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百麗鄧耀遲暮:一天關一家店 曾經千億市值如今腰斬出售?)
面對電商以及市場需求發生的變化,百麗并未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和83歲高齡的創始人鄧耀一樣老了。
因 “百變,所以美麗”這一廣告詞進入消費者視線的百麗國際或許将面臨一場收購。近日,有市場傳言稱,鼎晖投資将斥資57億美元(約合港元442億)收購百麗國際,2010年到2013年,是百麗國際最風光的時候,市值高達上1500多億港元,而如今,市值已較最高峰時期縮水約7成,淨利下滑,企業已走入下坡路。
據了解,百麗國際旗下有百麗、思加圖等多個品牌,由鄧耀一手創立,上世紀50年代,鄧耀還隻是一個皮鞋廠的學徒工,而後在中國内地消費升級大潮中“上了船”,百麗也由香港市場轉向内地市場,并且逐步發展壯大,然而江山易打不易守,如今依然擔任着公司董事會主席的鄧耀是否能帶領百麗走出泥淖?
近期,針對鼎晖投資将以57億美元收購百麗國際的傳聞是否屬實?百麗國際下階段發展規劃等相關問題,《投資者報》記者近日緻電公司前台電話,前台人員表示将轉達采訪意願,但遺憾的是未能在發稿前收到相關回複。
學徒入行
如果鼎晖投資收購百麗國際的傳言屬實,不知道如今已83歲高齡,一手将百麗打造成中國“鞋王”的鄧耀心裡會有何感想。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百麗鞋業營業利潤、淨利潤等指标同比不斷下滑,公司走下坡路的趨勢已無法阻擋。
作為百麗鞋業的創始人及董事會主席,在公司易主傳聞出現之時,鄧耀此前的經曆再度被市場關注。從公開資料看,鄧耀的奮鬥史至今依然勵志。據了解,鄧耀出生于1934年,20歲出頭便進入皮鞋廠學習,成為一名學徒工,上世紀60年代,鄧耀擁有了一家自己的小型工廠。不過在鄧耀進入皮鞋廠學習及後來擁有自己小型工廠的中間近10年間,他到底經曆了什麼?鄧耀又是如何從一個皮鞋廠學徒工到能擁有自己的工廠的?因為公開資料并未記載,記者也無從得知。
真正讓鄧耀富裕起來的卻是内地市場,上世紀70年代,鄧耀接受内地的邀請,把最新的制鞋信息帶回内地,将外國鞋業信息及設計跟不同地方的人士分享,這為鄧耀其後進入内地市場打下關系基礎。
改革開放後,鄧耀開始提供設計給内地工廠,制成後再購回香港售賣,百麗品牌于1979年在香港面世,名字取自法語Belle(美人)。上世紀80年代,因“香港設計—内地生産—香港銷售”的模式耗時長達一年,已經不能迎合香港變化迅速的鞋款潮流。所以,1987年,鄧耀決定在深圳自設廠房生産,把産銷周期縮短到3個月。
1992年,鄧耀到深圳創建百麗集團,當時,不少在内地設廠的港商,最多隻能争取到10%至15%内銷權,但基于鄧耀早年在内地的基礎,使他争取到了30%的内銷權,深圳百麗工廠最初主要為香港品牌代加工,但鄧耀看到中國内地市場消費需求逐步增長,于1993年在内地開出第一家百麗零售店。
1994年,為了保護百麗品牌,防止冒牌假貨出現,鄧耀決定開設專賣店,并以特許經營模式發展銷售網絡,杜絕市場上假貨的銷售途徑。而後百麗品牌迅速發展,1998年,鄧耀将發展重心投放到内地市場,當時,正是物質貧乏、個人需求爆發的年代,時尚靓麗的百麗品牌俘獲了内地消費者的心,直至今日,内地依然是百麗鞋業的主戰場。
縱觀鄧耀的創業發展史,從在深圳找代工到直接将工廠設在深圳,從主攻香港市場到轉戰内地市場,不得不說,根據時勢調整戰略是鄧耀成功的一大武器,中國内地消費爆發的時代,被鄧耀發現了,并且他果斷“上車”,再加上原有的品牌根基,百麗在中國内地的成功之路非常順利。
2007年,在鄧耀的帶領下,百麗國際正式于港交所上市,而後借助資本力量,公司迅速發展,市值最高時甚至達1500億港元,《投資者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可見,自2010年起,公司市值一度升至千億港元,這一盛況持續至2013年,這一時期,也是百麗國際發展的高峰時期,營業收入每财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年淨利高至40多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女鞋銷售額榜首,旗下品牌有百麗、思加圖、真美詩、他她、天美意、森達、百思圖、妙麗等,另外還代理了Bata、Clarks等國際品牌的在華銷售,可謂女鞋行業的“領頭羊”。
走下坡路
作為快消品,鄧耀帶領下的百麗有着其他品牌不具備的優勢。例如百麗能夠斥巨資大面積包攬商場最佳銷售位置,使得商品能快速銷售。據媒體報道,百麗鞋履的開發周期僅為兩個月,生産周期僅為15天,且過半的産品是補單生産,所謂的補單生産,例如一款産品計劃生産一萬件,一般百麗隻會生産40%或50%的量,随後根據市場銷售情況有針對性的追加,這依賴于百麗自身供應鍊的強大,從原材料、生産、運輸到銷售,整個過程隻有15天,這不是一般品牌能夠做到的。
即使如此,鄧耀苦心經營幾十年的百麗依然面臨着被收購的困境,但目前公司方面并未通過任何渠道回應上述傳聞,自傳聞出現之後,百麗國際就一直處于停牌狀态。
百麗狀況到底如何?公開數據顯示,2015财年百麗出現了上市後的首次淨利潤下滑,跌幅近四成,截至2016年8月底,公司淨利潤達17億元,同比下降近兩成。2016年,公司同樣做出了盈利預告,稱淨利将持續下降。如今,公司市值也僅有444億港元,較高峰時期跌去約7成。
同時,線下門店的增速也明顯放緩,2014年之前,百麗幾乎以一天開兩家店的速度擴張,而2014年之後,擴張速度明顯減緩,甚至開始關店,2015到2016财年,百麗關店數量達到了366家,平均下來幾乎是一天關一家。2016年6月至8月,百麗在内地關閉276家門店,相當于平均每天關店3家。
存貨大增
為何昔日巨頭會出現如此光景?是電商沖擊?還是已經跟不上消費者審美?
