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虛物怎麼成像

虛物怎麼成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04:06:54

原作始發于 廣東科學中心 官方微信公衆号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

講到成像,

我們都會想到照相。

而照相機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透鏡與感光器。


透鏡又稱鏡頭或鏡片(lens)。透鏡是由透明的玻璃片或塑料片制成。在自然界林林總總各種各樣的材料中,幾乎沒有什麼是透明的。自然界也有少量的玻璃。這些玻璃都是在火山爆發時所形成,很少是清晰透明的。

古人們早期發現透明的玻璃時隻是用來做首飾。後來人們在燒制陶瓷的過程中燒制出了玻璃。圖1是一塊在伊拉克出土的玻璃,制造于公元前750年左右。後來埃及與希臘也陸續制作出透明的玻璃。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2

圖1,公元前750年左右伊拉克地區制作的透明玻璃 (Nimrud Lens),現存于大英博物館

衆所周知,絕大部分固體材料都是不透明的,為什麼玻璃會是透明的呢?這是因為絕大部分固體材料的晶體結構都是整整齊齊地排列着。例如石英由二氧化矽所組成(圖2(a)),無數二氧化矽分子組成規則的六角星型,這些六角星中間雖然有不小的空間,但是由于二氧化矽之間電場的作用,光子無法通過(參見如虛如實說 | 你知道光是怎麼傳播的嗎?),所以是不透明的。玻璃的主要材料也是二氧化矽,但其結構卻是不定形的(amorphous)(圖2(b)),這是由于玻璃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如鉛、鈉、鈣、錳等)導緻各個分子間的空隙有大有小,從而使得電場分布不均勻。光子可以在一些較大的空隙中穿透,所以玻璃是透明的。

利用玻璃來做首飾隻要好看就行了。利用透明的玻璃來做鏡片并用于成像則需要精确的設計與加工,絕非易事,必須依賴科學。

今年(2022年)是聯合國的玻璃之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Glass,IYoG)。

聯合國制定了一個7年計劃,向世人展示玻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展示玻璃的藝術與文化,推動玻璃的科學研究及應用研究,以及向年輕人傳授知識。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3

圖2,石英(晶體結構的二氧化矽)與玻璃(不定形的二氧化矽)的結構

世界上最早研究成像的是春秋末期的墨翟(公元前476~480年—公元前390~420年)。在《墨子》中有這樣一段話:“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遠近有端與于光故景庫内也。”意思是說通過小孔的影像是倒過來的(圖3)。墨翟沒有使用鏡頭。他的發現也沒有傳到西方。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4

圖3,墨子描述的小孔成像

最先講述透鏡作用的是哈桑·伊本·海賽姆(Ḥasan Ibn al-Haytham,965-1040)。

海賽姆是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埃及。他年輕時曾經在王室服務,頗得信任,還率隊到尼羅河上遊考察,想要修建大壩。後來發現仕途險惡,裝瘋賣傻,才得以全身而退。他隐退後以抄書為生,因此飽覽群書,成為當時最有學問的學者。他寫過好幾本書,其中“光學(Kitāb al-manāẓir)”一書更是托勒密(參見如虛如實說 | 你知道反射、折射和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嗎?)之後最著名的科學著作。對後來的文藝複興有很大的影響。海賽姆在書講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這應該是他自己的發現)。接着他講到通過玻璃球(透鏡)觀察物體時,物體的形狀會發生變化。他還測量了不同形狀透鏡的放大能力。此外,海賽姆還深入研究了球面反射鏡和抛物面反射鏡(圖4)。他的研究創立了成像的理論基礎。今天,眼鏡、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照相機用的都是這個原理。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5

圖4,紀念哈桑·伊本·海賽姆的錢币, 上面有他關于球面反射鏡的圖示

到了17世紀,研究光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如果在透鏡上加一個光圈(aperture),成像質量可以進一步提高。所謂光圈就是成像的孔(圖5)。孔徑越大,射入的光越多,但聚焦變差,景深變淺。反之,孔徑越小,射入的光線越少,但聚焦變好,景深增加。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6

圖5,光圈的影響

成像還與焦距(focal length,f)有關。焦距就是透鏡與感光器之間的距離。焦距越短,成像的角度越大,景物越小;反之,焦距越長,成像的角度越小,景物越大(圖6)。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7

圖6,焦距的影響

光圈通常用f數(記為f/, f-number或f-stop)來表示。如圖7所示,f數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比較适合于拍攝人像(突出人,淡化背景);F數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比較适合于拍攝風景。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8

圖7,光圈的大小通常是用多塊黑色的薄片來控制的

最後,成像還需要一個曝光時間。光線強的時候曝光時間可以短些;光線弱的時候曝光時間要長些。

光圈、焦距、曝光時間是成像最重要的三個參數。我們經常見到照相“發燒友”架起他們的相機,把這三個參數調來調去,以期達到最佳效果,忙得不亦樂乎。

不過今天我們照相大多是對準了就照,這就要靠自動聚焦技術了。

自動聚焦技術有好幾種。最常用的是基于相位差的自動聚焦技術(Phase-Difference Auto-Focusing, PDAF)。如圖8所示,光線通過透鏡投射到感光器上,然後穿過感光器,再通過兩個小透鏡,分别投射到兩個傳感器陣列上,生成兩個分布。如果景物位于聚焦的位置,兩個分布就會重疊。如果景物位于聚焦點之前或之後,兩個分布就會産生一個相位為差。根據相位差可以計算出焦點的位置,進而調節透鏡的位置,實現自動聚焦。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9

