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強
眼看要到春節,對于職業代購們來說,這個年關似乎不太好過。
1月1日,中國首部電商法落地施行,海外代購被納入電子商務經營者,需按規定登記、納稅。
新政之下,代購圈迎來大洗牌:有人翻新套路,想趁細節尚不明确時再撈一把;有人黯然退出,不想再為越發稀薄的利潤折腰;有人則想借此“洗白”,希望在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裡搏得新機遇。
資料圖:海關工作人員正在清點查獲的韓國代購品。萬學玲 攝
曾經風光無限的個人代購行業,似乎也終于來到發展的轉折點。是就此沉寂、步入漫漫寒冬?還是先破後立,迎來新的春天?很多人在等待答案。
“過冬”
1月4日晚,走出首都機場的無申報通道,吳潔狠狠地舒了一口氣。
三個塞得滿滿的行李箱,加上随身行李,總價十二、三萬元的化妝品,已經達到《電商法》的處罰标準。
受訪人供圖
“如果不是早就承諾了老客戶,絕對不會铤而走險”。回想起同機一位“不幸”被抽檢并扣下的代購同行,吳潔感到一陣後怕。
《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至于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商法》的定義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平台内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這意味着,無論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貨,還是在淘寶開代購店,都将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并納入監管,違規者最高罰款200萬元。個人代購靠“賺差價、不繳稅”緻富的日子或一去不返。
資料圖:韓國仁川機場的中國代購。受訪人供圖
在吳潔看來,随着這兩年海關檢查趨嚴,代購的“冬天”早已開始;去年一位淘寶店主因代購服裝涉嫌走私、逃稅被判10年,更令行業震動。此次新法出台,有可能成為壓垮許多個人代購的最後一根稻草。
曾經,從韓國濟州島飛北京的紅眼航班常常滿座,乘客中多是“人肉代購”。而據吳潔觀察,這次她所搭乘的航班上,代購寥寥無幾。
“新政之下,多數代購都在觀望”。吳潔說,做完這一單,她也要暫時休息,一方面是不想再提心吊膽過海關,另一方面也要權衡未來是否繼續。
對策
主業做會計、兼職搞代購的孫露頔,今年多了項“愛好”:畫畫。
“圈裡都傳,用手繪圖代替商品圖發朋友圈,就能規避微信檢查”。孫露頔展示了自己略顯粗糙的作品,笑言,雖然筆法不佳,但客人都是老用戶,秒懂。
受訪人供圖
《電商法》公布之初,有人曾經斷言,這給朋友圈代購等非正規渠道判了“死刑”。但有些代購很快發現,新規在某些細節上并不完善。
比如,其中提到的“零星小額交易”,定義模糊不清,而該範疇的電商主體恰恰屬于豁免登記的範圍。
此外,從目前看來,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也仍是未知數。
這些都成了代購們眼中的“緩沖”,成了他們套路頻出、繼續經營的倚仗。
“看中的款式請截圖下單,發微信詢問時不要涉及銀行、轉賬、支付、下單及品牌名稱等敏感詞,如有可能請盡量語音溝通”。從1月1日起,代購們開始在朋友圈傳播諸如此類的“友情提示”,并很快和客人達成默契。
孫露頔的老客戶、經常代購化妝品的李曉甯對這些已熟稔于心。看到一款被描述為“一個棕色瓶子,特别滋潤,先用水再用它,有種成分叫‘二裂酵母溶胞提取物’”的化妝品,她幾乎毫不猶豫就說出了名字“某品牌小棕瓶精華”。
至于其他代購為逃避監管、特意用英文發布的商品信息,隻要有手繪圖,李曉甯也能瞬間看懂。
某代購囤積的貨物。受訪人供圖
孫露頔坦言,自己很清楚,在《電商法》施行後,非正規經營并不是長久之計,但做代購遠超同齡上班族的高額回報,讓她難以舍棄。
