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應聘學曆“查三代”,非名校畢業生受歧視】
現代社會,學曆很重要。它标志着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同時也暗示着一個人的能力高低——盡管有許多人學曆和能力并不對等(哈哈)。
正因如此,單位招聘時都先看學曆。一般來說,學曆越高越好找工作。
但這隻是一般情況,“二般”情況就不同了。
現實社會中,一些好單位招聘時不僅看你的最後學曆,還要學曆“查三代”,看你的“第一學曆”——就是你高中畢業高考時第一次考上的大學、取得的學曆。
曾有媒體報道,一位博士,雖然畢業于清華大學,但找工作卻并不順利,經曆了六七個月、若幹次的筆試面試,結果仍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更有多次,一投簡曆就直接被拒,原因是他的“第一學曆”也就是本科學曆“太低”——隻是河南的一所普通大學,不是985,也不是211啊。
現實中,某些單位“第一學曆情結”根深蒂固,招聘時學曆要“查三代”,“第一學曆”隻要不是985、211名校,縱然你是清北博士也是枉然。在這些單位領導眼裡,最後學曆的含金量仿佛不足以證明你的優秀,你的“出身”——“第一學曆”才是決定你是否被聘用的砝碼。
【最低學曆是小學,最高學曆是博士,博士後不是學曆】
當下,我國學曆教育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小學和初中屬于初等教育,高中(中專)屬于中等教育,大學專科以上屬于高等教育。
除學曆外還有學位,它是指高校學生完成院校相應的學位培養計劃,成績合格,被授予的一種标志學術水平的榮譽稱号。
當下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種學位,分别對應着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但在這裡,各位朋友當明白,學位不是學曆,學曆也不是學位。學曆的内涵是學生在校學習“經曆”,學位的内涵則是代表着學生的學術水平。
一般情況下,一名本科畢業生經過學位考試(核)可獲得學士學位。同樣,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經過考核和論文答辯,可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這也就是說,單從學術上來說,學位高于學曆。或者說,學位是同等學曆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在社會實際的應用中也是這樣,學位高于學曆。
既然學曆和學位是兩碼事,那麼在現實中,有學曆而無學位就是很正常的事,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生可能就隻學本科學曆而沒有學士學位;
同樣,有學位沒有學曆也不意外。比如,在過去,我國許多在職研究生就隻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證,卻沒有研究生學曆畢業證書,因為他們沒有經曆過入學、在校學習、畢業考核這些“學習經曆“。但從2017年開始,像成人專科本科的學曆教育一樣,國家将在職研究生納入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體系中,入學考試、在校學習、畢業考核、論文答辯等都和全日制研究生标準完全一樣,這樣,學業修滿,也頒發研究生學曆畢業證和學位證書。
有朋友說,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學曆(學位),還有博士後啊,博士後是最高學曆吧?答案是否定的。現階段,博士後不是學曆。
博士後是指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學科研究者,也就是博士後是指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的人員。換言之,博士後的實質是一種工作經曆,不過這個工作是專門從事某方面的學術研究。
在我國,要做博士後的前提是必須取得博士學位,這也是博士後的字面意思啊(哈哈)。博士後時間一般為兩年。
為什麼要設博士後?它的現實基礎是為一些博士畢業後要從事科學研究的一種過渡性安排,也就是為正式、深入開展某些重大學術研究做前期準備,所以沒有相應的畢業考核标準,也因此,它不是一種學曆,更沒有學位。
【“第一學曆”是怎麼回事?這個概念是怎麼形成的?】
當下,人們對“第一學曆”的界定有兩個标準:一是高中畢業後高考時所上大學的學曆;二是接受高等教育後上班時的學曆。
第一種标準就是目前一些所謂的好單位、外企、名企等招聘時所持的标準。但第二種标準更為流行,更為大多數單位、企業、社會和個人所認同。
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分兩大類,全日制和成人。全日制是全天候在校學習,學習是正事;成人高等教育是在職業餘學習,工作是正事,學習是兼職。
盡管國家對兩種高等教育學習要求和畢業标準完全相同,但在一般人眼裡,“專職”的學習效果總比“業餘”的好,總覺得全日制學曆(學位)的含金量會比成人學曆(學位)高,由此認為,工作前取得全日制高等學曆是第一學曆,工作後再取得的成人學曆就為第二(三)學曆了。
所以,一些高考時上專科(高職)的同學,如果畢業後就工作,“第一學曆”就是專科,此後哪怕讀了博士,在人們眼裡,”第一學“曆仍是專科;而如果專科畢業即升本——全日制本科,這中間就沒有工作,本科也是全日制學習,那麼本科畢業時參加工作,第一學曆就是本科;如果全日制本科畢業後繼續讀研、讀博,畢業時”第一學曆“就是碩士(或博士)了。
但是,如果專科畢業後升全日制本科沒有成功,即便沒有工作,後來讀了成人本科、考上了碩士(博士),一般情況下,也認為你的“第一學曆”是專科,因為,你的“全日制”學習不連續了。更何況,你雖然沒有工作,雖然實際上是“全日制”學習,但你就讀學校的性質卻是“成人高等教育”,你的畢業證也明明白白地标注着“成人”二字,你不承認也沒有用啊!
因此,在這裡提醒那些高考成績不理想或是正在專科(高職)學習的同學,你若隻是為取得一個本科學曆,可以上成人本科或者自學考試成人班,如果你不想你的“第一學曆”定格在“專科”上,就當努力學習,通過“專升本”來"提格"你的“第一學曆”!
不過,“第一學曆”隻是一種民間說法,國家沒有此種說法。
教育部對此問題做過多次解答,最近一次是今年的9月29日。
教育部明确答複,“學曆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曆’這個概念。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所說‘學曆’通常指的是個人獲得的最高或最後的學曆。”
此前的2014年8月,教育部也曾明确答複:“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所說‘學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後的學曆,沒有使用‘第一學曆’概念。如果一定要強調‘第一學曆’,小學、中學也是學曆。”
教育部這個答複是言簡意赅,簡單明了。是的,一個人的學曆,如果非要強調“第一學曆”,就應該是小學,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事。隻是現在,我國初等教育普及了,我們覺得小學、初中都不算學曆了。
由此可見,“第一學曆”不過是一個僞命題,或者說是世俗人的一種偏見。
【打鐵先要自身硬,非名校畢業生要走出“第一學曆”之困,國家政策是拐杖,自立自強是根本】
當然,國家規定歸規定,現實偏見歸偏見。現實中,不少人心中“第一學曆情結”還是難以割舍的。
因此,對于高中生同學來說,“少壯不努力”,未來找工作就會為“第一學曆”所困,所以,當隻争朝夕,不負韶華,向985、211努力;
對于現在正在大學學習的天之驕子們來說,無論是專科、本科,都應知“第一學曆”真金貴,要不待揚鞭自奮蹄,學曆越高,工作越好找,越找好工作;
對于那些拿着碩博學位(曆)畢業證,卻因“第一學曆”非是名校出身的同學來說,不要隻怨用人單位斜眼看人,要自我内省,“腹中詩書”有多少?是否多到“氣自華”的境界?如果你學富五車,有真才實學,那就好女不愁嫁,自有人“三顧茅廬”。
比如像博士張霁,雖然本科就讀的是武昌理工學院,雖然碩士讀的是武漢郵電科學研究所,雖然博士讀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但卻被華為以年薪201萬聘入“天才少年” ……
所以,平湖一柱認為,對于真正的有識之士,“天下誰人不識君”,從不懼自己第一學曆“低軟”,從不愁工作難尋……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更應當英雄莫問出處,“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