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
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在莫斯科用平穩的語調說出了一個詞語:BEIJING。
刹那間,這個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整個神州大地。
薩馬蘭奇說出的“北京”,意味着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在這一刻成功了。
這一刻,許多中國人眼睛濕潤了,中華世紀壇禮花綻放,歡聲雷動;天安門廣場人如潮湧,全國各地一片沸騰。這個夜晚,成為許多人的不眠之夜。
要明白北京申奧成功人們為何這麼激動,就得了解北京申奧有多艱難。
大家不會忘記中國上一次申奧,那是從1991年2月22日,北京向中國奧委會提出舉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申請開始。中國奧申委為此努力了兩年半之久,遺憾的是,在93年的最終投票中,北京輸給了悉尼。
首次申奧受挫,國家體委召開會議,研究接下來的問題,問題主要有兩個:是否繼續申辦奧運會?如果申辦,由哪個城市申辦?
經過讨論,大家得出一緻意見,繼續申辦奧運會,申辦城市仍是北京。
不過報告遞上去後,中央并沒有立即批準,建議等待時機更成熟的時候再申辦。
這一等,就等了五年。在此期間,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取得28金、16銀、15銅的好成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運動員更進一步,力摘34金、20銀、15銅,僅比美國少一塊金牌,屈居金牌榜次席。
五星紅旗一再在領獎台上飄揚,中國已成為無可争議的體育強國。
在國内,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很大成果,從1990年到1999年,中國的GDP從3608.58億躍升到1.09萬億,經濟常年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正積極準備加入WTO,世界需要更了解中國,體育盛會是個展示自我的很好方式。
時機成熟了。
1999年4月,中國奧委會主席伍紹祖和北京市市長劉淇遠赴瑞士洛桑,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2008年奧運會申請書》。9月6日,北京2008年奧申委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
由此,拉開北京第二次申奧的大幕。
遞交申請書隻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有漫長而艱苦的工作要做。
大體來說,需要經過3個主要環節的較量。
首先是初篩,申請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城市共有10個,經過奧委會考察調研,第一輪先淘汰了五個城市:塞維利亞、曼谷、開羅、吉隆坡、哈瓦那。晉級的是:北京、大阪、巴黎、多倫多、伊斯坦布爾。
這還隻是小試牛刀,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對決。
此時,北京的形勢并不容樂觀,總排名在晉級城市中靠後,要想勝出,難度依然很大。
随後需要提交的《申奧報告》是個挑戰,這份報告事關奧委會的考察和打分,北京能否扳回劣勢,這份報告異常重要。
為了編制出一份完美的《申奧報告》,中國奧申委的工作人員們不分晝夜地加班加點,有個叫張德耀的小夥子為此推遲了兩次婚期。到了後期,工作越來越緊張,許多人為了節省時間,幹脆長期睡在了辦公室。經過大家日以繼夜的努力,一份頗為理想的《申奧報告》按時制作完成了。
2001年1月17日上午10點,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當代表薩馬拉齊接收中國奧申委報告的傑奎琳·布拉特女士,從明黃色的包裝中抽出深紅色封面的中國《申奧報告》時,她立即被驚豔到了。
這個設計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國紅”,也叫“宮牆紅”,裡外配色放到一起,中國設計力量賦能傳統文化經典,一個古老大國的厚重與現代被第一眼展示出來。
傑奎琳·布拉特對此贊不絕口,連聲說道:“Very good!Very beautiful!”