圖8,基于相位差的自動聚焦技術

感光器的作用是記錄下景物的影像。

感光器的發明與發展也走過了200年。最早發現感光器的功勞要歸于法國科學家約瑟夫·涅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1765-1833)。涅普斯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年輕曾經在拿破侖的軍隊裡任下級軍官,因傷病退役轉任地方官。後來辭官回家專心做研究,同時管理家族的農莊生意。涅普斯首先嘗試用威廉·赫歇爾最先發現的氯化銀技術來顯影,但效果不佳。接着,他改用瀝青來做實驗。瀝青在白光的照射下會變硬,未硬化的材料可被洗去。涅普斯在一塊金屬闆上塗上瀝青,曝光後形成影像,再經過抛光成為底片,然後塗上墨水就可以印出照片了。1822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圖9)。這張照片是在他家窗戶裡照的,用了8個小時來曝光。照片中的景物隻是一個房頂和一棵樹。此外,金屬闆十分沉重,抛光也需要很多時間,因此成本很高。

涅普斯帶着他的發明到英國皇家學會展示,但沒有得到認可。他回到法國後繼續鑽研。後來,他與另外一位法國人路易·達蓋爾(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1787—1851)合作。達蓋爾是一位藝術家,原以作畫為生,特别擅長于大型背景畫。達蓋爾的方法與涅普斯的方法不同。達蓋爾的銀版照相法是一種直接成像的正片照相法,它将銅片清洗和抛光成為鏡面,然後鍍上一層薄薄的銀,接着用碘加以敏化。曝光後,鍍銀的銅片在加熱了的水銀中顯影。為了固定圖像,還需要浸泡在硫酸鈉溶液中,并用氯化金進行調色。在這個過程中,用水銀顯影是關鍵。達蓋爾進行了無數次失敗的實驗。一天晚上,他把銀闆放在裝滿各種化學品的櫃子裡,第二天早上,一個裝滿水銀的瓶子洩露産生的氣體在銀闆上産生了清晰的圖像——達蓋爾的銀闆照相法因此誕生。

這一技術雖然複雜,但是曝光時間短,成像穩定,很快得到了認可。1839年達蓋爾和涅普斯的兒子把這個技術的專利賣給了法國科學院。法國科學院将它公諸于世,宣告了攝影技術的誕生。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0

圖9,世界上第一張照片

1856年,麥克斯韋爾(參見《如虛如實說 | 揭秘無處不在的電磁波》)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88年,美國人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創立了柯達公司(Kodak)。伊士曼的祖上是乘坐“五月花”号到達美國的第一批英國移民。他的父親開過一家小店,但在伊士曼8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伊士曼有三個兄弟姐妹,其中一個早逝,另一個患上了小兒麻痹症,也未能活到成年。由于家境艱難,他14歲辍學,幾經輾轉在銀行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時他迷上了照相技術。他決心簡化照相的複雜過程。經過3年的實驗,他發明了在紙上塗一層明膠的方法制作底片,既簡單又便宜。後來,他又發明了卷筒底片,還設計了便攜式的照相機。

“柯達”是伊士曼和他的母親“發明”的詞,沒有什麼特别的意義。但它很快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是美好回憶的代名詞(Kodak Moment)。公司特别宣傳“你按下按鈕,其他交給我們(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更領導了美國現代化生活的風格。柯達公司也榮登世界500強。

伊士曼名成功就,不忘兒時的艱辛。他匿名捐贈了超過一億美元的資金給學校、醫院、博物館、音樂廳。今天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是因為他的資助才得以起死回生。他還首創了員工持股制。

1924年,伊士曼成為《時代》的封面人物(圖10)。他終身未婚。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1

圖10,喬治·伊士曼

今天我們使用的數字相機也是柯達公司發明的。

數碼相機的關鍵技術是半導體感光芯片。這個技術源自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參見如虛如實說 | 你知道光是怎麼傳播的嗎?)。1969年,貝爾實驗室的威拉德·博伊爾(Willard Boyle,1924-2011)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Elwood Smith,1930—)發明了電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

這一技術的關鍵是把光子高效率地轉換成電子,并利用順序加載電壓的方式把圖像點(像素)中的電子信号快速傳出(圖11)。因此兩人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圖12)。這一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半授予光纖的發明者高锟(我們将另文介紹)。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2

圖11,CCD的工作原理(動畫)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3

圖12,威拉德·博伊爾(左)和喬治·史密斯(右)

1979年,柯達公司的史蒂文·賽尚(Steven Sasson,1950-)利用CCD芯片成功地制作出第一台數字照相機(圖13)。這個照相機重達3.6千克,用32秒的時間可以錄下一張個像素的黑白照片,照相機上的磁帶可以儲存30張照片。當時柯達公司的管理層認為這個技術沒有多少價值,也就沒有投入更多的資源去繼續開發。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4

圖13,史蒂文·賽尚和他的數字相機

2013年,曾經年銷售額達到80億美元的柯達公司申請破産,重組後才得以幸存。同年,僅僅成立兩年,隻有20多名員工,以在網上存儲數字照片為主營業務的Instagram公司以10億美元的價格被臉書(Facebook)收購。

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會停頓。跟不上就會失敗。

今天,照相機到處可見。我們手中的手機都有好幾個數字相機。這些相機隻有瓜子大小,裡面有一系列鏡頭(以保證照片在不同的焦距下都不會失真),自動聚焦裝置,光線濾波器,以及CCD感光器(圖14)。照相機的精度最高可達2億個像素,每秒鐘可拍攝100幀圖像,動感與色彩令人炫目(圖15)。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5

圖14,智能手機的照相機結構圖

虛物怎麼成像(如虛如實說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嗎)16

圖15,智能手機照片


撰文:杜如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聲明:本文内容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供學習參考

排版&編輯 | 甘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