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在中國東北部發現的恐龍化石,其嘴中可以看到舌骨,為古代恐龍舌頭的研究提供了證據。
供圖:LI ET AL. 2018
撰文:THERESA MACHEMER
恐龍的舌頭,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或許真相會讓你大吃一驚。
研究人員通過對比恐龍化石和現代鳥類、鳄魚嘴裡負責支撐舌頭的小骨頭發現,包括霸王龍在内的大部分恐龍,基本上不能大幅度移動舌頭。在上周三發表于PLOS ONE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将大部分恐龍的舌頭比作鳄魚的舌頭,後者被固定在口腔底部。
回想大屏幕上,恐龍一邊咆哮,一邊吐出長長的、擺動着的舌頭,這确會讓那張大嘴增添幾分威脅性。但當你看到這一幕時,可以這樣對身邊的人說:“你知道嗎,這根本不可能發生。”
電影裡的錯誤
為了解恐龍舌頭的解剖學特征,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對各類化石展開研究,樣本包括類鳥型恐龍、食草恐龍和标志性的霸王龍,并進一步将它們與十三種現代鳥類和三種鳄魚的高分辨率圖片進行比對。研究人員的重點是舌骨,即位于喉頭的一塊骨頭,它十分精巧,起到固定和支撐舌頭的作用。他們希望能借此弄清這一特質在不同動物譜系中的進化過程。
科學家發現,大部分恐龍的舌骨短小而笨拙,就像鳄魚的舌頭一樣。這意味着它們吃東西的樣子可能和現代表親一樣。鳄魚短小的舌骨,以及僵化的舌頭都說明它們隻能讓食物被動地通過嘴巴。
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研究合著者Julia Clarke發現,恐龍和鳄魚之間的相似點不僅于此。2016年,她對恐龍的聲音進行了研究并發現,不同于我們在大屏幕上聽到的咆哮聲,大型恐龍很有可能聲音低沉,發出咕咕聲。Clarke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一直以來,我們都在以錯誤的方式重構恐龍的聲音。”
自由的舌頭
一些化石的舌骨更為複雜,可能屬于翼龍和像鳥一樣的恐龍,類似于現代鳥類的舌骨:複雜而多樣。翼龍沒有留下後代,但18世紀人們發現了會飛的爬行動物,或許和它們有關。
現代鳥類的舌頭有尖刺狀、叉狀、管狀等等,舌骨結構環繞在顱後,或延伸到舌尖。這次研究的恐龍有着同樣的多樣性,研究團隊由此提出了一種有趣的假設:舌頭靈巧性的進化也許和飛翔能力的進化有關。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随着恐龍把前肢變成翅膀,其舌頭在處理食物方面的作用也随之加強。不僅如此,會飛也為它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可以去嘗試新的食物。但是想要獲得更好的食物源,就需要進化出不同的、甚至更特别的嘴。
鳥類的舌頭非常特殊,這一點毋庸置疑。比如說,企鵝的舌頭上覆蓋着朝後的倒鈎,能在食物進入口腔的瞬間抓住它們。鵝的舌頭肌肉發達,邊緣呈鋸齒狀,可以割下植物的莖。一些啄木鳥的舌尖長有倒鈎,能把昆蟲刺穿,蜂鳥則用長長的管狀舌頭來喝花蜜。
關于飛翔能力與舌頭多樣性有關的假設,研究人員還描述了一種例外情況。像三角龍和甲龍這樣必須咀嚼食物的食草動物,它們的舌骨就非常複雜。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古代舌頭構造,我們可以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和現代鳥類的進化過程。
(譯者:Sky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