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一下同、洞、東、凍、棟這幾個字:
同、洞、東、凍、棟這幾個字,現代讀音除“同”字外,其它幾個讀音均為dong。而“同”也和它們有相同的韻母ong。
同和洞區别就是同無水,洞有水,由此我們可知,在石器時代,古人們為躲避野獸的傷害,選擇住在自然形成的山洞,進入山洞後,無論是扔個小石子或者踢到石頭,都容易發出“dong~dong~”的回音,于是把“同”形容為:dong,而山洞一開始并不是洞門口或者洞裡就有水,所以“同”可能是“洞”的原始字,後來,古人們發現有離水源近的“同”更适合居住,與是在“同”字旁邊加了個“氵”,讀音并沒有變化,意為:有水的“同”。
遠古時期的穴居人類
時過境遷,人類繁衍生息,因為沒有計劃生育,導緻人口越來越多,山洞已經無法容納所有人居住,于是人類發展到了巢居時代。
巢居,就是在樹上搭個居住的場所,于是出現了一個新的字:東(後簡化為東),這個字是象形字,如下圖:
巢居時代人類在樹上建造房屋及東字的甲骨文
可以明顯的看到,把房子建在樹上的狀态,上圖右是甲骨文的“東”字,既然都是住的地方,原來叫啥就還叫啥呗,于是,這個新字,也有了和原來一樣的讀音:dong。隻是寫法不同,意思都是人類居住的地方。
我們再看看“冫”兩點水,這個偏旁是什麼含義:古同“冰”,用作部首。俗稱“兩點水”。也就是說,凍字其實就是住房門口有冰。大早上起來,一開門或者透過窗口就看到冰了,于是就會說:冰上“東”了!于是又造一個新字:凍(後簡化為凍),意為:水結冰到房子上了。可能有朋友會問:那為什麼不說冰結在路邊呢?應該理解為,沒出門就得知道上凍了,就得加衣服,走到大路上才發現上凍了,那凍死活該了!
說完凍,我們再看看大部分部首為“冫”的字:冬、寒、冰、冱、凍、冷、冹、冽、竦、凋、涼、淩、凄、凇、凅、凊、涼、凐、凔、凓、凕、凗、凘、凜、凙、凚、凝,這些字都有一個共同的含義,就是寒冷,要麼和冰有關,要麼和雪有關,但是有一個字卻例外:冶,它的含義不但不是寒冷,反而是高溫熔煉金屬的意思,讀音也與“熱”接近,我們很多方言,熱和冶讀音是差不多的。這是為什麼呢?稍等再來解釋。
人類繼續發展,到了文明時期,不再住山洞也不再住樹上,直接在地上建起了房子,并且那時候建房子用的材料主要是以木頭和土,所以“洞”和“東”都不再适合形容這時候的房子,新的字出現:棟(後簡化為棟),一直延用到現在,房子的量詞還是“棟”。
并且,“同”字,目前我們還有在用到它的本意:胡同,形容的是兩邊都有牆的小路,上面再加個蓋子就成了dong了。胡同的“同”和洞的音調是統一的。
“冶”,是形容熔煉金屬。但是那時候,能做這種工作的人,簡直是萬裡挑一,不可能普通人就能親眼見到金屬化成液态的情況,于是,熔煉技術人員給沒見過的人描述時,舉例說:就像冰化成水一樣,把金屬加熱化成液态的過程,稱為:冶。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東”字,還有一個含義是方向,它是什麼時候有這個含義的呢?
相傳遠古時期,也是和現代人類一樣,有很多個國家,隻不過那時候,人類都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A部落以“東”為居住的含義,而B部落呢,他們是以“東”為太陽升起的方向,我們不防回頭看一下甲骨文的寫法:木 日,形容太陽升起到樹梢的方向。可是,A部落後來把B部落給吞并了,吞并以後,兩個部落的子民就因為這個字的含義吵吵起來:A部落的人說:這個字是住的地方!B部落的人說:這個字是太陽升起的方向。于是首領便把這兩個含義都加到“東”字,讓它一個字有兩個含義,出現了多義字。
“洞”字現代也在使用,并且也是用來形容房子,大家知道什麼時候用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