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嘉興打造經濟新引擎

嘉興打造經濟新引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1 12:19:11

嘉興打造經濟新引擎?在浙江嘉興和上海金山區交界處,占地面積87平方公裡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其中45平方公裡在嘉興平湖新埭鎮,42平方公裡在金山區楓泾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嘉興打造經濟新引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嘉興打造經濟新引擎(不隻是産業轉移)1

嘉興打造經濟新引擎

在浙江嘉興和上海金山區交界處,占地面積87平方公裡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其中45平方公裡在嘉興平湖新埭鎮,42平方公裡在金山區楓泾鎮。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由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管理委員會授權的張江楓泾科技園和張江平湖科技園共建而成,是目前我國第一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走訪了多個滬嘉合作園區發現,除了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秀洲區的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海甯市的漕河泾新興技術開發區海甯分區、嘉善縣的滬浙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都成為嘉興接軌上海的重要産業載體。

在今年浙江省政府同意嘉興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範區前,嘉興和上海的産業合作早就先行一步,成效已經逐步顯現。

“嘉興接軌上海早已不隻是簡單的産業承接,而是‘利益共享、互利共赢、協同創新’。” 嘉興市經信委主任卓衛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

一園區地跨兩省、三方合作

“我們2013年下半年開始建廠,2015年正式投産,當時就申請了021區号(上海區号)的繼續延用。”中國集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雲德将他的名片遞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說。他的名片上使用的座機既有0573嘉興的區号,也有021上海的區号,公司的地址則标明了是在上海張江平湖科技園(張江長三角科技城)。

這一科技城位于浙江嘉興和上海金山交界處,地跨浙滬兩省(市),其中45平方公裡在嘉興平湖新埭鎮,42平方公裡在金山區楓泾鎮。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政府、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聯合成立建設“張江長三角科技城”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科技城下設平湖園和楓泾園,三方不涉及股份分配。

2011年9月25日,《張江平湖科技園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平湖市政府簽署,标志着科技園合作建設正式啟動。

2013年4月,為進一步加快浙滬相關政策和資源共享,由上海張江管委會牽頭,将毗鄰的金山區楓泾鎮納入合作開發範圍,自此,張江長三角科技城正式成立并開始運作。

也是這一年,由于上海土地資源緊張,王雲德幾番考察下來,最終将公司從上海嘉定遷到了與金山區楓泾鎮僅一河之隔的平湖市新埭鎮,“拿了幾百畝地,未來正打算把總部放到這裡。”

比他更早看中這裡的是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創始人陳堅。他花了6年時間選中了這塊地,如今已投入十幾億元在一片農田上建造起了平湖的歐洲小鎮。

之所以在2009年就看中還是一片農田的科技城,陳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S36高速公路出口離我們隻有600多米,滬杭高鐵的金山北站到這裡直線距離隻有3.6公裡,還有從乍浦到金山北的快速道。”

如今,這個進口商品城除了是浙江的特色小鎮之一外,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已經通過初審,平湖到商品城即将開通三十多班專車。

整個張江長三角産業城整體目前已完成一期啟動區塊共計1.67平方公裡範圍内的征收工作,二期征收工作已經啟動。

在這個曾誕生了1980年代知名度最高的改革先鋒步鑫生的城市,改革的步伐一直走在前沿。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的跨省合作模式在國内屬首例,是順應長三角一體化大趨勢、促進區域産業協同發展的有效載體,更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經驗提供了無限空間。

但由于地跨兩省、三方合作,這個園區在多方看來,離開了浙江省級或上海市級的政策性支持會步履蹒跚。

刨去地理位置因素,跨省(市)共建産業園區在嘉興早已推行。最早的便是2009年12月成立的上海漕河泾新興技術開發區海甯分區。

上海漕河泾新興技術開發區海甯分區總經理林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海甯由于距離上海較近,是全國百強縣之一,并且當地的幹部經常到漕河泾挂職交流,了解較深,才會選擇這個點,“上海和海甯之間的政策存在較多差别,需要更高層級的對接。”他說。

地校合作引入上海高校科技成果

為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帶動地方科技創新,嘉興早在10年前就開始引入“地校合作”模式。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的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就是一個樣本,該科技園于2008年6月引入,由上海交通大學和嘉興市政府共同建設,交大控股,主要覆蓋電子類、材料類、醫藥類、醫藥器械類、智能制造類企業,2013年底一期建成後目前在孵企業約有120家。

依托上海交大的資源,園區引入了大量的優質企業。其中,交大内部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占到30%,海外回國創業的企業占30%,另外交大校友以及上海周邊的一些成熟企業占30%,剩餘的10%是社會的各種創業。

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副總經理林忠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他們會通過交大的資源組織相關創業大賽引入人才,并通過學校在上海的孵化基地招攬國外的好項目落戶到交大在上海市内外的14個合作園區。

為服務這14個園區,上海交大專門成立了一個由教授、博士生導師等構成的專家團隊,園區内企業遇到技術性難題都可以順暢地和這些專家對接,“一般情況下,随便一家企業想對接交大的專家是非常難的。”林忠義指出。

從交大的角度,選擇嘉興有多方考慮:目前還是人才的窪地,生活成本較低,地理位置方便;嘉興地區的傳統制造業包括嘉善的木業、海甯的皮革、秀洲的毛衫等基礎雄厚;嘉興市政府部門的服務也頗受贊賞。

受訪企業均表示,他們看中的并不隻是2-3年場地的免租和相關政策的扶持,更重要的是上海交大的招牌和資源。除了上海專家團隊,園區孵化器秀洲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從2016年開始,外派專職人員到上海交大的大院系科研處進行挂職,“打通高校科技成果和企業生産之間的環節進行無縫對接。”中心副主任農靜說。

不隻是簡單的産業承接

滬嘉的合作,并不限于此。資料顯示,嘉興市1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中已有15家與上海重點平台簽訂合作協議,張江長三角科技城、上海漕河泾新興技術開發區海甯分區等是重點建設的平台。

在這些模式的推動下,目前,嘉興市已有2000多家工業企業與上海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五年來,引進來自上海企業1425家,到位資金631億元。

“這麼多年下來,嘉興接軌上海早就不是簡單的産業承接,而是利益共享、互利共赢、協同創新。”嘉興市經信委主任卓衛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包括共建高端産業鍊、産業平台、創新要素、特色小鎮和長三角産業協同創新。

《長三角(滬嘉)産業協同創新區方案》已編入《上海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隻是去掉了滬嘉,布局更廣。”卓衛明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在上海采訪多位區域專家了解到,上海的發展已經遇到要素與空間上的瓶頸,整個郊區的土地資源非常緊缺,尤其制造業需要往周邊轉移,這正好給了上海周邊城市機會,“如何與周邊區域互聯互通,是上海必須要面對的課題。”上述人士說。

嘉興無疑具備較強的競争力,“兩地合作基礎非常深,近幾年大量支撐嘉興工業企業改造提升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大部分來自上海,嘉興的貨物都通過上海港出去,高科技人才也主要從上海引進。”卓衛明說。

據悉,目前已有不少嘉興本地的企業将高端研發機構、研發總部放到上海,生産總部放在嘉興,這也是嘉興能給上海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

作為當地工業經濟的主管部門,嘉興市經信系統近幾年開始每年派出2-3名幹部到上海市經信委挂職一年,一方面争取上海經信委的支持,另一方面掌握上海工業與信息發展的方向。

不僅如此,嘉興還引進了上海市經信委的工業與信息化研究中心嘉興分中心。

“嘉興和上海,要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共同實現包容性增長。”卓衛明說。 (編輯:何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