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蜀道難道阻且長

蜀道難道阻且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23:44:52

古蜀道,從廣義上說,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在陝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後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裡秦川,全長約1000餘公裡。從狹義上說,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廣元七盤關,全長約450公裡。

蜀道是一個内涵極其豐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峽溯江而上的水道,由雲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肅入蜀的陰平道和自漢中入蜀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範圍内的道路,這是廣義上的蜀道。而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則是指狹義的概念,即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駱道(堂光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等。

蜀道的開鑿始于公元前3世紀秦惠文王伐蜀。關于此,還有一個“金牛開道”的有趣傳說。據《太平禦覽》卷八百八十八《蜀王本紀》記載,秦惠王時,蜀王不向秦國投降,由于秦蜀之間沒有道路連通,秦王也拿蜀王沒辦法。有一次,蜀王跟幾萬人一起到褒谷狩獵,正巧遇到了秦惠王。秦惠王送給蜀王許多金子,蜀王回贈給秦惠王禮物,結果等秦王把禮物拿到手裡,禮物卻全變成了泥土。秦王大怒,但他的大臣們卻向他賀喜道:“泥土象征着土地,這說明秦國将要得到蜀國了啊。”秦惠王覺得有道理,但又怕這次分開後再也見不到蜀王了,于是命人雕刻了五頭石牛,把金子放在牛屁股後面。蜀王看到了,還以為這些牛排出的糞便就是金子,于是派了上千名士兵跟着五名壯士拖着這些石牛回國,這樣便開出了一條從秦國通向蜀國的道路。這便是最初的蜀道。

蜀道文化的始初耐人尋味。我國最早的地方史志《華陽國志·蜀志》記載着“蜀王貪财色亡國”、“五丁力士”、“金牛大道”的經典故事,至今仍在川北、陝南地區群衆中廣為流傳。

蜀道之所以名聞天下,全賴兩個人的功勞,其一是“武聖”諸葛亮,他在皇皇蜀漢三國的那個風雲激蕩的大時代裡,在千裡蜀道上設關踞險,飛棧連營,運籌帷幄,進擊中原,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熱血傳奇,因此,号稱“千古蜀道第一人”;其二則是“詩仙”李白,因為一提到蜀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這樣的詩句:“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蜀道修成後,給西北和西南人民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西北給西南運去煤炭、石油、皮毛;西南給西北運來豬肉、大米、水果。過去四川柑橘運不出去白白爛掉;今天老陝們卻能吃到當年隻有楊貴妃才能吃到的荔枝。過去四川人談新疆如天方夜譚;今天卻能去遊覽天山。

蜀道之險,險不過劍門;蜀道之難,難不過千裡棧道。李白吟歎行路之難,可曾思考先秦辟蜀道、秦時興馳道、蜀漢擴蜀道的真正的“五丁力士”——難以計數的一代又一代石匠勞工之苦之難?

劍門關最險的一段山間小道是就地鑿石砌成的,緊依絕壁,從遠處望來,行走在上面的人仿佛是爬行在牆上的螞蟻。山路多呈“幾”字形,窄處僅七八厘米,縱然有壁虎的本領,也要膽大心細。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居于大劍山中斷處,周圍斷崖峭壁,直插雲霄,像是擎天利劍,又有兩旁斷壁相對,形成“門”狀,故稱“劍門”。劍門是進入蜀地的必經要塞,被稱為“蜀北之屏障,兩川之咽喉”。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此地,看到這裡群峰奇偉、地勢險要,便決定在此設立關卡。他令士兵們開鑿山岩,在峭壁上修建棧道,并以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為門,修築了關卡,派兵把守。此後,諸葛亮六出祁山,率師北伐,都曾在此屯糧、練兵。蜀國還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設立了劍閣縣,隸屬于劍門關,加強對劍閣的防守。

棧道遺迹,就是蜀道上特有的奇觀。棧道也叫閣道、棧閣,始于春秋,盛于漢唐。即在懸崖陡壁上鑿孔,孔中插入石梁,梁下以木柱支撐,梁上鋪木闆以通車馬行人。棧道上“五裡一閣,十裡一亭,三十裡一驿”。往往在險山急流間綿延數百裡,既利交通,也頗壯觀。

兇險的道路,雄偉的關隘,讓人覺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蜀道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是保存至今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比古羅馬大道的曆史更為悠久。有專家指出:古蜀道不僅是中國唯一,也是世界唯一。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1

10、我看到大西南曲折險惡的道道雄關、千古蜀道鐵血斑駁、無數的浪漫與悲劇的祭奠,然而追随者百煉成鋼的心性足于達到信仰的正道。蛾眉清秀,棧道危聳,真理和青春絕美的劇本在自然界和曆史之間被時代所臨摹,膜拜。心的絕路曲折回腸,青天彌高,而心比天高,橫絕蛾眉,直上青天!理想之路已經随曆史的煙塵和民間的覺醒一道鋪開。

