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在開原市上肥鎮撓貝村的一處上坡上,一棵棵柞樹的樹葉上已經挂滿了蠶繭,村民常勇和十餘名工人正在進行采摘工作,在半個月的采收期内,常勇和工人每天都早出晚歸。采收下山的蠶繭經過一周的生長後,就可以蛻變成蠶蛹上市銷售。
“現在我們每天都需要雇40名村民,一部分負責上山采蠶繭,另一部分負責在山下剝蠶繭。”常勇告訴記者,從7月開始,蠶農們就陸續把蠶卵從低溫的庫房移到山上,進行“放蠶”。蠶上山後,蠶農們會時刻注意蠶寶寶的食量變化,等它們啃光柞樹一側樹葉後,及時把轉移到另一側,直至蠶吐絲結繭變成繭蛹後,便可進行售賣。常勇有近10年的養蠶經驗,他培育出的蠶品相好質量優,每年都有來自西豐的固定客戶前來收購。
10年前,常勇經常和同村的村民一起外出打工,因為沒有技術隻能通過幹力工掙點微薄的收入,一次回家時他聽說村裡有養柞蠶的,這讓他感到十分好奇,通過對柞蠶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常勇決定結束自己的外出打工路,回到撓貝村發展柞蠶産業。
常勇告訴記者,撓貝村地處山區,林地資源豐富,非常适合柞蠶養殖。養蠶每年占用的時間不多,并不耽誤種地。雖然周期短,但是養蠶也是個辛苦活,每年的1月份從清理柞蠶林開始,随後孵卵、放養、移蠶、結繭、采繭等,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柞蠶可以說全身都是寶,随着近些年人們對其綜合利用價值關注的提高,柞蠶的市場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常勇說,一到9月摘繭的時候,外地來收購的車一輛接着一輛,每年蠶繭都供不應求,收購的價格也越來越高。常勇承包的1000畝柞蠶林每年蠶繭産量1.5萬斤,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同時也能帶動幾十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常勇養蠶緻富僅僅是上肥鎮一個縮影,近年來,依托豐富的柞樹、山坡資源優勢,山肥鎮把柞蠶作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山區農民增收的一項特色産業來抓,從而激發群衆放養柞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柞蠶産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柞蠶生産投入小,見效快,效益高,成為山區農民緻富最好的短平快項目,不占用耕地、不使用農藥,屬典型的綠色環保産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雙豐收”。
(遼甯日報 記者 : 王曉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