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了一篇文章,東拼西湊,盡是陳詞濫調,毫無新意;但對我來說,由文字的排列和圖片的擺放中,有一股強烈的成就感,我對自己也對讀者說:這就是我的文章!——自銘
前途汽車是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而北京長城華冠則是給主機廠提供汽車設計等方面服務的供應商。
▲長城華冠官網截圖
前途汽車成立于2015年,隻用3年時間便發布了3款車。其中号稱中國首款純電動超跑:前途K50,于2018年8月8日在前途蘇州生産基地舉行了上市發布會,售價:68.68萬元(國家新能源補貼後)。
▲前途K50上市發布會現場
雖然前途母公司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稱已進行了相關技術儲備,但要知道就算是國際百年車企從立項、設計、制造下線一台全新車型,至少也要4-5年時間。
難道純電動汽車真的極大降低了汽車制造的門檻?以至于短短數年之間如此多新生造車企業成立,這麼密集的新車上市發布會。
這個問題,我想大家都想知道,但這不是本篇無能之辭重點,下次再聊,扯遠了。
回到這台前途K50,其外觀着實極具超跑範;超跑的顔很重要,但它的數據更加重要。
▲前途K50
下面我們就拿前途K50與特斯拉MODEL S 75D來進行一些參數對比,或許一款電動超跑與比它貴10萬左右的轎車對比不太适宜,但畢竟特斯拉是有志于純電動車的造車企業都繞不開的攔路虎。
前途K50 VS 特斯拉MODEL S 75D
▲前途VS特斯拉
- 百公裡加速
前途K50:4.6s——MODEL S 75D:4.4s
▲前途K50
按常理這項數據,超跑應該更有優勢的,但遺憾的是前途惜敗。
- 續航裡程
前途K50:380km(NEDC綜合工況)——MODEL S 75D:466km(根據環境不同測試)
▲特斯拉models(可根據選擇的使用環境給出續航裡程)
前途所稱的NEDC綜合工況,是歐盟純電動車測試方法測出的續航裡程。其計算出的值與國内工信部綜合工況相差不大,因為兩者測試公式類似。
續航裡程對純電動車的影響可想而知,它是電動車最重要的數據,沒有之一。
- 動力系統
均為前後雙電機全時四驅
功率:K50-320kw——75D-386kw
扭矩:K50-680N·M——75D-525N·M
▲前途K50
前途K50的動力數據均選取其處于BOOST模式的數據(BOOST助力模式,電量低于60%就無法啟用,常啟會嚴重影響續航)。
- 最早時速
前途K50:200km/h——MODEL S 75D:225km/h
▲前途K50
純電動車最高時速大都較低,這是電池與電動機現階段技術所限制的。
- 配置方面
這個沒有太大可比性,畢竟MODEL S 75D比K50貴十來萬。這是事實,MODEL S 75D裝備了智能空氣懸架等成本較高配置。
▲特斯拉 MODEL S
K50上市,媒體好評不斷,着實是充值大法好啊!
▲前途K50媒體标題
8月8日前途K50上市後,一衆媒體不吝其詞,諸如:圓了咱中國人的“超跑夢”、操控與舒适并肩等贊美吹捧之詞不絕于耳。
前途K50總共才生産幾輛?
這些老師又有幾個見過實車?
然而,前途K50硬是在媒體老師口中變成了:拳打德國保時捷,腳踹美國特斯拉,這都不算事兒的中國首款純電動超跑。
▲前途VS特斯拉
它是隻蜻蜓,但還是隻幼蟲,弱小且身處窘境。“中國首款純電動超跑”的稱号就像遊戲裡引怪的BUFF,
既然你拿了,
那就别怪後來者将你當作墊腳石。
畢竟前途K50所樹立起“數據牆"并不高,相信有後來者敢喊出:XX純電動SUV全面吊打中國首款純電動超跑。
但願這隻蜻蜓能從渾濁的水底露頭,羽化蛻變飛向天空。
最後,衷心希望中國的汽車制造業能真正的站起幾個能與國際汽車品牌正面抗衡的品牌;不要如小編開頭的自銘一樣,東拼西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