更何況,去年囤積的大量貨物,經過年底一輪促銷,剩下的量仍然足夠支撐半年;就此棄之不理,也讓她無法接受。
“總是會上有對策、下有對策的”。孫露頔不甘心地說,反正已經和客人承諾,無論如何,我都會堅持到最後一秒。
告别
“不忍說再見,又不得不說再見”。幾天前,李木子下架了淘寶店裡的所有商品,隻在店鋪首頁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過去五年,她的店鋪主要從意大利本地商場和買手店購買流行商品,通過拼郵寄回國内。
據李木子介紹,像她這樣出貨較多的代購,通常選擇有資質的進出口貿易公司或專業清關公司,讓商品在盡可能免稅或是少稅的情況下,快速順利地通過海關,以追求更大利潤。
資料圖:廣州海關駐郵局辦事處關員在廣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巡查。韓建全 攝
但是從去年下半年起,海關檢查力度持續增加,清關公司出庫愈發困難,不少代購很難往國内發貨,她自己的店鋪也越來越難以為繼。
最多時,李木子身邊曾有20多個華人朋友都在做代購,如今已有近1/3決定放棄。
“從長遠看來,随着《電商法》日益完善,即使與清關公司合作,入關時遭到查驗、需要足額繳稅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李木子說,繳稅後的商品價格幾乎與國内專櫃相差無幾,這讓代購變得毫無意義,更别提還有其他法律風險。
“與其铤而走險,不如就此轉行。有時間幫朋友或者老客戶随便買點東西,就當義務幫忙吧。”
到法國留學的第二年,何珊珊就經朋友介紹做起了代購。2018年,每月流水達到70多萬,足夠維持她在異國的生活。
沒想到,從去年11月開始,她通過“人肉”帶回國内的貨物,先後有4單被海關扣下并補稅。最近一單找朋友幫忙帶回,連人帶貨都被扣;價值超過五萬元的奢侈品和少量化妝品,補稅将近一萬元。
據何珊珊介紹,出現上述情況,如果帶貨人沒有案底,第一次是補稅,第二次就是沒收。而在新政落地後,是否要承擔更多法律後果,她目前還不清楚。
何珊珊曾經的朋友圈封面。受訪人供圖
幾天前,經過反複思量,何珊珊在客戶群裡宣布退出代購圈。《電商法》的施行讓她不敢再找朋友帶貨,怕讓對方擔上違法的責任;海關頻繁查驗下利潤變得更加微薄,讓她覺得費力不讨好。
“大不了還是去找份工作,或者在一些跨境平台做買手,反正總能養活自己。”何珊珊說。
轉型
有人在不甘中黯然退場,也有人卸下背上的包袱,輕裝前行。
淘寶店主許明凱一直在期待《電商法》落地。在他看來,這雖然會讓代購行業重新洗牌,導緻一些散戶型的小代購逐漸離場,但同時也會為具備一定規模的代購提供機遇,促使其向從事跨境電商的小微企業轉型,從而實現更大的發展。
更讓他期待的,是新政對整個代購行業起到的規範作用。
和許多消費者一樣,許明凱也對假貨深惡痛絕。眼睜睜看着某些店鋪裡,價格低得異常、真假明顯存疑的代購貨品賣得熱火朝天,而自家店裡一分錢一分貨的商品卻乏人問津,他既心痛又無奈。
資料圖:東莞海關查獲的侵權貨物。埔關 攝
“真代購的生存空間,被真假貨一起賣、或是全賣假貨的‘代購們’擠壓得極其有限。”許明凱說,如果“假代購”因新政受到約束,行業環境就此變得清朗,那麼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
最近,許明凱已經在向工商部門咨詢,決定正式成立公司,稅費自己承擔。“走出‘灰色地帶’反而更好,至少不用再擔驚受怕。”
張靜是同行眼中“有門道”的代購。在美國從業四年多,她已經和當地買手店簽署了價格協議,能以較低價格采購。
張靜認為,《電商法》并不像圈裡某些人有意傳播的那樣,對代購“趕盡殺絕”。 淘汰掉業内不正規的“小代購”,在她看來,有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
現在,張靜已經在當地注冊公司并辦理執照,等國内的相關手續完善後,就會繼續營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