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增資獲批不過兩個月,中路财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路保險”)便啟動了二輪增資。2021年12月31日,中路保險召開發布會,宣布将面向全球征集戰略投資者,這距離中路保險首輪增資獲批僅過去了兩個月。第二次增資擴股,中路保險計劃募集資本規模15億元左右,并将目光投向了全球。
身為地方性中小險企,中路保險為何将目光投向全球?成立六年尚未實現全年盈利,中路保險會如願找到“金主”嗎?
償付能力持續下滑,增資引戰投動作不斷
2021年最後一個工作日,中路保險高調官宣面向全球引戰投。2021年12月31日,中路保險召開發布會,宣布面向全球征集戰略合作夥伴,采用公開招募的方式邀請戰略投資者,計劃募集資本規模15億元左右。
對于合作對象,中路保險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具有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豐富保險業務資源,願意長期持有股份,能與中路保險形成戰略協同、業務協同或科技協同等。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是中路保險自2015年成立以來第二次增資擴股計劃,距離第一次增資獲批剛過去兩個月。2021年11月5日,青島銀保監局正式批複中路保險變更注冊資本,中路保險增資5.38億元,新增青島地鐵金控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産經營公司2家股東。
為何半年内增資擴股動作頻頻?中路保險回複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根據公司新一輪(2021-2023)戰略發展規劃,公司計劃增資至30億元。首輪增資僅5億元左右,主要面向青島市範圍内的國有企業,着眼解決償付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但與規劃目标相差較遠。因此,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按照“兩步走”的計劃,公司在完成首輪增資後随即開始啟動第二輪增資。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研究員張俊岩分析認為,2013年5月,原保監會頒布《保險公司業務範圍分級管理辦法》,将保險公司業務範圍分為基礎類業務和擴展類業務兩級,并針對申請經營不同業務提出了注冊資本、淨資産、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标的要求。增資将有助于中小保險公司滿足監管要求增加業務經營資質。
除了資本實力,提升償付能力或也是中路保險增資的原因。近些年,中路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整體下滑明顯,已經從2016年三季度末的2036.24%降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145.51%。2021年前三個季度,中路保險的綜合、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徘徊于166%-145%,遠低于财産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85.6%的行業平均水平。
目前市場上公開增資的财産險公司不隻有中路保險,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在産權交易所挂牌轉讓股權和公布引戰投計劃的财險公司有永誠财險、國任财險、英大泰和财險、安心财險等。
與多家全國性财險公司“同台競技”,中路保險優勢在何處?又有哪些不足?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中路保險第一大股東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從事國有資産運營管理,對金融市場和保險行業熟悉,有更深的認識,能夠根據金融保險業的内在規律對待中路保險的發展;缺點是中路保險的股東中沒有“巨無霸型”從事實業的國有公司,給中路保險帶來的業務有限,中路保險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身力量參與市場競争。
成立五年尚未盈利,預計2022年起持續盈利
官網信息顯示,中路保險于2015年3月獲批開業,注冊資本金14.4億元,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青島市的全國法人保險機構。
作為财險行列“後浪”,中路保險尚未實現全年盈利。2015-2020年,該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态,2015-2019年,虧損額度從0.36億元擴大到了2.50億元,到2020年虧損額度才縮減至0.62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中路保險的淨利潤分别為16.15萬元、154.61萬元、-1476.96萬元。
保險公司在成立初期不盈利屬于正常現象,在壽險行業,素有“七平八盈”的說法,即新成立的壽險公司一般到第八年才能盈利階段。業内人士告訴記者,财産險公司盈利周期短于壽險公司,多數财産險公司成立4-5年能進入盈利期。有媒體數據顯示,78家财險公司中,有40家在成立4年内便實現了盈利。照此來看,中路保險已稍顯落後。
對于盈利問題,中路保險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解釋稱,一方面,從行業周期來看,一般财險公司盈利周期在5-7年。另一方面,近年來行業政策不斷變動,賠付标準快速攀升,壓縮了财險公司的利潤空間。同時,由于财險行業集中度較高,“馬太效應”不斷加劇,大部分能夠帶來承保利潤的優質業務被大中型公司瓜分,大多數經營主體呈現承保端持續虧損的态勢。
中路保險表示,2021年公司首次實現年度盈利,預計全年淨利潤300餘萬元,根據新一輪(2021-2023)戰略發展規劃,公司計劃2022年起進入持續盈利期。
多次強調“五五戰略”,魚和熊掌可兼得?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官宣引戰投時,中路保險再次強調了堅持車險、非車險均衡發展的“五五戰略”。
中路保險的“五五戰略”與其他财險公司的發展規劃存在出入。這是因為自2020年9月車險綜合改革實施以來,險企車險業務普遍承壓,市場上多數财險公司将“船頭”轉向了非車險業務。張俊岩指出,車險綜合改革後一定時期内可能出現盈利能力下降、中小财險公司經營困難的情況,客觀上也要求保險公司加大非車險業務。
張俊岩提示稱,财險公司在布局非車險業務過程中要避免盲目創新,對出險率等經驗數據積累少、尚未建立專業化經營管理流程的業務要保持慎重。
在行業普遍将重心傾斜到非車險業務的大環境下,中路保險為何堅持“五五戰略”?中路保險回複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車險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市場綜合因素導緻車險盈利能力的逐步弱化,尤其是綜改後承保端更是出現行業性虧損,主體加快轉型,小型險企承保盈利壓力進一步增大。受車險阈值監管限制,産險主體隻能借助非車險業務實現更多的規模增量。另一方面,多元化财險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非車險已成為了拉動業務發展的主力。
“基于對自身定位以及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科學研判,公司自成立之初便提出車險和非車險‘五五開’的經營理念。”中路保險強調道。
這種“魚與熊掌都想要”的“五五戰略”可行性如何?李文中分析認為,中路保險自去年虧損明顯收窄,說明中路保險的五五戰略基本可行。
“這種五五方案是一個比較折中的考慮,希望保持近五成的車險業務來保障規模和流動性的需要;希望持有另外五成其他财險業務能夠為其帶來更多盈利。顯然,中路保險不再滿意這種較平穩的運營方式,希望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實現改變。”李文中補充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