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作賦,登樓寫詩”是我國文人墨客曆來的傳統。
在唐代,有這樣一座樓,因為詩人的一首詩,名流千古,它就是鹳雀樓,這首詩是王之渙的《登鹳雀樓》。
鹳雀樓,又名鹳鵲樓,因時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鹳雀樓始建于北周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以王之渙《登鹳雀樓》最富盛名。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在我國,這首詩婦孺皆皆。就算你背不出前兩句,也一定能背出“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用最簡單的語句,說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要想看得遠,必須登得高。
這句詩激勵了一千年多年的中國人,奮發向上,永不停息。時至今日,經常出現在國事外交場合,借以表達民族不斷探索的精神。
因為這首詩,王之渙流傳千古;也因為這首詩,鹳雀樓名揚天下。許多人對它趨之若鹜,想一睹它的風采。
王之渙的《登鹳雀樓》一出,驚豔世人。後來的詩人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一首首佳篇美文,似乎要與王之煥一比高低,于是,鹳雀樓成了唐代詩人的賽詩樓,留下了許多才情洋溢的作品。
其中,以暢當和李益的鹳雀樓詩最有名。
《登鹳雀樓》唐·暢當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此詩隻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可以說是描寫鹳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淩雲,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
後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羁。
清代學者沈德潛在《唐詩别裁》中評論這首詩:不減王之渙作。
再來看李益的鹳雀樓詩。
《同崔邠登鹳雀樓》唐·李益鹳雀樓西百尺樯,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此詩前半部分描述了鹳雀樓的景色并抒發了對曆史與現實的感慨,後半部分詩人由山河壯麗的景觀聯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惆怅。
全詩通過即景抒情,将曆史沉思、現實感慨、個人感傷融成一片,而并入歸思,意境十分渾成厚重,為曆代所傳誦。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是其中的名句。
一彈指間,已成古今,站在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暫的,然而就個人而言,則又不然,應是“愁來一日即為長”。“千年猶速”、“一日為長”似乎矛盾,卻又統一于人的心理感覺,此聯因而成為精警名言。
唐人寫過許多鹳雀樓詩,但這三首是最優秀的作品。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總結說:河中府鹳雀樓二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渙,暢諸三篇能狀其景。
不論是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河流”,還是暢當的“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抑若是李益的“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三位詩人,不同的情感,都在鹳雀樓這裡得到抒發。看來,也要感謝這鹳雀樓,承載了多少詩人的情思,留下這陶醉後世的傑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