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電是龍,沒電成蟲”,這是很多人對插混的印象。
就如比亞迪第一代唐DM,發動機在電動機的加持下,百公裡加速隻要4.9秒,近2.5噸重的龐然大物,加速性能堪比跑車。
(唐DM 虧電油耗,圖源網絡,侵删)
可一旦沒電就成了油老虎,本身插混多了三電系統導緻車輛更重,而發動機不僅要驅動車輛,還要給電池充電,重負之下虧電油耗高便不足為奇。
但這都是老黃曆,到了2022年,國産插混技術已取得長足進步,比亞迪、長城、長安、奇瑞、吉利等廠家相繼發布了最新的插混産品,虧電油耗比純油版車型還低!
那麼問題來了,國産插混到底哪家更強?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混動的本質。有人可能會說,這太簡單了,混動就是“發動機 電動機”,兩者動力合在一起就是“混動”。
沒錯,混動說簡單很簡單,但說複雜也複雜,因其衍生開來的工作模式有許多:“發動機為主 電動機為輔”、“電動機為主 發動機為輔”又或“發動機和電動機一齊發力”等等。
(圖源網絡,侵删)
不同的技術思路,結果也不一樣,可以追求性能,也能節能省油。
比亞迪第一代唐DM走的就是性能路線:發動機是主力,電動機為輔助,有電的時候一齊發力,所以加速性能直追超跑。
而省油路線怎麼樣呢?以電動機為主,發動機為輔;發動機的作用是帶動發電機發電,再由發電機帶動電動機驅動車輛,這樣的好處便是發動機一直能高效工作,從而達到省油的目的,這也是增程式混動的原理。
這時再給大家分析各家插混技術特點就比較容易理解。實際上,從他們采用的變速箱結構便能探知一二:
先說長安藍鲸iDD,其變速箱結構為何在不同平台的表述會有差異?這是因為iDD的插混架構還是基于傳統燃油動力系統打造,所以仍有傳統的變速箱。
有點像比亞迪第一代唐DM,但長安進行了優化:變速箱内整合了個電機,并在雙離合的基礎上再加一個離合,叫做“6擋三離合電驅變速箱”。
相當于打了個補丁,以實現純電驅動、發動機直驅及共同驅動。
這種架構說到底是一種追求性能的并聯結構,具有動力強的優勢,但先天劣勢仍然無法避免。比如說:動力輸出還是依靠發動機主導,這就意味着無法長期保持理想工況,實際虧電油耗或許很難達到廠家宣稱的5L/100km。
(長城檸檬DHT架構)
再來分析長城、奇瑞和吉利的插混,他們都使用了混動專用變速箱(DHT),為了方便理解,可以把DHT想象成以“電機為主 簡化版傳統變速箱”的一套變速系統。
DHT架構是混聯結構,混聯什麼意思呢?就是各種模式都能兼顧,要省油能省油,要性能有性能。
當然,不管什麼模式,都得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性能強了不省油,省油了性能就不夠強,具體能到什麼程度,就看各廠家調校了。
(長城檸檬DHT工作模式)
如長城檸檬插混,其核心是1個驅動電機 1個發電機 1個發動機,能實現純電、串聯、發動機直驅、并聯等工作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虧電行駛,也能保持相對較低的油耗。有媒體測試,WEY瑪奇朵虧電油耗能達到5.1L/100km。
相比于檸檬使用2擋變速器,吉利的雷神使用了3擋。這也意味着雷神會有更多的工作模式。
而奇瑞的鲲鵬,比雷神還多出一個發電機,再加上其也搭載了三擋變速器,所以是目前國産插混中,結構最複雜的插混系統。
(圖源網絡,侵删)
工作模式越多,能匹配更多環境,使發動機更能處于理想工況。但同時也會增加結構複雜性,提升成本的同時,也加大了匹配難度。
最後來說比亞迪DM-i,和檸檬DHT有點類似,但結構上更簡單,其采用一個高達16000轉的驅動電機來應對大部分工況,而不像檸檬用更多擋位讓發動機來幫忙。
其工作邏輯是走省油路線,以大容量電池供能為主,發動機大部分時間都充當增程器,為電機供電,隻有高速巡航的時候才會直驅。
所以理論上來說,性能就不如其他采用DHT系統的車型出色。對此,比亞迪也有DM-p以滿足性能玩家的需求。
總結一下,各家最新的插混技術,都能在虧電狀态下跑出較低的油耗。尤其是比亞迪的DM-i,長城的檸檬DHT、奇瑞的鲲鵬DHT以及吉利的雷神,哪怕當做純油來開也沒問題。
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還需要考慮更多,比如可靠性怎麼樣?
一般來說,在同等的條件下,越是簡單的東西,成本更低、也更可靠;越是複雜,成本提高的同時,可靠性也在降低。
(車質網關于宋PLUS新能源的投訴)
當然也不絕對,畢竟上述品牌的插混技術都是近兩年發布,有些車還剛上市,即便是比亞迪,其産品投入市場也就一年多的時間,故還需更多時間的驗證。
另外,相比純油,插混的價格會更高,後期保養費用也普遍更貴,這些問題,大家也得好好算筆帳。
那麼,在油價飛漲的當下,您會考慮插混嗎?我們評論區見!
作者:劍劍,專注汽車報道多年,杭州市2018年度“最美消費維權人物”,2020年度浙江省消保委新聞專業委員會成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