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詞翻譯高考一輪複習?考點:1.《明史·王守仁傳(節選)》與《明史·鄒維琏傳(節選)》,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文言文字詞翻譯高考一輪複習?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考點:
1.《明史·王守仁傳(節選)》與《明史·鄒維琏傳(節選)》
2.《南齊書·徐孝嗣傳(節選)》
3.《南齊書·張欣泰傳(節選)》
4.《南齊書·周盤龍傳(節選)》
【考點研究】
一、“拆”解詞語,逐詞對譯
考慮到文言文多單音節詞,且文言翻譯要求字字落實,所以拆分詞語是準确翻譯語句中詞語的最直接方法。
二、“留”專有名詞和熟語
1.需要“留”而不譯的内容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廟号、人名、爵位名、書名、地名、官職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稱謂等專有名詞;在現代漢語中常用的熟語,比如成語或習慣用語。
2.避免保留過多。可以把某個詞語拆分一下,看拆分後是否可以翻譯或者翻譯出來的意思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以此判定是否保留這個詞語。
三、“删”無意義的成分
1.删去無實義或不必譯出的虛詞。如句首語氣詞“蓋”“夫”、音節助詞“之”、連詞“而”、句末語氣詞“也”“耳”、形容詞詞尾“然”等。
2.注意同義複詞和偏義複詞。同義複詞隻翻譯其中一個即可,翻譯偏義複詞時應把起陪襯作用的那個詞删去,否則譯文就會顯得啰唆或不合文意。
四、“換”古代說法為現代說法
1.翻譯時需要“換”的情況:将古代漢語詞彙換成相對應的現代漢語詞彙;将古代漢語中的單音節詞換成相對應的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将古今異義詞換成古代漢語中的意思;将通假字換成本字;等等。
2.避免遺漏和譯錯。首先,要注意每個詞都應翻譯到位,避免文白混雜,不倫不類;其次,要保證替換的詞語是正确的。
五、“套”固定句式
“套”,即套用固定句式的翻譯。比如“此……之謂也”一般翻譯為“這說的就是……”,“無乃……乎”一般翻譯為“恐怕……吧”等,遇到語句中有這種固定句式的,就按照一般的翻譯内容套用。
六、“調”倒裝句為現代語序
“調”,即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在直譯的基礎上,将古文倒裝句的語序調整成現代漢語的語序,使譯文通順。
| 
  
   調整語序的情況  | ||
| 
  
   序号  | 
  
   類型  | 
  
   解析  | 
| 
  
   1  | 
  
   狀語後置  | 
  
   翻譯時要将狀語移到謂語的前面;  | 
| 
  
   2  | 
  
   定語後置  | 
  
   翻譯時要将定語移到被修飾限定的中心語之前;  | 
| 
  
   3  | 
  
   主謂倒裝  | 
  
   翻譯時要将主謂成分颠倒過來;  | 
| 
  
   4  | 
  
   賓語前置  | 
  
   翻譯時要将賓語移到動詞或介詞之後。  | 
| 
  
   “弗之罪也”,翻譯時應将賓語“之”移到動詞“罪”之後。  | ||
七、“補”齊省略成分
1.在翻譯時需要增加或補充成分的情況
| 
  
   序号  | 
  
   類型  | 
  
   補充解析  | 
| 
  
   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等;  | 
  
   如果句子成分的省略影響句意的表達,翻譯時要加上省略的内容,并加上括号。  | |
| 
  
   補充文言文中省略的内容,如介詞、關聯詞等;  | ||
| 
  
   數詞後面補充量詞;  | ||
| 
  
   詞類活用中的省略部分應補全,比如使動用法就要加“使”“讓”等詞,意動用法就要加“感到”“認為”等詞。  | 
  
   詞類活用必須按活用後的意思翻譯,不得加括号。  | 
2.解決翻譯時遺漏省略成分應注意的問題
| 
  
   序号  | 
  
   注意點  | 
| 
  
   樹立較強的語境意識,翻譯時不要僅僅“就詞譯詞”,而要聯系上下文,做到“瞻前顧後”;  | |
| 
  
   翻譯完要重讀一下自己翻譯的句子是否通順,有無遺漏的成分。  | 
八、“轉”字面意義為比喻義和借代義
| 
  
   考點解讀  | ||
| 
  
   序号  | 
  
   類型  | 
  
   示例  | 
| 
  
   (1)  | 
  
   不能過度意譯。  | 
  
   比如“甘豐”,可以翻譯為“甘甜、豐盛的食物”,不能翻譯為“好吃的東西”“又甜又多的食物”等。  | 
| 
  
   (2)  | 
  
   不要解釋詞語。翻譯時不能解釋習慣性用語。  | 
  
   “脂膏”“揭竿”都不能從字面上翻譯為“油脂”和“舉起木杆”;  | 
| 
  
   “下車伊始”可以翻譯為“剛剛到任”,不能把“下車”翻譯為“從車上下來”。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