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振振談詩詞創作二十九?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鐘振振談詩詞創作二十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鐘振振教授陪您讀古詩詞(234)
沁園春
[宋]陳人傑
予以為古今詞人抱負所有,妍媸長短,雖已自信,亦必當世名巨為之印可,然後人信以傳。昔劉叉未有顯稱,及以雪車、冰柱二篇為韓文公所賞,一日之名,遂埒張孟。予嘗得叉遺集,觀其馀作,多不稱是。而流傳至今,未就泯滅者,以韓公所賞題品爾。今才士滿世,所負當不止叉如,然而獎借後進,竟未有如韓公者。才難不其然,有亦未易識。誦山谷之詩,不覺喟然。因作思古人一曲。他時倘遇知己,無妨反騷
不恨窮途,所恨吾生,不見古人。似道旁郭泰,品題季偉;舟中謝尚,賞識袁宏。又似元之,與蘇和仲,汲引孫丁晁李秦。今安在,但高風凜凜,墳草青青。〇江東無我無卿。政自要胸中分渭泾。歎今人榮貴,隻修邊幅;斯文寂寞,終欠宗盟。面蹉長江,目迷東野,卻笑韓公接後生。知音者,恨黃金難鑄,清淚如傾。
【注釋】
(接上期)
“晁”,晁補之,字無咎,号歸來子,濟州巨野人。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曆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曾任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官。工詩詞,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他十七歲時随父官杭州,作《七述》道杭州山川風物之美,谒見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轼,。蘇轼先有意作同題材之賦,讀晁補之文後,歎道:“吾可以閣(同‘擱’)筆矣!”又稱贊晁文博辯隽偉,必顯于世。補之因此而知名。事迹詳見《宋史·晁補之傳》。
“李”,李廌,字方叔,華州(已廢入今陝西渭南)人。舉進士不第,中年後遂絕意仕進。為文喜論古今治亂。著有《濟南集》。他年輕時曾攜文至黃州(今湖北黃岡)叩見蘇轼,蘇轼稱其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并拍着他的背說:“子之才,萬人敵也!”其家素貧,蘇轼曾給予經濟資助。事迹詳見《宋史·李廌傳》。
“秦”,秦觀,字少遊,一字太虛,号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曆事神宗、哲宗兩朝,曾任國史編修官。因屬舊黨,遭新黨執政者打擊,一貶再貶,直至編管雷州(今屬廣東)。徽宗即位後赦還,中途猝死。著有《淮海集》。擅詩文,而以詞著稱于世。他年輕時舉進士不第,至徐州(今屬江蘇)叩見蘇轼,作《黃樓賦》,蘇轼稱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并将他的詩介紹給王安石。事迹詳見《宋史·秦觀傳》。
“安在”,在什麼地方?
“但”,隻、惟。
“高風”,高尚的風操。
“凜凜”,形容嚴正,令人敬肅。
“今安在”三句,慨歎郭泰、謝尚、王禹偁、蘇轼等去世已久,不可得見,隻留下高風亮節為後人所景仰。
“江東無我無卿”,《宋書·謝莊傳》載,南朝宋文帝元嘉末,南平王劉铄獻赤鹦鹉,文帝诏群臣作賦。太子左衛率袁淑文冠當時,賦成後以示太子中庶子謝莊,而謝莊賦亦已寫就。袁淑見而歎曰:“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傑也。”意即江東如果沒有我袁淑,您謝莊當可一枝獨秀;如果沒有您謝莊,我袁淑也是唯一的文豪。
“政”,正。
“渭泾”,泾、渭二水,均在今陝西境内。泾水是渭水的支流。渭水清而泾水濁。
“江東”二句,謂應像袁淑那樣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對于人才的高下優劣,心裡分辨得一清二楚。
“榮貴”,指政治上的貴顯。
“隻修邊幅”,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公孫述乘機割據于蜀并稱帝。其同鄉友人馬援入蜀,本以為一見面公孫述就會與他握手言歡,不料公孫述卻用一套繁瑣的禮儀來接待他。對此,馬援評論道:公孫述不急切地迎見國士,與他們共圖大業,“反修飾邊幅”(修整布帛的毛邊,喻指拘泥于小節),像木偶、土偶一般,不足以留住傑出的人才。見《後漢書·馬援傳》。
“斯文”,指文壇。
“寂寞”,冷落。
“宗盟”,本義是指同血統氏族國家的聯盟,這裡轉指同一類人結成的社團。
“面蹉”,當面錯過。
“長江”,指唐代知名詩人賈島。賈島字阆仙,一作浪仙,範陽(今河北涿州)人。初為僧,名無本。韓愈教其為文,遂還俗。累舉進士不第。唐文宗時,曾官遂州長江(今四川蓬溪西)主簿。作詩苦吟,注重錘煉,刻意求工。著有《長江集》。事迹詳見《新唐書·賈島傳》。
“目迷”,有眼不識。
“東野”,即孟郊。
“接”,接交,接待。
“歎今人”以下七句是說,可歎如今的達官貴人,都很矜持,沒有愛才如渴的,緻使文壇蕭條,因缺乏領袖而難以形成文學之士的集團。這些官僚有眼無珠,自己不識才,反倒笑話韓愈結交年輕人。
“黃金難鑄”,漢趙晔《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載,範蠡佐勾踐滅吳後辭官而去,勾踐乃用金鑄範蠡像,置于座側。
“清淚如傾”,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載晉顧恺之語:“淚如傾河注海。”傾,傾瀉。
“知音”三句是說,恨當今世上知音難覓,令人清淚湧流,傷心不已。
本篇押用一部平聲韻,韻腳分别是“人”“宏”“秦”“青”“卿”“泾”“盟”“生”“傾”。
韓愈《雜說》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隻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陳人傑此詞,與韓文同一感慨。
在整個封建時代,愛才識才,樂育後進的賢士大夫雖然世世都有,但封建機制弊端叢生,屍位素餐的官僚往往竊據要津,而真正的“伯樂”未必都能操持“千裡馬”的選政。因此,我們似乎還可以對韓愈的論點略加修正:千裡馬常有,伯樂亦常有,惟封建統治集團不常用伯樂以選馬,故駿馬難得以“千裡”稱。
由于時代的局限,詞人不可能認識到造成人才大量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封建機制,因此再有多少個韓文公也無濟于事。他滿懷悲憤地“思古人”“歎今人”,實在不得要領。然而,他的詞滿心而發,肆口而成,道出了古往今來一切失職貧士胸中的憤懑,千載之下,讀來仍令人感喟無已。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 攝影/孟大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