整個報告共有596頁,使用法、英兩種文字,配有圖表和照片,詳細介紹了北京為申辦奧運會所作的規劃。
“如果奇迹有顔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從設計到内容,北京的《申奧報告》都無可挑剔,讓奧委會對北京的打分大大提高,北京從不利形勢下走了出來。
接下來是第三關:實地考察。
2001年的北京,要說在城市硬件上與巴黎、大阪、多倫多等相比,能占多大優勢,其實說不上。不過,在北京,國際奧委會評估團感受到的是另一種在其他城市感受不到的情緒。
在北京,不論是在賓館還是街頭,評估團處處能感受到從官方到民間的申奧熱情。一切顯示出,北京申奧是情真意切的,人們都在熱切盼望着奧運會能在北京召開。
這種樸素的熱情,深深地打動了評估團。在5月底發布的評估報告中,評估團對北京的評價是:相信能夠成功舉辦。而對大阪、伊斯坦布爾,評價是:沒有信心。
經過幾個環節的較量,北京已經後來居上。北京很可能成為奧運會主辦地的消息已不胫而走,傳遍了整個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正在這裡舉行全會,将投票表決出勝利者。
不過,這畢竟還不是官方消息,沒有得到奧委會的最後宣布,算不得準。
接下來,還有最後一關要過:現場陳述報告。
北京代表團于7月7日就飛赴莫斯科,按照陳述的順序,一遍一遍反複進行演練,考慮到各種可能,力求滴水不漏。
7月13日,決戰時刻到了。
北京的順序依然是在第4位,與8年前陳述時一樣。
從上午到下午,大阪、巴黎、多倫多依次亮相。在陳述階段,他們都拿出了絕招,大阪預算最高,市長矶村隆文大打經濟牌,甚至号稱要造出兩個“奧林朋克島”來,并稱之為“海上運動天堂計劃”。
巴黎則請來了他們最著名的體育名人:齊達内。當時他憑一己之力帶領法國奪得世界杯不久,在世界體壇已成傳奇人物。
多倫多大打共情牌,找來土著人打鼓,一個小女孩現場唱歌,台下爺爺奶奶輩的委員們都被帶動得跟着節奏一起拍手,氣氛很是熱烈。
下午3點,輪到了北京。
北京代表團首先出場的人,依然是何振梁先生。72歲的何先生繼續扮演着8年前的角色,在他流利的法語開場和介紹下,李岚清副總理第一個發言。
岚清總理代表政府,一句“我們(中國政府)堅決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開頭,一句“北京奧運會将是一屆偉大的奧運會”收尾,把中國人對勝利的渴望,講得既誠懇,又堅決。
随後,北京市市長劉淇用數據證明了北京辦奧運的能力,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做出了反興奮劑的承諾,中國奧委會體育主任樓大鵬全面介紹了申辦工作,北京奧申委秘書長王偉描繪了宏偉藍圖,鄧亞萍分享了火炬接力故事,楊瀾展示了偉大的中國文化。
最後,為奧林匹克事業奉獻一生的何振梁先生動情地說:“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夢想把奧林匹克帶到中國,讓我的同胞們在祖國體驗奧林匹克夢想永恒的魅力!”
經過緊張的兩輪投票,北京時間22點08分,薩馬蘭奇主席向全世界鄭重宣布:
“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的城市是,北京。”
時隔8年,中國申奧的夢想終于成功,代表團相擁而泣,個中付出多少努力,隻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一瓶保存了8年的紅酒,當初未能打開,在這天終于成為了慶功酒。
經曆了無數大賽的鄧亞萍說,隻有這一場是她經曆的最艱難的“比賽”。但,也是赢得最暢快的一場“比賽”。
北京申奧成功後,人們有多激動。如果大家有心去找一找那一天的視頻,會發現大家歡呼雀躍的樣子,即使現在來看,都還是那麼有感染力。能讓人們争相走上街頭,在天安門廣場徹夜狂歡,記憶中隻有兩件事,一是香港回歸,二是申奧成功。
并不止北京,全國所有城市差不多都是一樣的。
對于如今許多人到中年的人來說,在當時,本身就是中二的年紀。那天晚上,我隻記得正和小夥伴走在街道上,突然間鞭炮響了,街邊各種店鋪裡響起了歡呼聲。然後禮花什麼的也放了起來。我就知道了,啊!這肯定是我們申奧成功了。
當時很多人就湧上了街頭,根本不用思考,我們跟随着人群去到市中心廣場。來的人越來越多,有唱歌的,有大喊大叫的,有笑的,有哭的。這都是自發前來慶祝的人們,無論是誰,身臨其境都會深受感染,那種感覺,真的很自豪,很興奮,很激動。
人們為何激動不已?
當時的中國,遠沒有今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腰杆和自信,93年申奧又惜敗于悉尼,大家更是都憋着一股勁,既有受挫之後的卧薪嘗膽,也渴望走上國際舞台被世界認可。
申奧成功,國家的昂揚朝氣和個人的家國情懷在那一刻得到了集中釋放,高漲得令人難以置信。
那些自發的愛國情懷,和對未來的熱切憧憬。看到當年的照片和視頻裡那些令人激動的畫面,心裡還是免不了唏噓感慨。
從國家層面講,中國需要這麼一個機會展示改革開放後的新自我,同時拉動國際商機。奧運會作為體育盛會,是當時中國迫切需要的一次機會。
從個人層面講,東方人講究大國小家,為了國家貢獻個人力量是東方文化的一種道德傳承。而且畢竟是第一次舉辦這種世界性的大會,普通人也會深受感染,所以會有舉國歡慶的局面。
奧運會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現自己國家的機會,對于改開以來的中國來說,08奧運會真的是意義重大。
而7年後,北京更是用一屆成功的奧運會驚豔了世界。
2008年8月24日,在閉幕式上,面對“鳥巢”内9萬多名激動的觀衆,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形容北京奧運會,“這屆奧運會真是無與倫比!”
北京,實現了當初申辦時的承諾:
如果你們選擇北京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地,我們将竭盡全力支持幫助參與并監督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将2008年奧運會辦成奧運史上,最好的一次運動會。(時任北京奧申委執行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發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