要政治意願,多邊談判可能隻能起到促進作用,但最終這個決定是各國國内去做的。

同樣的事情也适用于各國國内減排行動。多邊談判進程可能起到促進的作用,但各國國内的行動能否提速,還要看很多國家國内的決定。

新京報:各國參會代表如何評價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

李碩: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中國的氣候行動,包括中國國内氣候政策、目标的兌現、中國在氣候等國際談判議題方面的态度和立場、中美之間的氣候關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氣候行動有一定認可,包括中國國内的能源轉型,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最近幾年也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很多國家希望中國有更強的領導力,在多邊的場合能夠提出更多的解決方案。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劉靖瑜 陳超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