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兒的故事大意?涼州賢孝《郭巨埋兒》考證與賞析,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郭巨埋兒的故事大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涼州賢孝《郭巨埋兒》考證與賞析
趙大泰 涼州賢孝博覽館
在涼州賢孝中,《郭巨埋兒》是一部重要的作品,位列涼州賢孝“二十四孝”第三孝。因為“瞎賢”盲藝人不識字,有些文化工作者在記錄整理的時候,可能會聽寫成“郭居埋兒”。
《郭巨埋兒》的故事,文獻記載曆史非常悠久。漢代劉向首輯郭巨入《孝子傳》中。宋躬《孝子傳》亦有記載。敦煌遺書中發現附有孝子事迹的《父母恩重經》寫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賜黃金”之句。另有多件寫本單獨記其事,較劉向所記稍詳,但基本一緻,并指出郭巨為東漢人。其中東晉幹寶所著《搜神記》詳細記述了郭巨的孝行。敦煌《孝子傳》(乙卷)序詩雲:“郭巨專行孝養心,時年饑險苦來侵,每被孩兒奪母命,生埋天感賜黃金。”又《古賢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兒。”宋代《太平廣記》也有郭巨的故事記載。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一書則将其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明代嘉靖時期的《彰德府志》等書中亦有記載。
郭巨到底身處哪個年代,家居哪個地方,在文獻記載中是莫衷一是。有的說郭巨是東漢人,有的說是晉代人,有的說郭巨是河内溫人,即今河南溫縣西南人,有的說是隆慮人,即今河南省林州市人。
從考古的角度,《郭巨埋兒》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北魏,北魏洛陽孝子石棺上即有其故事線刻畫。在甘肅發現的宋金時期的墓葬中,也發現了多處相關内容。蘭州中山林金墓東壁磚雕,左側郭巨左手拄鍬站立,中其妻左手拉一小兒,郭巨與其妻之間地上有一“十”字形雕刻,表示掘出的黃金。其它各墓發現磚雕壁畫之類大體相同。
郭居敬中《埋兒奉母》原文為: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複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在《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兒》的故事可以說最具争議性,因為其埋葬親生兒子的做法實在有悖人倫,自古以來就有文人大肆批判。
明朝李默在《孤樹裒談》中罵過郭巨,大意是說:孝行一定要合乎人情事理,否則就是天天大魚大肉,也是不孝。何況僅僅是為了讓老娘活命,就要殺無辜的幼子?這就是陷親人于不義,罪莫大焉!這算作孝的話,那就真沒天理了。這是挖到金子了,要是沒挖到,死者不能複生,殺人的大罪,罪不可逃!隻能落個人财兩空!
明戴君恩《剩言》中說道:郭巨埋兒以食母,吳起殺子以媚君,不情莫甚矣。将郭巨埋兒與吳起殺子相提并論,兩者共同之處就在不顧天倫人情。
明刁包說郭巨“過于好名”。也許郭巨“埋兒奉親”根本就是沽名釣譽,大概與劉備假摔兒子劉禅撫慰忠臣的做法類似。
明朝林俊實在看不過這件事,居然作了一篇《郭巨辯》,長篇大論地把郭巨痛罵了一頓,說這個做法會害了兒子再害母親。郭巨把兒子埋完了回來,奶奶要是問孫子哪去了,應該如何回答?要說了實話,奶奶一氣病死了,這與“埋兒奉母”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馳嗎?這到底是孝呢還是不孝?
到了清代,袁枚也說郭巨的做法是“大罪也”。
到了現代,魯迅對于“郭巨埋兒”的批判,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在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圖》,文中對多個孝子故事進行了點評。“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桔”都容易做到,“哭竹生筍”,“卧冰求鯉”這些玄幻的故事就值得懷疑是否真實。魯迅對于“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孝子故事最為不解和反感。
對于“老萊娛親”,魯迅寫道:正如将“肉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老萊子即是一例,道學先生以為他白璧無瑕時,他卻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對于“郭巨埋兒”,竟然給魯迅帶來了心理的陰影。看了這個故事,魯迅竟然替那個小孩捏了一把汗,自己也時刻擔心被父親埋了,竟然覺得自己與白發的祖母勢不兩立!
