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16:45:59

南京,六朝古都,同時也是排名全國第二的GDP大省江蘇的省會城市,但其在省内的地位卻十分尴尬,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作為省會城市,南京的GDP已經排在蘇州屁股後面很長時間了。因為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南京對全省大多數地市的經濟輻射能力相對較弱,是我國所有省會城市中“首位度”存在感較低的一個。

但是由于語言、文化、地理、經濟聯系等多個方面的親近性,南京對周邊幾個安徽省東南部的城市反倒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和經濟帶動能力,因此南京經常被人戲稱為“徽京”。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1

2021年2月,以南京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被正式批複,這個都市圈包括了江蘇省内的南京、揚州和鎮江,與此同時也包括了安徽省的馬鞍山、宣城、蕪湖和滁州等地,對比查看之下,驚訝地發現,這個都市圈中涵蓋的江蘇省城市還不如安徽省的城市數量多,看起來這個“徽京”名号真的要被坐實了。

一、南京為什麼被稱作“徽京”

如果打開江蘇省和安徽省的地圖,你會發現在地理空間上和南京距離更近的不是江蘇省的揚州和鎮江,反而是隔壁安徽省的馬鞍山和滁州。

如果以南京為圓心,以80KM為半徑畫一個圓圈的話,這個圓圈所經過的地區,安徽省占比大約為56%,江蘇省占比僅為44%,也就是說大半個南京都在安徽省的包圍之中。

從語言上來看,有過切身經曆的朋友都明白,南京話的口音和安徽省馬鞍山以及滁州的口音更加接近,和揚州、鎮江以及蘇州的吳語體系并不是特别接近。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2

其實曆史上南京曾經講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吳語,但是後來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後,建都南京,從自己的老家安徽省帶來了大量的人口,與當時的南京話摻雜,慢慢形成了新的南京官話。

因為南京是當時大明王朝的首都,所以新的南京官話其實在明朝的前期是作為全國的普通話進行推廣的,據說日本曆史上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期,日本官方和民間在學習漢語的時候一直用的都是南京官話,可見當時南京官話的影響力。

除了語言,南京和安徽的很多地區在飲食口味上也是雷同的。如果你到南京的飯店吃飯,會發現當地典型菜系為淮揚菜,安徽和南京的菜譜都差不多,都流行吃“柴火馄饨”,過去一般都不吃辣,現在稍微能吃一些了。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3

最神奇的是南京的“祿口機場”,如果兩個人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從南京和馬鞍山市中心出發,先到達的竟然是馬鞍山,所以很多南京和江蘇民衆會酸酸的說,這個國際機場簡直就是為安徽人修建的。

最近當地更是提出了“蘇徽一體化”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南京和安徽的很多地市之間的關系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距離較近,心理上又比較認同,所以馬鞍山和滁州的很多人如果要到大城市逛街購物的話,一般會首先南京,而不是合肥。

那麼,南京被稱作“徽京”到底是一種誤解還是有其内在道理呢?

二、南京被稱作為“徽京”并不冤

其實在曆史上,我國被稱作南京的城市有很多,不同的曆史時期,南京這個名号的歸屬地就不一樣。

比如東漢時代的南京是南陽,唐朝的南京是成都,皇帝一有危難就往成都跑,北宋的南京是商丘,遼國的南京就是現在的北京,到了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遷都北京之後才将原來的都城叫作南京,而這個稱謂一直保留到現在。試想,如果宋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朝代,那麼現在的南陽應該會保留南京的稱号。

現在的南京在曆史上其實有許多名字,有的時間叫建康,有的時候叫金陵,有的時候叫石頭城,有的時候又叫江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将現在的南京簡稱為“甯”。

明朝時南京的範圍其實非常大,它的核心地區就是明朝的應天府,朱元璋和朱允炆時代被叫做“直隸”,意思就是直接隸屬皇帝的意思,不會在這裡安排封疆大吏。

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自然新都城北京周邊地區被稱作“直隸”,原來的“直隸”就被改稱為“南直隸”。但它的範圍依舊很大,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蘇和安徽兩個省的絕大部分地區,除此之外還包括今天的上海市,原因是在清朝後期之前,上海一直都是都是江蘇的一部分。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4

崇祯皇帝自挂東南枝之後,清朝也選擇定都北京,“南直隸”地區被先是被改名為江南省,但搞笑的是,這個江南省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在長江以北。後來清朝的皇帝覺得江南省太大了,就把它一分為二,從中間切開,相對靠近東面的這一塊叫江蘇,相對靠近西面的叫安徽,然後才形成現如今我們看到的江蘇和安徽大緻的樣子。

從我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來,江蘇和安徽兩省其實在清朝中期之前大概有幾百年的時間屬于一個區域,這麼長的時間裡,朝夕相處,他們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相近的語言,比較接近的行為習慣。

被劃分開來的這兩個省,分别取各自省份中最重要的兩個城市的名字組合,形成了現在省份的名字。比如江蘇省的名字來源是從“江甯”中取了一個“江”字,從“蘇州”中取了一個“蘇”字;安徽省的名字來源是從“安慶”中取了一個“安”字,從“徽州”中取了一個“徽”字。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5

