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7 18:45:50

禁止未成年人打賞?作者:李一陵“也就3天,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光打賞就打賞出去12713.5元”“不查消費記錄不知道,孩子竟然能陸續打賞105筆,消費出18500元”……這是這個暑期沉迷直播間的“熊孩子”給主播打賞的部分新聞作為平台經濟代表,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看直播成了許多人的生活調味品然而未成年人打賞、沖動高額打賞、誘導打賞等,也破壞直播行業的健康生态,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禁止未成年人打賞?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禁止未成年人打賞(規範未成年人打賞需要共治)1

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作者:李一陵

“也就3天,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光打賞就打賞出去12713.5元”“不查消費記錄不知道,孩子竟然能陸續打賞105筆,消費出18500元”……這是這個暑期沉迷直播間的“熊孩子”給主播打賞的部分新聞。作為平台經濟代表,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看直播成了許多人的生活調味品。然而未成年人打賞、沖動高額打賞、誘導打賞等,也破壞直播行業的健康生态。

未成年人的高額打賞行為,不僅給家庭帶來了經濟損失,也會引發親子關系沖突,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針對近年來頻繁發生的類似現象,有關部門出台了不少規定,明确禁止未成年人打賞。今年5月,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發布《關于規範網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7月18日,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啟動“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嚴厲查處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一條行業紅線。

從平台的角度來講,目前,青少年模式已經是各平台的标配,按照技術邏輯,14歲以下兒童完成實名認證後,将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但現實中,實名認證青少年通過各種手段繞過“青少年模式”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就導緻青少年模式難以發揮理想的效果。此外,部分孩子還能利用第三方電商平台提供的直播平台虛拟币充值服務,隻需填寫正确的賬号名稱即可“自動秒充”到賬。

再者,青少年群體是各大平台的主要用戶,心智不成熟,容易沖動消費。因此一些平台和主播,不願意主動舍棄這一财源,對各項禁令陽奉陰違。以談戀愛為名、連麥比拼出征對戰、支援主播獲勝返還禮物……種種誘導未成年人高額打賞“新套路”層出不窮。

直播打賞已然是直播行業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行業要發展,必須在規範的軌道上進行,就必須嚴守紅線,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責任,否則就會破壞行業健康發展的根基。對于平台來說,必須強制實名認證、強化青少年模式等手段規範打賞行為。近日,《2022抖音直播平台治理白皮書》發布,白皮書顯示,過去一年抖音直播啟動專項治理行動41次。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抖音直播建立了事前預防、事中攔截、事後保障等全環節保護措施,疑似未成年人消費彈窗系統日均攔截賬号超過12萬個。如出現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打賞消費,在其提供相關證明後,平台也将給予一定的援助。作為頭部直播平台,抖音的一系列舉措值得肯定。

還要看到,規範直播打賞不僅僅是直播平台的責任。正如專家所言,“既要平台負起責任,也不能因為部分極端個案,無限擴大平台責任。”比如,各個平台都開啟了青少年模式,強制實名認證,但是第三方電商平台不僅存在出售身份信息,教授未成年人解綁青少年模式、破解防沉迷技術等行為,還能提供直播平台虛拟币充值服務。直播平台之外的這些問題也應該納入監管,否則,直播平台的努力也會被消解。

此外,對于未成年高額打賞行為,家長也不能“一推六二五”,全然甩給平台,必須履行監護責任,多關心關注孩子的動态,為其提供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養成理性消費的意識。要知道,技術防線再嚴密,也擋不住那些心大的家長。孩子沉迷網絡遊戲、直播,用家長的身份信息注冊賬号,再用家長的銀行賬戶充值、消費,家長卻一無所知,這本身就是家長沒有履行監護責任的表現。(李一陵)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