也許是深受魯迅先生的影響,有人将“二十四孝”稱作是“二十四個人血饅頭”。但以筆者愚見,任何一種文化産品,都有其時代局限性。《二十四孝》的孝子故事,在當時的背景下或許被人津津樂道,奉為楷模,但若是按照現代人的觀念則有可能慘無人道,難以理解,比如“郭巨埋兒”。
當然,我們可以“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式地“古為今用”,但我們不應該以現代人的道德倫理觀念去一味地批判古人,拿着現代的“導彈”去轟擊古人的“三觀”。今人眼中的糟粕,在古人眼中未必是糟粕,今人眼中的精華,在古人眼中也未必是精華。涉及道德倫理的問題,往往是進退兩難。郭巨在面臨嚴重饑荒,面臨随時會餓死人,随時會易子而食的危機情況下,做出埋兒救母的決定也是有其苦衷和合理性的。正如,在現今時代,我們在醫院的産房裡也可能面臨“保母親,還是保孩子”的兩難抉擇,在飛機失事隻有一個降落傘的情況下,也必然有人獲救,有人被無奈放棄。
涼州賢孝對于“郭巨埋兒”的故事進行了本土化的演繹。
首先,賢孝唱詞采用了“程式化”的開篇詞,也就是開唱白,其中既有“曲兒好唱口難開,仙桃好吃樹難栽。”這樣富有哲理性的“詩條對句”,也有類似于少數民族“對歌”的自問自答形式:“什麼東西一對站?什麼東西橫扒拉拉擋?什麼東西一條線?什麼東西軟晃晃?犏牛犁地去一對站,擋擱子在牛的脖子裡橫扒拉擋,犁杆上來一條線,撇繩子拿到手裡軟晃晃。”
這些閑言對句之後,開始“拉開正傳說古人”。交代清楚唱的是“二十四孝裡”的“第三孝”,故事發生在列國時代的四川成都府。
話說,在四川成都府有一個郭家莊。郭家莊有個員外叫做郭順萬,生下一個兒子叫做郭巨。郭巨七歲的時候就送到南學裡學習。郭巨長大成人後與小姐白秀英成婚,白秀英對公婆十分孝敬。一年後,白秀英生下一個兒子,起名叫長壽郎。三代同堂,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
不料,四川成都府遭遇了罕見的天災,連續五年,旱災、蝗災,冰雹,澇災,雪災等接連而至,莊稼歉收或者絕收。
這一帶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糧食價格暴漲,“家寒無米實實兒也難過,一鬥黃米賣着十五兩銀,一鬥小米賣着十四兩銀,麥麸子賣着六吊錢,一鬥谷糠賣着吊八銀”。草根樹皮被饑餓的百姓吃得精光,“河裡的老草根拿上戥子稱,樹上的榆樹皮剝着吃了個盡。”賣兒賣女成了常事,大姑娘白送人都沒人要,“家寒身貧無度用,十七八的大姑娘白給人送,領到街上無人問,還說的送給個人了逃活命”。“人吃人”的事情也是不足為奇,“爺爺也不顧小孫孫,瞭着哪個孫子肥着哩,瞅着媳婦子出門去,趕緊按着鍋裡就煮上了吃;媳婦子她是一個年輕的,年成轉變着好喀了再叫她們重生去。就這麼人吃人來狗吃狗,鷹雀老鸹磕石頭,東莊人不敢往着西莊上去,西莊人不敢往着東莊行,親舅舅煮着吃過親外甥”。
天災造成餓殍遍野,人吃人的事時有發生。郭巨一家也是生活艱難,郭順萬活活餓死了。郭巨連棺材也買不起,在鄰居的幫助下用十八根樹條卷草草埋葬了父親。為了謀生,郭巨尋了根扁擔搓了根繩開始擔柴賣草。
