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蜜沉沉燼如霜》開開心心的播出了,卻不見得能歡歡喜喜收場。
張曉迪
文
古裝戲今年的行情尤為艱難!
作為2018年第一部在衛視黃金檔開播的古裝劇,《香蜜》的開端頗為引人豔羨,收視破一,穩居暑期檔第一位置,評分連連走高,引發一衆香蜜女孩充當自來水。可惜沒過多久,情況就急轉直下了!
預告片“洩露”全集劇情,男女主角變“特别出演”,編劇張鸢盎發博親證該劇注水,制片方、編劇方展開撕X大戰。劇還沒播完,一系列問題已經讓還來不及為收視慶功的《香蜜》焦頭爛額。
從胸部以下開始爛尾
戲外比戲裡更熱鬧
如果說别的電視劇常有爛尾現象,那《香蜜》真真是從胸部以下就開始爛了。
該劇播出後沒多久,在收獲好評的同時,遭到大批觀衆投訴,原因是該劇在電視台、各大網站的預告片不僅不一樣,而且把這些預告連起來看,下一集的主線劇情就基本劇透光了,這還讓觀衆看什麼?
針對這一問題,該片制片人劉甯很快通過個人微博給出回應。8月16日,他發文稱已經協調了電視台和三家視頻網站,即日起統一預告片内容和時長。在他當日發布的長文中,不僅提到預告片的問題,還就營銷問題、收視率問題、劇中副線人物劇情問題、演員表演等一系列問題分别作出回應。看來,該劇的問題還真不少。
照理說,這部劇的出品方完美影視也是業界資深企業,不該出現這麼多狀況,進一步了解後發現,《香蜜》的承制團隊其實是完美影視旗下的劉甯工作室,也就是該劇總制片人劉甯自己的公司。
劉甯,經濟、金融專業畢業,于2007年加入完美世界,成功主導并推出大型遊戲《神鬼傳奇》、《降龍之劍》、《神鬼世界》等優秀遊戲作品。在遊戲方面做的頗有成績的他,也參與了完美世界影視早期業務的建設,成功推出首部電影《非常完美》。《香蜜》則是他個人工作室于2016年3月成立後的第一部大劇,出現諸多纰漏也就不足為奇了。
《香蜜》總制片人 劉甯
就在劉甯發文的前一天,影視圈記者還發現該劇另一重要人物,冠名總編劇的馬佳注冊了微博,看來也是要進入備戰狀态。
随着該劇劇情在20多集後迎來斷崖式下跌,男女主戲份越來越少,每集不過了了三五分鐘,男二簡直翻身當家做主人,觀衆再次揭竿而起,要給編劇“寄刀片”。
從“胸部以下”開始爛起的《香蜜》,戲裡不好看了,戲外劇情卻是愈演愈烈。
作為該片官方認證的編劇,張鸢盎發文爆料《香蜜》注水,把原本43集的劇本愣是給抻成63集(最終播出集數為60集)。不僅如此,張鸢盎還截圖指出制片方侵犯署名權,明明自己是主筆編劇,怎麼到了字幕上,總編劇換成了馬佳,自己和自己團隊的名字,還都排在片方另外三位編劇的名字後面。
關于劇本的問題,制片人劉甯直接抛出了劇本網盤鍊接,請觀衆自行鑒定,甩鍋給編劇。
張鸢盎随後回應:作為委托創作者,自己是沒有權利發劇本的,很欣喜能有劇本出來讓大家看到。但是和團隊進行比對後發現,這并不是他們提交給片方的終版劇本,而是修改過程中的某一稿。
已經注冊好微博的馬佳當然沒有閑着,繼“緻香蜜女孩們的一封信”後,再發長文,“張編劇,你可曾愛過香蜜?”文中直指張鸢盎在創作《香蜜》時,還在寫着另一部電視劇《沙海》,更列出替換編劇團隊的三大原因:1、張鸢盎團隊的劇本很爛;2、态度不認真;3、自己的編劇團隊得到了原著作者、導演、演員的認可。
但從馬佳這篇微博下面的評論來看,網友們顯然對這一說法并不買賬。
張鸢盎自然不能忍,隔空回複“馬制片,你不懂愛”。這裡要注意,為什麼張鸢盎稱馬佳為馬制片,而不是馬編劇,主要原因還是一開始馬佳是以制片的身份和張鸢盎團隊進行對接的。在這次的回應中,張鸢盎直接貼出了過往就這個項目和馬佳的微信對話。
雙方撕來扯去,尚且沒有定論。如今的影視劇整體不咋地,各種幺蛾子卻是層出不窮,編劇往往人微言輕,維權更是難上加難。
大多數編劇無權知道自己寫的
劇本被拍了多少集?
