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之後,象征着中國封建時代的終結,君主專制的大一統時代從此正式拉開序幕。由此開始,華夏大地上擁有最高權力的君王被稱為皇帝,“朕”也變成了皇帝專屬的自稱。嬴政是君主專制時代的開創者,是華夏大地上的第一位皇帝,所以後世稱之為“始皇帝”。
秦始皇
君臨天下的始皇帝嬴政,在功成名就穩坐江山之後,也開啟了很多宏偉的工程,這其一就是阿房宮的建設。
阿房宮,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與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唐代大詩人杜牧就曾寫下過名篇《阿房宮賦》,假托阿房宮的興衰來感歎秦朝的興亡,而阿房宮也的确就像是秦帝國一樣,在鼎盛時期走向了毀滅。時至今日,隻剩下前殿還有昔日輝煌景象的阿房宮,也算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了。然而即便如此,在1991年的時候,阿房宮遺址被聯合國确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于世界奇迹。
唐·王維《阿房宮卷》局部圖
隔離天日,雄偉的阿房宮
在杜牧的筆下,阿房宮是一座極其宏偉的宮殿。“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這是他對阿房宮絢爛的想象。雖說文學家們多多少少都喜歡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來形容,可就現留存的阿房宮遺址來看,阿房宮也配得上“隔離天日”這一稱号。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秦朝那個生産力還并不發達的時代,自然是需要耗費長久的時間和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了。直到秦始皇逝世,阿房宮也隻是完成了前殿和大部分的基礎建設。而且因為皇帝的駕崩,骊山的秦始皇陵也得加快工程速度,所以,許多原本負責修建阿房宮的人也都被轉移過去了。
本就浩大的工程,被這麼一耽誤後便是更加的漫長了。接着,秦帝國在始皇帝之後便不複當年之勢,逐漸地衰落了下來。待到秦二世末期,秦帝國已經完全負擔不起阿房宮的工程了,最終就像杜牧文章中所說的那樣“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阿房宮複原圖
那麼,秦始皇不惜動用全國上下的力量興建阿房宮的原因是什麼呢?仔細想想,秦始皇13歲繼承王位,21歲開始親政,終于在38歲那年一統六國,掌握天下。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追名逐利,所以他想要為自己的王朝修建一個象征文化、權利的中心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當時的秦朝,還有許多宏大的工程,過度地消耗勞動力也間接地導緻了秦朝的滅亡,阿房宮也成為了一個“爛尾樓”。如今我們可以看見的,位于陝西省西安市的阿房宮遺址,雖說共計54.4萬平方米,可隻有前殿是有建築的,其餘的地方都是荒蕪一片,隻剩下基建。
“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骊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嫔媵嫱,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辇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辘辘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态極妍,缦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铛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逦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引:唐 杜牧《阿房宮賦》】
杜牧
最著名的“爛尾樓”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有對阿房宮的記載,書中言表:
“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為阙,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由此可見,阿房宮前殿的面積約11萬平方米,其餘的部分都是台基,結構很類似于故宮的太和殿,這麼一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似乎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而在考古學家的勘測中,台基存在的證據也是清清楚楚的。那麼,既然有了這般宏偉的規劃,阿房宮遺址之上為何隻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前殿呢?
阿房宮前殿遺址
還是在各類史書中記載着,楚霸王項羽在殺進鹹陽後,曾火燒阿房宮,漫天大火整整燒了三個月。所以我們現在看見的阿房宮是一副斷壁殘垣的模樣。
然而,事實的情況似乎卻并不支持這一說法。就考古人員的發現來看,阿房宮遺址上并沒有絲毫火燒過的痕迹,何況,倘若真的是三個月火勢不休,前殿也不可能留得下來啊!所以項羽當時火燒的,很有可能是秦都鹹陽的宮殿而不是阿房宮。
結合相對可靠的史料文獻記載和實地遺址的考察情況,以及目前史學家們較為認同的一個結論來看:項羽火燒的是鹹陽宮而非阿房宮。我個人也更傾向于這個說法。
于是,我們幾乎能夠确定,阿房宮在當時就是一個沒有完工的“爛尾工程”,而且許多已經修建完成的建築,也都漸漸地被曆史的車輪磨碎在了漫漫長河之中。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也隻能看見它殘存的樣貌了。
不過,即便是隻剩下遺址,阿房宮也因其曆史意義和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之名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奇迹”。并且,為了配得上這一名号,在1995年的時候,國家還斥資2個億對阿房宮進行了修繕和重建。
阿房宮前殿遺址
得到妥善修葺的阿房宮,終于擺脫掉了挂在身上2000多年之久的“爛尾樓”之名,即便是沒有古人文章中說的“一日之内,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那般宏偉壯麗,但其也占了680畝土地,要是用隻靠步行,想一覽全貌也不容易。
“阿房宮”因何得名?
假如阿房宮依照秦始皇所想那樣最終被完美地建成了,那麼想必它絕對是一座精妙絕倫富麗堂皇的宮殿。無論是六國的寶藏,還是王土之上的美女,都應該被收藏于這座宮苑裡。可阿房宮這個名字,看起來卻不如“未央宮“、“太極殿”那樣氣派,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阿房宮本來就是一個代号,秦始皇是準備在宮殿建成之後,再重新選個好名字的。但是關于這個代稱,也已經有很多說法了:
其一,阿房宮因其建築形态得名。在文言文中,“阿”字代表曲折的意思,而阿房宮的整體建築風格就是盤曲婉轉,廊腰缦回的樣子。
其二,則是意如其名。因為史記中有這樣一句記載:“阿,近也,以其去鹹陽近,且好阿房。”即,阿房宮隻是因為是一個靠近鹹陽的宮殿,因此就得到了這樣一個“草率”的命名。
這第三個原因嘛,聽起來就有一些八卦色彩了。相傳,始皇帝在統一六國之前,曾在趙國的邯鄲與一位名叫“阿房”的女子相愛,但因為這位女子并非秦國人而無法将她立為王後,這位女子為了避免愛人與朝臣之間産生隔閡,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盡。所以嬴政在登上帝王寶座後,便用她的名字“阿房”來命名這座雄偉的宮殿,以表紀念。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于阿房宮名字由來的傳說,在這裡我就不一一講述了。實際上,除了名字的由來,就連阿房宮的讀音也是衆說紛纭、各執一詞。畢竟秦朝距離我們今天實在是太久遠了,在這兩千年多年間,有多少秘密被永遠的埋藏了呢?
盡管現在的我們,無法得知當時帝王的心中所想,但從這絢爛後的餘燼,我們也能感受出秦始皇寄托于其中的豪情壯志。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時間永遠不會停止它前進的腳步,我們能做的,隻是在曆史的長河裡淘換出古人留給我們的金砂,那是中華民族積累下來的永恒寶藏!
#頭條中國史##曆史##中國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