有一日,郭巨賣柴賣了五百錢,買回了一碗米。白秀英精心篩選掉沙子糠皮後僅剩半碗米。秀英将半碗米煮成米飯,僅僅盛了一碗半飯,一碗盛給婆婆吃,一碗盛給兒子長壽郎吃。長壽郎吃完後跑到奶奶的房中,奶奶就把飯讓給孫子吃。
白秀英看到後非常生氣,把兒子拉走關到了小房中,又回到書房跪着勸母親吃完了米飯。白秀英回到小房哄勸兒子,結果兒子又哭又鬧,白秀英狠心打了兒子幾巴掌,兒子自然是嚎啕大哭。
郭巨在屋外聽到聲音後,進到屋中看到兒子被打,就責備妻子。白秀英說明了原委,并決定讓丈夫去大街上賣掉兒子。
郭巨将兒子背上到大街上叫賣,結果無人問津,隻能背回家中。白秀英見兒子賣不掉,就決定讓丈夫半夜三更到黃沙坡底下挖個坑把兒子賣掉,添糧不如減口。
到了半夜三更,郭巨背着兒子,拿着镢頭鐵鍁來到了黃沙坡下。要活埋親生兒子,郭巨也是心酸不已,跪在地上向老天爺禱告了半天。郭巨開始挖坑,坑挖了三尺深,這時候隻有五歲的長壽郎開始說話了,說三尺深的坑不行,要挖到五尺深才可以埋人。郭巨無奈隻得繼續挖坑。
郭巨挖坑埋兒,驚動了天上的日月遊神監察神,原來長壽郎是魁罡星下凡,郭巨是孝良星下凡。監察神禀告給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命令三大财神給郭巨賜給金銀财寶奉養家人。
郭巨手拿鐵鍁繼續挖沙坑,挖到四尺半的時候,就挖到了一塊硬石闆。郭巨手持镢頭在石闆上刨開了個大窟窿,結果挖出了大量的金銀财寶。其中的四個元寶上面還錾着字,分别是:“孝心感動天地深”;“三大财神賜金銀”;“賜給郭居孝母親”;“官不能克剝民不能欺”。原來是三大财神算定郭巨意外得财,必然有鄰舍不服,生出事端,故而提早留下證據加以防備。
郭巨拿上财寶,提着鐵鍁镢頭,背上長壽郎回到了家中。白秀英見兒子沒埋成,就數落起郭巨。郭巨将原委告訴妻子,妻子才轉怒為喜。有了錢财,郭巨一家就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開始購置食物衣服,還打莊改了新房。
郭巨一家一夜暴富,引起了左鄰右舍的嫉恨,郭巨的叔父郭秋萬尤其不忿。郭秋萬到處造謠說侄子侄媳是偷牛盜馬發的财,還串聯了十個冒泡(沒頭腦,莽撞的的人)到衙門裡告發郭巨。
衙門胡大老爺差人将郭巨帶到了公堂上,左鄰右舍當家戶族二百多人聽到消息也去給郭巨作證壯威。郭巨拿出錾了字的四個元寶,說明了财寶的來曆。
胡大老爺吩咐手下差役懲罰了郭秋玩一夥,郭秋萬施以十個鋼針紮手心的刑罰,是個作僞證的冒泡各打八十大棍。打完大棍後每人脖子裡焊着吊給了十斤重的鐵曲連(鐵環),叫他們一輩子來戴上。對郭秋萬,處罰三萬兩黃金三百擔米。郭秋萬自然是拿不出三萬兩黃金三百擔米,就罰沒了莊房土地等财産。
胡大老爺将郭巨無罪釋放,并且賞給了八百兩白銀。郭巨回到家中,殺豬宰羊款待了諸位鄉鄰,并且每個人分給了十兩白銀,自然是皆大歡喜。
