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綜合征(CTS)又俗稱鼠标手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也是最常見的正中神經卡壓疾病之一。當正中神經在穿過腕部時受到擠壓或壓迫,就會發生CTS。該綜合征的特征是手部疼痛、麻木和正中神經分布的刺痛感。
CTS是影響一條或多條周圍神經最常見的卡壓性疾病,并且會導緻受累肢體麻木或無力。平均而言,在主訴疼痛、感覺缺失和手部瘙癢感的人中,至少有3.8%的人患有CTS。
每年CTS事件的發生率為276/10萬,女性較多見,女性發生率為9.2%,男性發生率為6%。盡管CTS的發病率在所有年齡段都很常見,但它在40-60歲的人群中更為普遍。在英國等地區,CTS的發病率在7%-16%之間,與美國5%的發病率相比,這是相對較高的。
1、危險因素
CTS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單調反複的腕關節活動、懷孕、遺傳和類風濕性炎症。
值得注意的風險因素包括腕關節過度屈曲或背伸的姿勢,以及暴露于振動中。CTS的醫療風險因素分為四類。這些因素包括神經通道内神經兩側體積增加的外在因素;神經通道内體積增加的内在因素;神經通道輪廓改變的外在因素;以及神經性因素。神經病變因素包括糖尿病、酒精中毒、維生素缺乏或中毒以及接觸毒素等情況。
2、CTS分期
第一階段 在CTS臨床診斷的第一階段,患者往往會從睡夢中醒來,感覺手部麻木或腫脹,但沒有可見的腫脹。患者可能會感覺到從腕部蔓延到肩部的極度疼痛,手部和手指有刺痛感,這被稱為夜間感覺異常性上肢疼痛(brachialgia paresthetica nocturna)。在大多數情況下,甩甩手後疼痛會消失,盡管稍後可能會覺得手部發緊。
第二階段 患者CTS的第二個階段是白天出現症狀。當患者進行手腕部的重複活動或長時間保持特定的背伸姿勢時,就會出現這種症狀。同樣的,患者在手扶物體時可能會覺得手笨,導緻他們摔倒。當大魚際隆起萎縮時,為CTS發展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的發生也意味着患者有可能出現任何感覺症狀。
3、CTS診斷
CTS的診斷是通過體格檢查和電生理檢查進行的,盡管特發性CTS是這些患者最典型的診斷。應該詢問患者這些症狀的發生頻率,無論是發生在夜間還是白天,或者詢問某些姿勢或重複活動是否會引起這些症狀。另外,骨科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是否在工作時使用了振動工具、上肢感覺異常的部位,或者患者是否已有CTS的易感因素。
對患者手部的體格檢查是診斷CTS的基本方法,因為特定的發現可能意味着其他因素的存在。例如,腕部和手部的擦傷或瘀斑可能表明局部組織損傷,從而可能導緻正中神經受損。CTS最常用的體格檢查是Tinel征和Phalen征。
Tinel征陽性是輕拍腕管引起正中神經分布區域的症狀。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評估患者與CTS相關的疾病,如糖尿病、炎症性關節炎、妊娠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4、CTS的治療
4.1 80%以上的CTS患者對保守治療反應積極。然而,這些患者有80%的幾率在一年内再次出現症狀。 隻有當病情對保守治療産生消極反應時,醫生才應該考慮手術。本質上,腕管松解術的目的是治療并有望能緩解患者的痛苦症狀。
4.2 以下是醫生在非手術治療失敗後經常推薦手術的原因。
首先,CTS的非手術治療通常不能緩解腫脹和疼痛。其次,骨科醫生會對患者的正中神經進行電生理檢查,并明确患者是否患有CTS。第三,由于正中神經受到嚴重壓迫,腕部和手部肌肉通常無力,并萎縮。
4.3 非手術治療包括腕關節夾闆、改變工作内容、藥物治療,以及在工作中使用替代的非振動工具。
另一方面,手術方法包括切開松解手術和内窺鏡手術。CTS的治療取決于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在輕微和适度的情況下,推薦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包括夾闆、激素、理療、超聲波治療和瑜伽。
這些治療一般在2-6周内改善症狀,三個月内能獲得最大改善。對于輕到中度的CTS,夾闆的使用是一種重要的措施,因為它不費力、便宜以及患者可接受。
4.4 然而,這些治療往往不太有效,需要有經驗的康複治療師在場。另一方面,患有嚴重CTS或電生理檢查診斷為神經損傷的患者需要手術減壓。假如患者的症狀持續存在,或他們的健康狀況沒有改善,或活動障礙或感覺障礙是進行性的,則應該建議患者接受手術治療。
4.5 最後,當CTS的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且沒有任何緩解時,醫生建議進行手術。從本質上講,當患者懷疑自己患有CTS時,非手術治療将是最好的選擇。
需要的朋友,請點擊關注我!科普更多健康知識,祝大家遠離病痛,健康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