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不歸
“這一次,為夢想張開翅膀。”
這是蒂姆·波頓執導的真人版《小飛象》中文版海報上的宣傳語,這部迪士尼的經典之作最終也沒能“逃過”被真人化的命運。
小飛象是迪士尼發展曆史上一個非常關鍵的IP,它誕生于1941年,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迪士尼仍然能拍出了如此優質的電影,從音樂到每個動畫人物的動作,都讓人驚歎,也奠定了迪士尼在影迷心中乃至整個影視行業的地位。七十多年過去了,小飛象仍然是一代人心中最喜歡的動畫形象,常常有人感慨,電影中Dumbo喝醉的那一段太藝術,以及藝伎妝十分驚豔等。因此,當《小飛象》的真人版電影要上映時,自然有很大的熱度,特别是在蒂姆·伯頓和“暗黑女神”伊娃·格林的加持下。
既然是迪士尼出手,制作毋庸置疑得依舊精良動人,每一幀畫面的設計都沒有粗糙大意,皆真實而美妙。但即使這樣,迪士尼這次仍然遭遇了滑鐵盧——觀衆對此似乎并不買賬。
迪士尼擁有衆多優良的動畫IP,真人改編的動畫電影也不在少數。作為一家老牌電影公司,迪士尼對真人電影的改編幅度通常不大,操作十分謹慎。此番改編邀請了蒂姆·波頓執導,讓不少影迷有了許多期待。當七十多年的經典IP遇上哥特風格的導演,是否會碰撞出一些與衆不同的暗黑因素?答案卻令人大失所望,這部電影裡蒂姆·波頓的個人特色并不顯著。
在好萊塢知名導演中,要給蒂姆·波頓打一個标簽的話,“陰森怪異”是肯定逃不掉的,但他又童心未泯。從1984年的《科學怪狗》到2016年《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蒂姆·波頓的哥特式痕迹都是顯而易見的。其實,《小飛象》并非他執導的第一部迪士尼真人改編電影,2010年他就與老搭檔約翰尼·德普、海倫娜·邦漢·卡特等合作了《愛麗絲夢遊仙境》,2016年推出《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愛麗絲夢遊仙境》改編自英國作家劉易斯的童話小說,迪士尼在1951年推出該動畫電影,也是經典IP之一。《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畫面中,出現的不是陰森暗黑的哥特式風格,色彩鮮豔瑰麗,像一盤打翻的調色劑,讓人流連忘返又平添詭異,但人物形象的刻畫卻又非常地“蒂姆·波頓”,比如那個神經兮兮的白皇後,那個偏執的紅皇後,還有那個怪異卻正直的瘋帽子。
相比之下,《小飛象》似乎丢失了一些令人心動的特色,表現太過平平無奇,影迷所期待的蒂姆·波頓的哥特因素被替換成了全家歡的家庭式情節。此外,電影的改編之後,加入了某些人類的角色,替換掉了原版的其他動物。并非人類角色的存在抹殺了電影的好評,而是它在引入不少關鍵性人物的同時,對人物的刻畫又太過漫不經心。
《小飛象》中的主要人物角色有四位,分别是前馬戲團演員法瑞爾、雜技演員科萊特,以及法瑞爾的一雙兒女。這四個人物在小飛象的成長、飛行過程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替代了原版中的鹳鳥、花栗鼠等的作用,既突出小飛象成長的主題,又似乎在暗示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問題在于,主題是美好的,人物是單薄的。電影中,法瑞爾的一雙兒女從最初就十分關心小飛象的狀态,不僅僅因為小孩子們單純友善的心靈,也出于小飛象和他們一樣年幼離開母親的遭遇,這為電影後續的情節展開進行了合情合理的鋪墊。但剛從戰場回來的斷臂戰士法瑞爾,從最初對小飛象并無感情到冒死救它與母象,這中間的邏輯轉折并不順利;而更難以圓其說的,是企業家手下風頭無二的女雜技演員科萊特,為了小飛象與其母親團聚,不惜與企業家反目,甚至眼睜睜看着遊樂場燒毀。除了電影中的大反派企業家,其他人在最後都體現出了善良的人性,他們創造了奇迹。這種奇迹是很多同類型電影中不斷訴說的,但在《小飛象》裡面,這個奇迹的出現太過敷衍,隻能讓觀衆沉浸在表層的喜悅中,而沒有足夠可以深究的内核。這時,小飛象其實已不再是絕對的主角,它似乎成為了某種突出人性之善的附帶産品。
雖然皆大歡喜,但毫無特色,這不該是經典IP與怪才蒂姆·波頓合作帶來的《小飛象》。(胡不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