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家智慧的經典語錄

道家智慧的經典語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0:14:22

道家智慧的經典語錄(大智若愚勿恃聰明)1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 主張道法自然,提出 道生法 以雌守雄、剛柔并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 ,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 諸子百家 ”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于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 道家思想 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産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道家六大智慧:

一、上善若水,處下不争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wù),故幾于道。"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争名利,處于衆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争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于此。

道家智慧的經典語錄(大智若愚勿恃聰明)2

二、大智若愚,勿恃聰明

大智若愚,中國古代成語。出自《道德經》。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緻都是一個意思,隻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什麼是真正的聰明?有人說:外智而内愚,實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智愚之别,實力内外之别,虛實之分。外表聰明的人,将精明表現在外表上,處事斤斤計較,炫耀張揚,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精明幹練。外表聰明的人往往給人一種威脅感,被人提防,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這種聰明實際上是小聰明。真正的智者,遇事算大不算小,處事低調,為人豁達,做事有節适度。外表看上去愚笨糊塗,實則内裡心知肚明。外愚内智的人,工作、生活中能與人和諧相處,左右逢源。外愚内智是大聰明,是一種境界,但還不是大智若愚的境界。要做到大智若愚,一方面要"修",加強自己的内在修養,做到世事大徹大悟;另一方面要"練",事事參悟,以自己的參悟身體力行,最後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三、鐵杵磨針,貴在堅持

相傳,真武大帝年少時在武當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堅,中途準備下山,半路上遇到紫氣元君化作老婆婆用鐵杵磨針點化他。真武大帝返回山中繼續修煉,途中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樹上,說: "吾若道成,花開結果。"後來,他修煉成功,梅枝果然在榔樹上插栽成活,并開花結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堅持自己目标,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四、厚積薄發,以柔克剛

厚積薄發源于"君子厚積而薄發"一句。意思是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将大有可為,施展作為。蘇轼嘗在《稼說送張琥》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剛的态度用柔軟的去克制剛強的,暗合道家主張的學說,順其自然。萬物相生相克,剛勁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更剛勁的征服,有時最柔軟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點。

道家智慧的經典語錄(大智若愚勿恃聰明)3

五、海納百川,包容涵藏

海納百川出自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說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闊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四川大學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校訓。

六、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大道至簡,是中華道家哲學。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此一概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簡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