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七月流火
【解釋】:“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
七月流火多年來卻常被誤用來形容暑熱,至今仍不絕于各種媒體,所以此古語的本來含義已被通俗而異化。

【出處】:《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翻譯】:夏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給婦女去做。周曆一月大風觸物發聲,二月凜冽。沒有衣服,如何過完這一年?

【曆史典故】: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個豳(bīn)國,在今陝西省彬縣。豳國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農業文化發祥地。
那時曆法尚未完善,指導農事活動要靠觀星。每年夏末,一顆名叫火的紅星天蠍座阿耳法星,蠍心 ,端端正正出現在正南方天空。
憑着祖傳觀察經驗,農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來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時節到了。
匆匆又是數日,秋夕同一時刻,農夫又看南天,發現那顆大火較之數日前向西移下墜了。
又過數日,西移下墜更甚。一個月後的同一時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墜到西邊地平線上,太低,翳于雲霧,遮于山嶽,看不見了。
這個過程就叫“七月流火”。僅此一解,不可有二。水向低頭曰流。大火向西移墜也在流啊。
火在這裡獨禀内涵,其義特殊,專指天蠍座阿耳法星,中國古代天文學稱為心宿二,絕非“赤日炎炎似火燒”之火。望文生義,會鬧笑話。
【近義詞】:秋高氣爽(按古意)
【反義詞】:流金铄石(按古意)
我不是尚書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