在這次的《香蜜》撕X事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張鸢盎團隊表示從2016年8月接到該劇改編委托的時候,片方就跟編劇在集數上的确定拉拉扯扯。合同簽了36集,片方又想拍成50集,最後好不容易定了43集(實收36集費用),誰知道播出又變成60集。
作為編劇,到底對自己撰寫劇本的集數有沒有知情權?
就這一問題,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編劇告訴記者,一般除了特别紅、特别頂級的大編劇可以跟制片方要求寫多少就是多少,要不然就是編劇本身也承擔制片的工作,有話語權,否則大多數情況下,編劇寫多少集的劇本,跟制片方出多少集的戲沒什麼關系,編劇基本沒有權利去幹涉。
但并不是說所有這種情況都是注水,因為編劇的工作在整個影視制作環節中非常靠前,劇本準備的再充分,拍攝的時候還是會出現變化,比如不同演員對表演的要求不一樣,或者實際操作中發現可能情節、情緒不夠連貫,買片方有特别要求等都會進行劇本修改,這是編劇在前期很難預估到的問題。
很多客觀因素都會造成劇本的修改,注水隻是其中的一個可能性。而真正因為制片方動機不純,隻為少付劇本費,前期少寫點後期再注水的情況并不多見。注水這個操作要麼就是在劇本創作階段就開始,否則臨時加戲,對于片方實際産生的成本往往會更高。
在項目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突發狀況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情,都要花時間、精力甚至是錢去解決,所以但凡有一定經驗的制片團隊,并不會因為控制劇本集數産生的費用問題,給自己的後續工作制造麻煩。
比注水還可怕的是
不注水會死的更慘
但無論如何,影視注水已經成了繼豬肉注水之後最泛濫的問題。
去年大火的《人民的名義》編劇坦言本來隻是寫了40集,最後播出卻被注水成55集,今年的《歸去來》《溫暖的弦》一部部都是令人窒息的注水劇。
而制片方注水的招數不光隻有改劇本這一項,縮短單集片長、增加前情回顧都是“妙招”。雖然觀衆嘴裡罵着,片方想錢想瘋了,可事實上,很多劇如果真不注水,可能就真的是為群衆無私奉獻了。
據業内人士透露,一些片方在制作的時候計算比如40集的集數是OK的,可是後來在跟平台或者各個方面談的時候,發現行情、政策等變了,原來的成本預估就出現了問題,真按四五十集出是會虧本的,可能得拍到六七十集才能賺錢,怎麼辦?注水。
更有要命的,到想加戲的時候男女主角的時間已經沒有了,不可能給出更多,或者費用太高根本加不起,那就隻好給男二女二等其他副線人物加戲,如果這些演員是自己公司簽約演員,還能順便捧捧新人,一舉兩得。
關于這點,如果張鸢盎曬出的與馬佳的對話截圖内容确實,也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香蜜》劇組有可能存在上述操作。
這兩年古裝劇注水情況尤其嚴重,對于這些投資動辄數億的大制作,劇已經拍出來了,突然遭遇史上最嚴限古令,一線衛視賣不出去,其他平台賣不上價,不想辦法拉長集數,隻能坐等虧本。
像《如懿傳》這樣賣身網絡還被剪掉很多集的,也就隻能靠廣告賺錢了,不幸中的萬幸是《如懿傳》制片方新麗傳媒已經賣身騰訊系,該劇在騰訊視頻播出不愁沒推廣資源,不愁拉不到廣告,而那些非親生的“孩子們”前途就未可知了。
另外,關于劇集注水問題,也不能把責任一股腦全推給制片方,播出平台也在其中承擔着重要的責任。
據悉,很多電視台都配有多名随時待命的剪輯師,會根據劇集播出的熱度,要求并配合片方進行劇集修改。隻要播的火,40集臨時剪成60集都不在話下,沒有内容支撐不要緊,前十分鐘前情回顧,後十分鐘下集預告,齊活。
面對這樣的情況,甩鍋都無從甩起。
商販給豬肉注水将面臨法律審判,而片方、播出方等給劇集注水,還需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出台相關管理辦法,治理行業亂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