郭巨的事迹,被層層上報到了朝廷。皇帝宣召郭巨一家進宮封賞,封郭巨為河南總兵,白秀英為總兵夫人,二人一同上任。将郭母留在養老宮,受皇恩養老,每日每月供奉銀錢米糧。将長壽郎留在皇學讀書,後來長壽郎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做了大将軍。對白秀英一家也是賜予牌匾,以示褒獎。皇帝又命郭巨一家回鄉探親祭祖,一家人衣錦還鄉,好不風光。
在最後,賢孝藝人用慣用的結尾形式,對觀衆進行了說教勸化,開始“将今比古教育人”,男女老少都要以郭巨、白秀英為榜樣,學習他們孝敬父母公婆。
涼州賢孝具有勸化人“行賢盡孝”的功用。《郭巨埋兒》這部作品,在常見故事内容的基礎上擴充了郭秋萬誣告陷害郭巨,皇帝封賞郭巨一家等故事情節,使得整個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懸念不斷,引人入勝。賢孝藝人經過自己的創編,使得作品具有濃郁的涼州風骨,具有更強大的教化功能。
一、将故事人物進行神化,增加玄幻色彩,提升聽衆的敬畏感,也增加了天賜金銀的合理性。故事中稱長壽郎是魁罡星下凡,郭巨是孝良星下凡。孝良星要活埋魁罡星,自然會驚動日月遊神監察神,驚動玉皇大帝,賜點金銀财寶自然是理所應當了。
二、極度誇張的懲惡揚善。懲治惡人,就要使其痛到不堪忍受,以儆效尤。對郭秋萬以及十個冒泡,這樣的惡人,懲治手段非常嚴厲。郭秋萬十根鋼針紮手心,處罰三萬兩黃金三百擔米,十個作僞證的冒泡各打八十大棍,打完大棍後每人脖子裡焊着吊給了十斤重的鐵曲連(鐵環),叫他們一輩子來戴上。這樣的懲惡手段,才能震懾惡人。而對于孝子賢良的褒獎封賞也是令人羨慕。天上有神仙賜予金銀财寶,地上有皇帝加官進爵,封妻蔭子。
三、通過善惡的對比,增強故事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故事加入了郭秋萬這個反面角色,使得故事更加完整。三大财神在賜給金銀的時候,在四個元寶上錾了字,就是為了防範小人作祟,留了伏筆。郭秋萬誣告一事做了呼應,也表現了人性黑暗的一面。郭秋萬的這種“眼紅病”,“見不得人好”的陰暗心理,更好地襯托了郭巨一家的善良。郭巨一家在沉冤昭雪,獲得官府賞賜八百兩白銀後,殺豬宰羊招待鄉鄰,每人分給十兩白銀,興許是郭巨意識到了“财不可獨享”的道理,經過郭秋萬一事的教訓,參透了“中國式關系”的内涵。
四、對郭巨和白秀英做了個性化區分性的人物刻畫。白秀英孝敬了婆婆,但虧待了兒子。看到婆婆将米飯讓給長壽郎吃,就對長壽郎巴掌伺候,然後又逼迫郭巨賣兒,埋兒。似乎違背人情倫理的事情,都讓強勢的兒媳婦幹了,兒子郭巨則稍顯被動和無奈,甚至有點懦弱和窩囊,時時處處拗不過當家的婆娘。
五、皇帝的封賞也是不盡情理。郭巨夫婦一同到河南上任,長壽郎留在皇學讀書,郭巨的母親在養老宮養老,乍一看是皆大歡喜,細一想卻是骨肉分離。涼州賢孝,作為盲藝人的一種口頭創編作品,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也是情有可原的。這也正是涼州賢孝鮮明的地方色彩的一個表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