江蘇和安徽最終分家了,新增了兩個省。但是有一個問題來了,原來的江南省中經濟最發達的有兩個城市都分給了江蘇省,分别是南京和蘇州,如果把蘇州定為江蘇省的省府的話,位置太靠南,都挨着浙江了,如果把南京定為江蘇省的省府的話,位置又太靠西,都挨着安徽了,最後抉擇不下,咬着牙把江蘇省的省政府暫時安到了蘇州(後來又遷到了南京)。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曆史記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據說當時江蘇和安徽兩省剛剛劃分開的時候,新任江蘇省布政使(相當于省委書記)屁颠屁颠就去蘇州就任了,為啥?因為蘇州富裕,生活好啊。但是新任的安徽省省委書記死活不願意到安慶去上班,為啥?因為安慶窮啊,遠遠比不過南京和蘇州富裕安逸,所以他就死活賴着不願意去。

這一賴不要緊,接下來幾十年的安徽布政使就賴在了南京。幾十年裡安徽的大小官員都要跑到江蘇南京找他們的省委書記彙報工作,所以在二百年前許多安徽人因此将南京稱為“徽京”,這種叫法是有曆史淵源的,并不是空穴來風。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6

隻不過現在因為南京對安徽省的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越來越強,所以最近這種叫又重新開始盛行起來。

三、安徽是南京重新崛起的臂膀

南京和安徽其實是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關系。南京都市圈覆蓋了安徽的4座城市,它們分别是宣城、蕪湖、滁州和馬鞍山,在江蘇省内也有四座城市,分别是淮安、揚州、鎮江和南京,這是我國第一個跨省域的都市圈。

因為地理位置十分接近,再加上濃厚的曆史淵源和文化上同宗同源,所以南京吸引了安徽許多地區的大量就業人員,在南京的外來務工人員中,安徽省所在比例是最高的。

除此之外,南京的幾個著名的民營企業,比如雨潤和蘇甯,它們的創始人都是安徽人。

南京如果發展得更好了,将會對周邊形成明顯的擴散效應,到時馬鞍山、滁州、蕪湖等地就可以分享南京擴散出來的溢出紅利。

南京還有絕對的人才優勢,南京市的高校和科教資源在整個國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其211和985優質高校數量共有8所,這個數據在全國所有城市當中位居第三。南京市全市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曆的常住人口比重高達27%,這個數據僅次于北京;除此之外,南京市人口構成中大學生在校生比例排名全國第一;人口構成中研究生在校生比例排名全國第二,兩院院士數量排名全國第三。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7

這樣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實力不論對南京市還是對南京都市圈的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會帶來極大的裨益。比如南京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東南大學等多所優秀大學在南京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都設立了相應的技術研究院或者培訓基地,這對帶動當地的技術實力幫助作用非常顯著。

許多安徽的企業也很聰明,紛紛主動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優秀大學建立合作研發中心,通過學企合作研發,引領地方産業盡快轉型升級,有效提升經濟附加值,延長産業鍊,讓自己逐漸從産業鍊的下遊向中上遊靠攏和轉移。

除此之外,南京向周邊城市進行專利和技術轉移的力度和範圍也在不斷地加大,目前轉移重點也已經從揚州和鎮江開始蕪湖、滁州和馬鞍山進行拓展。

相反,安徽的四個地級市對南京也将發揮其經濟腹地的功能屬性,這對南京來說至關重要。比如大量的人口輸入,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來将南京從特大城市拉高到超大城市的地位;比如安徽四市還可以幫助南京在都市圈内進行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和産業分工,逐漸形成互補性的産業分工和布局;

江蘇為什麼省會設南京(南京明明是江蘇的省會)8

再比如安徽四市還有助于南京市的核心設施功能的發揮,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如果辛辛苦苦把一個國際機場建成了,但是沒有充足的客源,每天從這裡起飛的飛機寥寥無幾,那這個所謂的國際機場肯定名不副實。

雖然蘇州是江蘇省GDP總量最高的地區,雖然南通是江蘇省人均GDP最高的地區,但是蘇州、南通、無錫、常州都是緊跟上海的城市,南京很難受,但是卻沒有辦法。

南京都市圈的建立,是南京準備突破禁锢,打破城市發展的緊箍咒的一個重要舉措。在不久的未來,南京也許很快就會重奪省内GDP最高城市的位置,也會将省内人均GDP最高城市的寶座重新拉到自己身下,但南京的野望不止于此。

南京要對标的不是南通和蘇州,南京的目标是上海和深圳,南京想要依托自己便利的交通位置和逐漸擴大的經濟腹地,發展成為中國第五座超一線城市,和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肩并肩,也許這一天已經不遠了。

------------------------------------

我是【西裝配褲頭】,更多精彩分享,請關注我的賬号;你的點贊、分享、收藏、轉發和評論都是對我的莫大鼓勵,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