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電子書的興起,大學生的閱讀習慣随之改變,大學書店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部分高校向民營書店提供減免租金的政策優惠,書店自身也通過多辦講座沙龍、開發文創産品等方式留住客源,改善經營。
鹿鳴:複旦為其免房租,營收分賬
2014年,原本面臨搬遷危機的複旦鹿鳴書店遷往複旦大學南區一處室内面積和院落都達200平方米的新址。複旦大學後勤集團開創性地向這家民營學術書店提供“免收房租、共擔風險”的優惠政策。
複旦大學後勤集團總經理張珣介紹,校方對其舉辦活動提供便捷,“如果一般商業企業做推廣活動,就會很受限制,而鹿鳴書店要舉行讀書活動,或者請學者做講座,都會幫忙張貼海報,同時在審批時也開出‘綠色通道’。而一般商業行動海報都是不讓貼的。”
書店創始人之一顧振濤說,目前來說客流量及營業收入較之老店都提升了不少,由于近年來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長,仍隻能說是勉力維持,目前主要通過舉辦兩周一次的學術講座等吸引顧客。但作為1997年複旦中文系畢業的碩士生,他表示開辦書店19年來從不後悔,他希望能将鹿鳴書店打造成百年老店。
顧振濤稱,1997年,他和另外一名創始人從複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後,在國權路上開辦了一家20平方米的小書店。
複旦大學後勤集團開創性地向鹿鳴書店提供“免收房租、共擔風險”的優惠政策。
2013年9月,鹿鳴書店原來的房東提出不再與之續約,鹿鳴書店也面臨關門之憂。此時複旦後勤集團為鹿鳴書店提供了新場地,且不收取任何租金,而是開創了國内高校書店扶持新模式,即通過和書店在營業收入上按合同比例分賬。“複旦後勤的動機主要是為了留住複旦大學的知名學術書店,如果一家大學,連書店都沒有的話,是非常缺失的,因此他們并不以掙錢為目的,收的分成也是不高的。”顧振濤說。
“并不是說我現在換了一個新的地方,有了複旦大學的扶持,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個時候能夠把一些專業化的圖書主題、話題做好、深入進去,書店才會有它的生命力,有其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就需要考驗你的耐心、學識和毅力。”
另外,鹿鳴書店也一直堅持以高頻率的講座吸引師生。“兩個星期就會舉辦一次講座,前一陣子我們連續舉辦了印度與印度學系列的講座,很有特色,主講者是有潛力的青年學者。”顧振濤說。
曦潮:交大僅存的一家,要構建未來書店
2014年4月8日,曦潮書店入住上海交通大學華聯生活中心,這也是上海交大碩果僅存的一家書店。
故事緣于2013年冬天交大飲水思源BBS上的一篇網帖,“沒有書店的大學”中說交大闵行校區的最後一家實體書店學人書店即将關張。交大畢業生吳曉璟把帖子用微信發給趙憶嘉時,她正在北京的地鐵上。此時的趙憶嘉,交大化學專業本科、北大法律研究生畢業,做過兩年國家知識産權局公務員,轉行做起專利律師。對于專利律師這個朝陽行業來說,她的生活滿是希望。
可看完帖子的當晚,她買下第二天飛上海的機票,回母校挽救書店。“我的大學時光很大一部分是在學人書店度過的。在記憶中這是一家人文書店,沒想到回來一看店裡全是教輔書。老闆說,他們有套先進的進書系統,以銷售額為依據,什麼書賣得好便進什麼書。我當時有個強烈的感覺,書店是被‘異化’害死的。”她返回北京,直接向律所的合夥人辭職。
曦潮書店成立初期,每月虧損兩三萬元。
随着在高中當化學教師的大學同窗吳曉璟辭職加入、一交大校友回國,三人初創團隊俨然成“中國合夥人”。
成立初期,每月虧損兩三萬元,上海交大最後一家實體書店如何生存?對此,趙憶嘉自有辦法:進行“O2O”線上文化分享互動、線下文化沙龍和書籍服務結合的嘗試;以“邊界”讀書會為代表的一系列帶狀讀書交流活動的舉辦;和交大TED、思源公益等社團的合作;文化周邊産品鍊“曦潮記”的初具規模……
目前,該團隊成立了“曦潮*萬物”品牌,并緻力于用“書籍”、“産品”、“技術”和“知識産權”四個闆塊去構建“未來書店”的樣子,其願景是構建“未來的大學書店”,目的是做“沒有圍牆的大學”。
“在我們的理解,書店的核心功能是亘古不變的——解決人之為人的精神需求。同時,随着科技的發展,社會形态的變遷,需要有随之進化的解決手段。我們試圖探讨:在現在的這個時代,應該用怎樣的手段去解決人類的這個亘古不變的需求?是為‘未來的書店’。曦潮*萬物團隊的成員們走到一起,都是抱着這樣的願望。”趙憶嘉說。
她表示,今年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曦潮還“承包”了交大校慶所有的創意文化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