危乎高哉!我知道這是一條發自心靈的曆史和民間的理想之路。這就是尋找和祭奠靈魂的開山之路,俗人望塵莫及!這就是尋找曆史和直達民衆的信仰之路,這是真理的雄關,青春的終極。蜀道千古,川隘苦遠,仁者的浪漫、中正、精誠、英雄的血勇和骨氣已經滲透了大西南古老堅忍不會磨滅的真性和山石草木的精魂。中國人的理想之路,當是這樣絕雲天,橫滄海磨難肉體和精神的民衆之路。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噫籲唏,噫籲唏!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2

11、長江三峽以其雄、險、奇、秀聞名于世。來過三峽,看過峽景的人們,在折服于大自然天地造就鬼斧神工之時,定然也會為這“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峭壁絕境歎為觀止,“使人聽此凋朱顔”。古往今來,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噫籲唏之聲,悠遠綿長,驚心動魄。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3

12、我謂詩人曰:“雖還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早不見: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君不見,青藏高原,天闊雲低,列車飛馳,筆走龍蛇,揮灑百年畫卷?

君不見,西北戈壁,井架林立,石油飄香,秀色千裡,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

李白驚詫:“五花馬,千金裘,換不來這銷盡千古之愁的好美酒。”

杜甫欣然:“古來悲愁如雲煙,喜看神州廣廈萬千重,天下寒士怎能不歡顔?”

東坡直問稼軒:“怎得如此陶醉,不尋來時歸路?地複天翻,真是換了人間。”

鬥轉星移,迢迢銀漢,我送詩人離去,執手相看淚眼,不知何時還?

我盼詩人歸來,看豔陽高照,錦繡河山;恰逢明時,再揮巨椽之筆,重寫鴻篇。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4

13、文化名人李白,和政治家諸葛亮對“蜀道”,的态度截然不同。不同,完全是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同,出發點不同。

在李白的眼裡,蜀道是“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因為,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的詩人,誇張是他慣用的藝術手法,看到“蜀道”自然會發出這樣的感歎。

蜀道之難,如果真的難于上青天,諸葛亮能六出祁山,多次伐魏嗎?在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裡,我們怎麼看不到一個“難”字!這是因為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下定決心“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所以我們在他的出師表裡,看到的隻是“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5

14、向來認為,造物主最絕妙的創造有兩個:山、水。山示人以沉穩莊重,水予人以溫柔妩媚,像陽與陰、靜與動、男與女,如此巧妙地對立統一、相輔相成。可是,谪仙人卻分明生發如此浩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啊,那一片巴山蜀水被多少人視為畏途,避之如恐不及。人處高山大川之中,渺小如山麓一株小草、長河一抹浪花,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6

?

???15、??許多時候,心甘情願地做一個書卷女子,用夢幻編織精巧的文字,抒一種自然的景緻,如春天花的芬芳,夏天葉的綠蔭,秋天果實的金黃,冬天雪的飛舞;也如洋槐吐出的花蕊,也似山間流淌的清泉,也是傍晚歸途的烏鴉,也似小院袅袅的炊煙。

一阕宋詞,一首唐詩,一曲散曲。寒風中,繁華蝶舞。月色暗,似水愁濃。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就這樣遊離在曆史和現實之間,曆史瞬逝,彈指千年,而吾生短暫,若白駒過隙。好多人都在苦苦的尋覓,苦苦的探求,然而,難得會有人如唐人李白的潇灑,李白的放蕩不羁,李白領悟到“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所以,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作别長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李白也領悟到“舉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領悟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其實,這哪裡是寫蜀道之難,這是嘗遍世态炎涼之後對人生之路的獨到感悟。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7

16、詩情畫意最終要被生活鐵一般的事實擊敗,是潮流也是一股洪流,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對浪漫的幻想也僅僅停留于獨自一人的時候小心翼翼地的垂涎。但一定有這樣一些“傻瓜”,他們在“東籬下”看到了悠然自得的“南山”,于是便也油然而生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

可惜,“共剪西窗燭”依然是一句空話。因為你愛的人在那邊,可你的人卻在這邊,中間是一座看似懶散卻戒備森嚴的“南山”。無怪乎古人雲:“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8

17、李白詩雲:“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不是走出來的,而是一點一點修出來、鑿出來的。需要大量人工前赴後繼、锲而不舍,用血和汗乃至生命來換取的。這種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為了目标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蜀道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傳承發揚。

蜀道難道阻且長(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9

18、人類的進步、事業的成功、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路”,從古至今,“路”是一個詩人歌詠的永恒主題,既有李白“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哀歎,也有“山窮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悅。用腳走出成功之路的典型數不勝數:西域的路上、浩瀚沙漠裡、走着張骞;崇山峻嶺、敵人圍追堵截中、走着我們的英雄紅軍;茫茫南極、走着我們的科考隊。在人生的路上,蘇格拉底為真理而被判刑,哥白尼為科學的進步而視死如歸,布魯諾為理想赴湯蹈火,魯迅為民主進步而“橫眉冷對千夫指”。就連今年高考的作文也是《人與路》,意在讓莘莘學子們堅信腳下踩着的是自己的路,在未來,他們得到的卻是燦爛的五彩世界。每個人腳下都有一條路,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路,就需要一種不平凡的勇氣和執著。我真實的感覺到,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别人給的,而是自己走出的結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