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這是1908年,地理學家張相文先生《新撰地文學》所述,說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中國南方和北方分界線——秦嶺-淮河。
我們在地理教科書上學到過:秦嶺淮河一線,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我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别行政區。
那麼各省區有沒有自己的南部和北部的劃分呢?它們有沒有自己的“秦嶺—淮河”分界線呢?
今天我們說的是山東的——南北分界線。
山東在中國的位置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在哪裡?齊和魯是如何分界的?黃河-齊長城一線
陰面是齊、陽面是魯
齊魯大地,山東省的代稱,是因為先秦時期這裡是齊、魯兩大諸侯國的封地。自然山川,對兩地疆域和文化形成了天然分割,這就是以泰山、沂山等為主構成的泰沂山脈。因地形地勢,齊國在山脊線上修築了中國最早的長城之一,齊長城。
關于齊長城和泰山一線,古代先賢早就有論斷:
《管子》:「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史記·貨殖列傳》:「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
這裡的長城,說的就是齊長城。
|山東流域區界示意圖| 制圖:大地理館
齊長城長1200餘裡,修建在泰沂山脈分水嶺上。泰沂山脈山脊線,是淮河流域和膠東半島諸河流域的分水嶺,也是齊魯大地最高聳的脊梁。山脊最高處,泰山、沂山、蒙山、徂徕山、魯山、崂山的最高峰,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
萊蕪齊長城--錦陽關
齊長城
齊長城--杜莊城堡
這條脊梁在濟南附近與隆起的地上河——黃河相接。黃河—齊長城一線,連綴起來,将山東省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方」是聊城、德州、濟南、濱州、東營、淄博、濰坊、煙台、威海、青島,大體為齊國的疆域範圍(西部少數區域曾屬魏、趙);「南方」為泰安、濟甯、菏澤、棗莊、日照、臨沂、萊蕪(據說要劃入省會區域),它們主要屬于魯國,臨沂、日照先後屬莒國、齊國、楚國,沿海琅琊一帶還曾被越國統治。
山東南、北分界線
山東學者王志民将古齊魯區别概括為:齊重工商,魯重農桑;齊重舉賢能,魯重親親;齊尚變革,魯守成規。二者的自然區界,就是山東的「秦嶺—淮河」:黃河—齊長城一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