面對以上困局,百麗均做出應對,但仍未扭轉頹勢。說到百麗的變革,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盛百椒,目前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一職。盛百椒的祖籍是甯波,1992年加入百麗,是鄧耀開拓内地市場的夥伴,不少人将“鄧耀 盛百椒”的組合成為百麗的最佳拍檔,從此前百麗的經營狀況來看,盛百椒應該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近年來,鄧耀退居幕後,一些公司重大決策均由盛百椒來制定,所以關于百麗改革過程中,更多出現的是盛百椒的身影。
電商沖擊使得公司引以為傲的線下渠道受到了直接沖擊,據公司發布的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中國國内零售營運數據及盈利警告中可知,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公司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了6.2%,從這一指标可以看出公司鞋類零售店銷售量處于下降的狀态。
實際上,百麗涉足互聯網較早,2009年,百麗創建了電商平台“淘秀網”,2011年,百麗又成立優購網,并将“淘秀網”的資源全面移植到優購網中。應該說百麗算是較早發展電商業務的女鞋品牌了,但也僅是将電商品牌作為一個清貨渠道,并未結合自身優勢開發出能夠在互聯網渠道成為爆款的鞋類産品,當時又遇上優購網高管層動蕩,CMO、COO先後離職,電商轉型成效微弱。
還有分析認為,百麗已經跟不上市場潮流,随着年輕人審美的變化,舒适的運動鞋類正變得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但百麗旗下的品牌,大多還是以正式鞋類為主,适合宴會、正式場合、或者對着裝要求比較嚴格的公司的通勤,這就錯過了運動鞋類的大市場。另外,公司鞋類雖然品種繁多,但特色明顯不足,很多追求獨特、小衆的年輕人已經不買賬。
另外,百麗旗下女鞋定價也并不便宜,原價數百元到上千元一雙,受海淘、電商等渠道影響,具備性價比的女鞋才能獲得年輕人青睐。
産品不受歡迎,百麗即使有着補單生産這樣的先天優勢,也無法阻擋存貨不斷增加的情況,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公司存貨已達77億元,同比增長10%。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百麗運動、服飾類業務仍在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百麗的鞋類門店年度減少了700間達13062間,運動、服飾類業務卻增長了543家門店達7111間,這部分收入主要來源于百麗的代理業務,據了解,目前百麗是阿迪達斯、匡威等國際知名品牌的中國經銷商。未來這一部分是否成為公司主要營收點呢?百麗方面并未解答。
如何破局
事實上,鄧耀旗下百麗面臨的困境,也是國内女鞋公司都無法繞過的難題。過去一段時間裡,不斷有女鞋上市公司發布“不太好看”的年報,例如女鞋品牌星期六,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雙降;達芙妮更是巨虧8億港元,頻繁關店以自救;千百度去年盈利1.6億元,同比下降11%。
在面對電商沖擊、市場飽和、消費者審美變得更加多元化的情況下,這些關乎“美麗”的生意無一幸免,但也在各找出路,希望能“刹車”。星期六女鞋是提出圍繞女性消費者打造“她時尚生态圈”,并且确定了“打造時尚IP生态圈”的新戰略發展方向,千百度則搞多元化,經營玩具業務。
鄧耀和盛百椒接下來還有什麼絕招呢?在去年的業績中期會上,盛百椒表示,“該做的轉型還得做,如果不做,真正最嚴寒的冬天來的時候就面臨死亡。”
在業績中期會上,盛百椒還表示,公司已經從定價策略、線上業務及減少線下店鋪三方面着手轉型,定價方面,将進行三段式階梯定價,開季新品一定價、中段滞銷産品一打折定價、季末清貨一定價,線上業務要進行轉型,加緊網上清貨。
鄧耀今年已經83歲高齡,盛百椒今年65歲,真算得上是商界老人,兩人在互聯網飛速發展、年輕人審美觀念不斷改變的時代,到底能否将百麗走出泥淖?抑或會如其創始人一般走向遲暮?或許等真正寒冬到來才可知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